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马工程”运行机制研究

2021-01-08 01:27满园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青马育人

满园春

2007 年5 月15 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各省市共青团组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开展各级“青马工程”培训班。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1]。一直以来,高校都是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主阵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高度重视,也对新时代高校的育人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2]。“青马工程”的实施正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力举措。“青马工程”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培养机制、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培养机制研究较多相对成熟,管理机制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考核机制尚不完善,特别是对于青马学员的跟踪评估开展较少。

一、“青马工程”培养机制研究

“青马工程”主要面向广大学生骨干、团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先进群体,在培养机制方面大多比较成熟,主要体现出培养内容针对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培养载体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培养时间长期性与短期性相结合的特点。

(一)培养内容针对性与全面性相结合

“青马工程”培养内容应突出理论性、政治性、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等仍然是培养教育的核心内容,帮助青马学员感受经典的魅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武装头脑。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青马工程的基本定位决定了青马工程教育一定要站在理论的制高点,要着重培养理论兴趣”[3]。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打好理论基础,进行系统、规范化的教育培养。要用我们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新中国成立的辉煌历史、优秀的革命传统、改革开放奋斗史等教育和感召青马学员,帮助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还应注重培养青马学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内容设计上兼顾道德情操、文化修养、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强健体魄等方面的养成性教育,也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融入校园文化开展教育培养。

(二)培养载体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青马工程”的传统培养方式包括讲座报告、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青马学员通过讲座、报告等集中学习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和灵感,学者、专家将深奥的哲学理论深入浅出地带到学生身边,帮助他们理解和消化;榜样人物结合自身经历带给学生思考和感动,受到教育资源的限制这些培养方式仍然不可或缺。交流和讨论可以帮助青马学员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有的高校用沙龙的方式让讲座变得互动性更强,有的高校将线下交流改为线上交流,让思想的碰撞不受地域限制。实践活动为青马学员提供了更加生动的课堂,参观革命老区、重走抗联路、社区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仅依靠这些继承下来的培养方式显然不能完全调动起青马学员学习的热情,培养载体的创新成为各高校“青马工程”培养的重要课题。目前,高校载体创新一方面是依赖于对网络媒体的运用,通过打造“网上平台”“指尖社区”“互联网+”等方式延展青马学员学习空间,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时效性;通过VR 技术打造网上红色之旅,克服了地域性限制。另一方面是拓展实践锻炼的渠道,“基于对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共通理念,以个体社会化为共同培养目标,社会工作介入‘青马工程’有了基本前提”[4]。通过校政合作、校企合作,为青马学员提供在机关、企业、社区等场所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

(三)培养周期长期性与短期性相结合

目前,各高校开展“青马工程”的培养周期多为阶段性,有长期培养和短期培养。长期培养一般一年到两年为一期,多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通过选拔确定一定数量的青马学员组成一期学员班,通过设计确定学员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交流分享等方面的培训课程,通过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达到一定的考核标准允许结业。青马学员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系统培养,可以强化认识、提升理论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这也对高校培养提出较高要求。在培养内容设计上需要系统性、科学性更强,对教育资源的搜集和整合是不小的工作量,对于青马学员的管理也需要专人负责,同时需要做好管理者与学员原所在学院班级的沟通协调,避免出现青马学员脱离群众的情况。短期培训多为几天到一周或者两周,一般利用学生假期的时间集中开展,课程设计比较紧密,大多会集中优势资源开展,以理论学习为主,结合交流讨论和实践活动。部分高校会依托党校或团校,突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开展一期或几期“青马学员”培训班。在实际运行中可以将长期性学习与短期性提高相结合,在系统地学习过程中,根据时事热点、不同主题等安排短期的集训,例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培训班、红色革命根据地之旅等,既保证育人的长效化,又能突出培养的特色。

二、“青马工程”管理机制研究

目前高校“青马工程”的运行有多种管理机制,常见的有党委直属式、团委牵头式、社团自发式、短期培训班式、二级院(系)培养式等五种形式,每一种管理机制都有其优势和不足,需要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一)党委直属式

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凸显了“青马工程”政治引领的优越性,可以充分发挥党在理论、政治、组织、制度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学校各职能部门发挥作用的最大化,统筹协调开展各项工作。“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推进‘杏林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设立了学校独立的专门协调推进机构——‘杏林青马工程基地’,并独立设立党委会,直接落实学校党委要求,协同各部门推进‘青马工程’,取得较好效果。”[5]这种管理机制在统筹协调、资源配置、政策保障、执行力度等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这有赖于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其长效化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团委牵头式

“青马工程”起源于团中央的部署,各高校由团委牵头落实顺理成章,而且团委具有第二课堂开展的成熟模式,具备吸引青年、引领青年的优势资源。其开展形式多为专题辅导、学习沙龙、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素质拓展、对外交流等,活动内容和载体都比较丰富。但是随着高校“青马工程”的深入开展,此种方式已显现出后劲不足,在专职管理、活动场地、经费保障等方面力度不够。很多高校将第二课堂和“青马工程”合并开展,没有凸显特色、政治站位不高,整合学校各部门资源的优势也显不足。

(三)社团自发式

社团的运行模式为会员以自愿主动为原则,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织开展一定的学习、交流、实践等活动,一般会有教师进行指导,更多的是学生的自发行为。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特别是在思想上正处于不断地萌芽、探究、反思、形成的诊断,此种模式能够很好地贴近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社团是基于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结成的团体组织,不利于青马学员培养的普遍性和覆盖面,影响力和影响范围较小。另外学生社团多以收取会员的会费作为运行费用,学校给予的投入很少,社团对于学校教育资源的获取和整合也存在困难,需要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以保证培养效果。

(四)短期培训班式

此种方式为短期培训,集中几天的时间进行集中的学习实践,往往多在省、市级团委层面开展,有利于集中优质教学资源。一般开展课程的质量比较高,主讲教师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很难成为高校日常学生教育培养的资源,通过政府的力量进行整合,可以帮助高校拓宽思路、提高培养质量。部分高校依托本校的党校或团校开展“青马学员”培训班,可以很好地集中学校资源开展教育培训,但是覆盖面有限,短期内的学习教育也不足以检验培养效果。

(五)二级院(系)培养式

近年来,随着“青马工程”实施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着重推进“青马工程”进院系工作,形成校—院(系)二级培养机制。院(系)级培养一般都能达到一定的比例,作为校级培养的补充和扩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种培养方式很好地发挥了二级院(系)的育人作用,与学生的联系更加紧密,反馈更加及时,也拓展了青马学员培养的覆盖面。存在问题是由于教育资源限制,学院层面开展培养的效果良莠不齐,缺少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机制,需要学校层面更好地协调统筹、资源共享,制定考核标准以保证二级学院青马学员培养的有效开展。

三、“青马工程”考核机制研究

目前,各高校“青马工程”开展如火如荼,也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但是对于青马学员的考核评定、跟踪评估、后续发展信息收集等普遍缺乏,对青马学员毕业后的发展情况获取不详,没有形成较完备的跟踪培养机制,对于青马学员培养的长期效果缺少数据和分析。青马学员的发展状况关乎到“青马工程”实施的作用价值体现,“要持续关注、跟踪青马学员的发展状况,促进教育主体、对象、内容和理念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6]。面对这些问题,应该着重做好考核分析、评价运用、跟踪反馈三方面的内容。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青马工程”人才培养考核目标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上应满足可对比性和可测量性。“青马工程”育人体系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多个维度,考核方法应融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于一体,人文评价和制度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指标包括导师评价、班级评价、学员自评。导师评价由青马学员的指导教师开展,根据学员政治觉悟、思想水平、日常表现、综合素质等作出评价;班级评价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开展,重点考核学员在班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情况、参与集体活动表现情况、团结同学情况等;学员自评由青马学员对自己作出自我评价。定量考核指标应制定相应的制度,针对理论学习完成量、专业课成绩、参加组内活动次数、志愿服务时长等具体方面设置不同比例,进行量化分数考核。对于违反校规校纪、法律法规的青马学员可以采取一票否决制。

(二)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

考核评价的意义在于对青马学员的基本培训任务作出规定并督促完成,激励学员积极学习取得更大提高。“青马工程”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道德修养都是综合性的考量,其考核评价应该与学生的入党、评优、推荐等相结合,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其在运行过程中应把握三点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考核评价不仅是单纯的评价活动,更是育人的重要环节,评价的过程也应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避免标签化。二是做到严谨公正。考核评价过程要公开透明,实施细则详细,不能朝令夕改,在学生中要注重发扬民主。三是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不仅在学员间进行考核评价,也应注重发现学生的成长进步,对学生个体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评价。

(三)加强跟踪与反馈

目前高校针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比较多,以掌握不同专业学生就业、发展状况等,有的聘请专业的调研团队或者开发调研软件,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但是,针对于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对个人成长发展发挥作用的数据分析并不多见,对青马学员的跟踪调查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是可衡量的数据不好确定,不能够简单地以学生工作单位的性质、收入的多少来评判个人发展。一个人的发展是多元化的,思想觉悟水平的影响只是内因的一部分,还要受到业务能力、性格特点、所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二是青马学员培养人数众多。虽然说“青马工程”是选拔式培养,但往往也要照顾到学生的覆盖面。一般高校每年培养青马学员在几十到几百人,逐一建档跟踪是不小的工作量。三是效果显现需要时间积累。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工作的效果往往不是短期内可以显现的。

在实施跟踪评价分析时,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青马学员的自我评价。通过设计描述性的选项、设定不同等级,让青马学员对于自己的成长收获、受到影响程度等作出选择。通过问卷或网上调查等方式开展,可以有效覆盖并作出数据分析。二是有针对性设计跟踪评价的内容。人的成长是全面的,但是“青马工程”培养是有针对性的,其更注重学生政治素养和科学价值观的养成,可以通过青马学员中入党、参加西部计划、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政治领袖等人员的比例来进行跟踪反馈。三是建立数据库,选取一定数量的青马学员开展跟踪调查,对于其成长轨迹、职业生涯、人生抉择等进行调查研究,开展综合评价。

“青马工程”的实施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发展与创新,还需要一批批育人工作者的付出与坚守,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内涵丰富,有利于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体系,促进“青马工程”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青马育人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