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思考

2021-01-07 08:45安徽省桐城市城郊第一中心小学汪劲柏
天津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案例法治道德

■安徽省桐城市城郊第一中心小学 汪劲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逐渐受到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积极观察学生对课堂的反应,要能够研读具体教材内容,基于学生的学情认知,从不同方面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针对教学单一枯燥等问题,教师在优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生活案例剖析,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设计开展实践活动,助力学生理解内容;深刻挖掘德育要素,陶冶学生多方情感等方面入手,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实现教学有效发展。

一、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单一枯燥的理论填鸭式教学方法给学生传递知识,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明显,学习兴趣持续低迷,最终导致学习效果极其不佳,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常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认为学生掌握考试考查的内容即可,能够得到高分才是硬道理,于是忽略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不明显,整体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处于主宰地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意识,不敢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枯燥。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容易在学习中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碍,从而无法以更好的精力投入教学中,关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生成。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优化策略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理应在教学备课时充分考虑,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能够采用多种情境创设的方法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情境中,通过让学生感悟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比如,在进行《我很诚实》这一教学课程时,教师就可以首先通过引用与诚信有关的古代历史小故事,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收集有关历史资料,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向学生们传输诚实守信是我国优良传统美德的理念。让学生们首先意识到诚信是做人的良好品德,然后让学生进入场景式的模拟:如果自己在马路边上捡到钱包,自己会怎么处理呢?是自己拿走,不告诉别人,偷偷将钱花掉?还是拾金不昧,将它交给警察叔叔?让学生对这一情景内容展开思考和想象,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的同学进行相互交流,最后向学生说明要做到拾金不昧,路不拾遗。捡到东西却不归是一种不道德、不诚信的表现,从而使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教师通过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活动的高效进行,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感,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基于生活案例剖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忽略生活元素的融入,就会导致生活化例子无法得到很好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充分研读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将教材和生活中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相关的知识导入课堂中,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日的生活案例进行思考,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发展。比如,在教学《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呈现具体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些事例与法律之间的联系。在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知道法律能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我们不仅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要能够理解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从而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实际教学课堂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自行判断,比如公交车上让座是法律还是道德?迟到旷课违反校规,无证驾驶违法吗等,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在对比分析中明确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核心抽象概念,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展实践活动,助力学生理解内容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仅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在课外,教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往往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比书面学习更深刻的印象。实践活动的实施,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同时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解决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进行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团结合作”这个课题时,教师就可让学生分工合作,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比如让学生自由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开始游戏实践,通过讲明游戏规则让学生传递某一物件,如苹果,并且不能掉到地上,最终传送一圈回到原点的胜利。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是一个一个地传递,也可以是两个人合作传递。在整个游戏环节中,教师可以强调只要在不违背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无论学生采取怎样的合作方法都是正确的。在整个合作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协作能够最终明白团结合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他们会为了团队奋力拼搏,最终获得胜利,获得荣誉感和自豪感。

(四)深刻挖掘德育要素,陶冶学生情操

当前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德育发展,德育的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涉及的元素较多,因此该门学科担任了较为主要的职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深刻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要素,明确分析其中包含的德育情感,通过分析渗透,在无形中帮助学生陶冶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三观。比如,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珍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生命价值,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学生参与到公益事业中,通过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到残疾学校帮助残疾儿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微不足道的帮助和爱心不仅能够温暖他人,自己也能收获开心和喜悦,自己的善举不仅能影响他人,也会让整个世界变得美好。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想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得到优化,就需要充分意识到素质教育思想倡导的生本思想内涵;采取多种方式,如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生活案例剖析,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设计开展实践活动,助力学生理解内容;深刻挖掘德育要素,陶冶学生情操,改善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案例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