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分析

2021-01-07 08:45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中心小学周劲松
天津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文阅读教学

■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中心小学 周劲松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必不可少,这两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十分密切,想要全面、协调地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教师就要将两部分教学工作结合到一起,通过结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加深阅读理解,以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走进小学语文课堂里,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动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读写教学模式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存在读写结合形式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读写结合学习。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读写结合意识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所开展的读写结合活动中,虽然教师积极响应读写结合的语文教育改革号召,设计了读写结合教案,并在课堂上组织读写结合活动,不过活动具有较强的形式化,学生只是为了读写结合而被动地进行读写结合,自身的读写结合学习意识并未树立起来。基于形式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为了打破读写结合的形式化弊端,避免“面子工程”在建设读写结合课堂中出现,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读写结合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进行记录、标注等写作行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将阅读和写作协同进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枫树上的喜鹊》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方式深刻品读句子。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朗读“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与“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这两句时,语气是一样的,并无有感情地朗读出“很喜欢”与“喜欢极了”之间的对比和强弱关系。此时,教师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喜欢极了”一定要比“很喜欢”更有感情,而是对学生提出生活性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喜欢吃的食物吗,哪种是很喜欢的,哪种是最喜欢的呢?学生将自己的回答写了出来,踊跃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我很喜欢吃甜点,最喜欢吃雪媚娘了。在写作中,学生体会到与课文相似的喜欢情感,在阅读自己的写作喜好时加入了真情实感,掌握了阅读技巧和语气,再次进行课文朗读时明显提升了阅读情感的层次,获取了更好的阅读效果。

二、照葫芦画瓢,增强仿写训练质量

在新课改深入实施背景下,现行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里适合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的课文非常多,教师利用这些课文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从文章整体、段落设置、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不同角度进行仿写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偶句、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写作技巧的正确使用,提升仿写训练的效果。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的仿写训练,虽然看似“照葫芦画瓢”,交给学生自行仿写即可,但是仍旧需要教师恰到好处地把控活动进度和方向,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仿写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科学的点拨下提升学生仿写效率和仿写质量,保证课堂仿写训练价值的最大化体现。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荷花》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作者在“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荷花挨挨挤挤的”“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等语句中,巧妙使用了丰富的写作想象力、拟人手法、细节刻画等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展示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以生活中一种植物为对象进行仿写训练,看一看哪名学生写的植物最生动形象,最能传递出自己对植物的喜爱之情。学生们及时通过写作训练,巩固了本节课课文阅读中所了解的写作技巧,有的学生在向日葵描写中写道:每一天家里的向日葵都用自己笑脸迎接太阳;有的学生在松树描写中写道:它顶住了寒冷的冬季,始终将自己绿色外衣展示给大家。学生们在读写结合课堂中使用优美语言、严谨结构、清晰条例进行仿写,写作效率明显提升,在写作后更加惊叹于课文作者的写作技艺,学习氛围异常浓厚。

三、写作促进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兴趣高涨,能够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和相关写作训练,但是在课余时间却很少主动阅读课外材料,导致阅读眼界很大程度上局限在教材课文中,难以通过充足的课外阅读丰富自己学识,拓展语文视野。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写作促进学生自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一定的方向和指导,从而发挥出读写结合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文,本篇课文以文言的文小古文形式讲述了精卫填海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和不断探索大自然的愿望与坚强意志。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小古文形式的课文理解能力有限,很难通过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深刻掌握课文内涵,因此如果教师只是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课文,则极易引起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抵触情绪。为此,教师可以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理念,创新作业设计方式,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自行搜集女娲和精卫相关的神话故事进行阅读,结合阅读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精卫填海的故事。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潜移默化地开展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从各个角度了解了中华传统神话故事中的女娲和精卫人物,依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创作出具有明显个人特色的精卫填海故事。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深刻理解和翻译古文课文的过程,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记住课文,达到顺其自然的背诵效果。

四、利用留白写作,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地方作者并未进行详细的阐述,很多结尾没有明确事件结果,这些都可以被视为课文留白设计,是活跃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利之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前挖掘出课文的留白设计,将留白设计与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相互融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依托课文留白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写作补白内容过程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以全面发展。例如,在让学生阅读《牛郎织女》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结尾的补白写作竞赛,比一比谁的补白获取班级同学的投票最多,用竞技性的留白写作活动,将学生的参与性彻底调动起来,从而增强留白写作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扔掉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构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阅读课堂上充分渗透写作训练,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创造性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让学生可以在焕然一新的读写结合课堂上,切实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读写结合意识与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