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德从温病少阳证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

2021-01-10 05:34张柏钰张广德韩淑花
陕西中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枢机广德僵蚕

张柏钰,张广德,韩淑花

(1.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是一种以甲状腺肿大、疼痛伴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甲状腺炎症疾病,其发病约占甲状腺疾病的0.5%~6.2%,多见于30~50岁女性,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高[1-2]。SAT患者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早期以发热、咽痛等症状为主,误诊率高达12%~48%[3],随着疾病进展,出现甲状腺轻中度肿大、触痛,并伴发热、乏力、心悸、多汗等全身症状。该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认为SAT发病多与病毒感染、病毒易感性基因、免疫等因素有关,因此有学者提出抗炎和调节免疫可能是治疗SAT的研究方向[4]。目前西医治疗该病,轻症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病情严重者则合并应用糖皮质激素,但临床上存在疗程长、停药易反复、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且容易影响甲状腺功能恢复[5]。中西医联合治疗SAT具有疗程短、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复发率低等优点[6-9]。根据SAT主要临床特点,将其归属中医“瘿病”范畴,张广德教授认为,SAT发病与外感温毒时邪、内伤情志所致的少阳枢机不利、肝胆疏泄失常、气血痰凝结于颈前有关,主张从温病少阳证论治本病,以和解少阳、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辅以疏泄肝胆、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消痈之药,后期及时顾护正气,临床效果较好。现将张教授关于SAT治疗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外感温毒时邪、少阳枢机不利为主要发病机制

1.1 SAT发病特点与外感温毒之表现相似 温病是感受温邪导致以发热为主症,以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为特点的外感热病的总称。吴鞠通认为:“诸温夹毒,秽浊太甚”,将温毒作为九种温病之一记录在《温病条辨》中。张广德教授认为,SAT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随后出现发热、甲状腺肿大、疼痛等症状,临床表现具有一般温病特点,并兼具局部红肿热痛的特征,与外感温毒致病的表现相类似,因此认为其病因与感受温毒时邪密切相关,治疗上强调以清热解毒为法。

1.2 甲状腺与少阳密切相关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在经络上指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在脏腑上包括胆与三焦二腑,在病位指半表半里之处。《灵枢·经脉》云:“胆足少阳之脉……循颈,行手少阳之前”“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张广德教授认为:从经脉循行角度考虑,甲状腺部位的病变与少阳密切相关。

1.3 温毒之邪侵袭,少阳枢机不利,气结血凝痰结而发为本病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指出少阳为一身阳气开阖之枢机,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医学求是》记载:“枢轴运动,则中气得以运行,脾升胃降,有赖少阳之转枢焉。”《济生方·痰饮论治》谓:“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绝无痰饮之患。”《血证论·吐血》谓:“气结则血凝”,若少阳枢机不利,气机不畅,则易致痰结血凝。《诸病源候论·诸肿候》曰:“肿之生也,皆由风邪、寒热、毒气客于经络,使血涩不通,壅结皆成肿也”;故认为本病为温毒之邪侵袭卫表后迅速传变入里,犯少阳气分,一则挟风上行阻塞颈前瘿络[10],二则令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气血痰凝结而发病。

2 辨治特色

2.1 外感温毒,阻于少阳 外感温毒之邪,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以起病急骤、寒热往来、甲状腺肿痛、脉弦为特点,张广德教授认为当以和解少阳、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

2.1.1 小柴胡汤合普济消毒饮:舌暗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者,以小柴胡汤合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方药如下:赤芍、板蓝根各15 g,柴胡、玄参各12 g,黄芩、炒牛蒡子、桔梗、连翘、丹皮、炒僵蚕、生甘草各10 g,法半夏9 g。随证加减:伴发热者,柴胡用量增至15 g,《药性论》记载,柴胡可疗“时疾内外热不解”,小剂量(6 g)长于升举清阳,常与升麻合用;一般剂量(10~12 g)长于疏肝解郁;和解退热时多用12 g以上,高热者可用至30 g[11]。热象明显者加金银花15 g;低热者加青蒿、生地黄各15 g,知母10 g;咽痛明显伴喑哑者,加射干、蝉蜕各10 g;甲状腺肿大明显者,加浙贝母10 g,生牡蛎(先煎)30 g,蒲公英15 g;夜眠不安者,加茯神15 g,酸枣仁、珍珠母各30 g。

《本草备要》记载,牛蒡子“散结除风,利咽膈,理痰嗽……散诸肿疮疡之毒。”《本草纲目》记载僵蚕可“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 此外,僵蚕长于治喉痹,《本草衍义补遗》记载:“僵蚕属火而有土……治喉痹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气,从以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SAT、喉痹、瘰疬皆由痰浊火毒凝结颈项咽喉致病,三者病机相似、病位相近,故张广德教授常用僵蚕、牛蒡子药对治疗甲状腺红、肿、热、痛等症。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少阳之经典方,“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与小柴胡汤”“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李东垣用其治疗外感风热疫毒所引起的大头天行,SAT与大头天行类似,皆由外感温毒之邪上攻所致,以发热、局部肿痛为特点。故张广德教授治疗外感温毒、邪郁少阳之SAT患者,对证选用小柴胡汤合普济消毒饮,每用即效。

2.1.2 蒿芩清胆汤合五味消毒饮: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者,以蒿芩清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方药如下:青蒿、茯苓、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各15 g,黄芩、枳实、陈皮、生甘草、竹茹、滑石、连翘各10 g,法半夏9 g。临证加减:苔厚腻者,加厚朴、紫苏叶各10 g;热甚、口渴明显伴甲状腺疼痛者,加玄参12 g,僵蚕10 g,白花蛇舌草30 g;甲状腺肿大、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浙贝母各10 g;甲状腺疼痛持续不解或伴胁痛者,以上方中枳实、甘草合柴胡12 g,赤芍15 g,组成四逆散,再加丹皮10 g。

蒿芩清胆汤为清代俞初根和解少阳之经验方,《重订通俗伤寒论》记载:“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合为一经……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泻胆火……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者,为湿热内蕴之象,湿热阻于中焦,少阳枢机不利,故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张广德教授以蒿芩清胆汤合五味消毒饮投之,每获良效。

《泉州本草》记载:“白花蛇舌草长于清热散瘀,消痈解毒,常用治痈疽疮疡,瘰疬。”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有降低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缓解炎症反应、保护组织的作用,同时还有增强免疫的作用[12]。玄参味甘、苦、咸,微寒,《名医别录》云其可“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研究发现,玄参有抗炎、降低炎症因子、增强免疫力、抗血栓、舒张血管,降血糖等作用[13-14]。张广德教授临证常将玄参、白花蛇舌草的药对用于治疗甲状腺肿痛明显兼烦渴者,疗效颇佳。

2.2 邪退正虚,气阴两伤 疾病恢复期,甲状腺肿痛、发热等症基本消失,部分患者遗留气短、神疲乏力、口干等症状[15-18],为邪退正虚之故,因此张广德教授认为此阶段应以益气养阴、清余热为治疗大法,治以竹叶石膏汤合生脉散加减。方药如下:生石膏、太子参各30 g,麦冬12 g,淡竹叶、五味子、炙甘草各10 g,法半夏9 g。临证加减:阴伤较甚者,加生地、石斛各15 g;气虚甚者,加黄芪30 g,陈皮10 g;脾胃素虚者,加麸炒白术12 g,茯苓、山药各15 g,陈皮10 g;中焦气机不畅者,加麸炒枳实、陈皮各10 g。

《伤寒论》云:“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伤寒贯珠集》指出:“大邪虽解,元气未复,余邪未尽。气不足因而生痰,热不除因而上逆,是以虚羸少食,而气逆欲吐也”。因此张广德教授常将此方用于SAT恢复期,症见乏力气短、口干者。《饮片新参》记载:“太子参,甘润、微苦平。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太子参为气阴双补之品,尤长于治疗邪退热不盛,气阴两虚者[19]。张广德教授在临床中常将竹叶石膏汤原方中人参,代之以太子参,以其性平力薄,有补气养阴之效而无助热之弊。此外,张广德教授治疗本病常佐以疏肝解郁法。《诸病源候论·瘿候》云:“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济生方·瘿瘤论治》曰:“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气血凝滞,为瘿为瘤。”指出瘿病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失调[20]。肝五行属木,性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可调畅气机,调节情志。若肝气失于调达,气机郁滞,津液不得正常输布,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发为瘿病。《灵枢·经脉》有云:“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足厥阴肝经循行经过甲状腺处,从经脉而言,甲状腺疾病与肝系密切相关。《重订通俗伤寒论》中亦曰:“郁怒伤肝,肝为藏血濡络之脏,病多气滞血瘀,络郁化火之证……郁怒为甚,不能发越,久而蓄积,项结核,胁痛善怒。”可见,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则生颈项结核等疾患,因此张广德教授认为治疗甲状腺疾病时,须兼顾疏肝理气,临证多采用香附、郁金、玫瑰花等疏肝解郁之品。

3 典型病案

患者孙某,男,43岁。因间断发热17 d,于2019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2019年11月26日出现发热,伴牙痛、咽痛,遂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抗生素(具体不详)治疗13 d,停药后复热,患者自行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仍反复发热。2019年12月9日因反复发热再次入院,查甲功七项:FT3为21.41 pmol/L、FT4为63.84 pmol/L、TSH为0.01 μIU/ml、T3为5.82 nmol/L、T4为320.0 nmol/L、ESR为80 mm/h、hsCRP为18.11 mg/L。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回声弥漫性增粗不均、体积增大,双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甲状腺ECT示:双侧甲状腺摄锝功能降低,考虑符合SAT影像表现。西医治疗予洛索洛芬钠片60 mg口服,2次/d;中医治以清利湿热、养阴透热,中西医结合治疗4 d未见明显缓解,遂至张广德教授处就诊。刻下见:发热,下午及夜间加重,伴汗出、咽痛、全身乏力、口苦、心烦、眠差、纳可、二便调,近半月体重下降3 kg,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查体: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甲状腺双叶轻度肿大,左叶触痛(+)。西医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断:瘿病,少阳湿热证。治以和解少阳,清热解毒,予蒿芩清胆汤合普济消毒饮加减。具体方药:白花蛇舌草30 g,青蒿、柴胡、茯苓、赤芍、板蓝根、金银花各15 g,玄参12 g,黄芩、枳实、陈皮、竹茹、浙贝母、炒僵蚕、炒牛蒡子、牡丹皮、生甘草各10 g,法半夏9 g,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早晚饭后温服。

2019年12月17日二诊:患者服药3 d,发热恶寒基本消失,咽痛较前缓解,仍乏力、口微苦、纳寐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腻微黄,脉滑。检查:甲状腺双叶轻度肿大,左叶触痛较前减轻。以上方药去枳实,加太子参15 g。继服3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早晚饭后温服。

2019年12月20日三诊:患者诉无发热恶寒,无咽痛,乏力较前稍减轻,口微苦,纳寐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稍滑。复查甲功:FT3为18.85 pmol/L、FT4为63.60 pmol/L、TSH为0.01 μIU/ml、ESR 为72.0 mm/h、CRP为22 mg/L。效不更方,继服上方14剂。

2020年1月3日随访患者,未再发热,复查甲功:FT3为3.66 pmol/L、FT4为0.96 pmol/L、TSH 为0.005 μIU/ml、ESR为34 mm/h。电话随访半年,患者自诉未复发,甲功、ESR、CRP结果均降至正常。

按:本案为中年男性,冬日发病,四诊合参,证属外感温毒、湿热内阻、少阳枢机不利。《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时气候》曰:“时行病者……冬时应寒而反温。”张广德教授认为,患者冬日猝然感受风热时毒,肺卫受邪,故见发热、微恶寒等表症;风性轻扬上行,风热时毒上攻头颈、咽喉而出现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疼痛、甲状腺肿痛等症状。温毒传变迅速,邪犯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痰湿内生,故见寒热往来、口苦、心烦等症;舌暗红,苔黄腻,脉滑,亦符合少阳湿热证。治以和解少阳、清热解毒,处方以苦寒入肝胆经之青蒿清透少阳邪热,苦寒之黄芩祛上焦温毒,清利肝胆湿热;柴胡配伍黄芩,柴胡性升散,解郁透少阳之邪,黄芩苦寒降泄,清半表半里邪热,二者一升一降,和解少阳,令少阳枢机得复;方中将辛温之半夏与苦寒之黄芩同用,辛开苦降,复脾胃气机升降;麸炒枳实性平,配理气化痰之陈皮,共奏疏畅气机、利湿化痰之效;金银花、牛蒡子、僵蚕、白花蛇舌草疏散上焦风热时毒;玄参、板蓝根助黄芩清上焦温毒,利咽喉,兼防温毒伤阴;浙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消痈;赤芍、丹皮清肝凉血,散结消痈,防热入营分耗血动血;青蒿、丹皮清透阴分伏热,解温邪伤阴之夜热早凉;法半夏化痰和胃,竹茹清热化痰,共解痰热内扰、胃气失和之心烦、夜眠不安;茯苓健脾下行、利水湿;生甘草调和诸药,解半夏之毒。诸药相配,清解上焦温毒,清利少阳湿热,少阳枢机得利,令中焦气机调畅。二诊辨证同前,患者气滞症状较前好转,故去麸炒枳实。《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虽稍退,正气亦伤,因此在祛邪的同时加入扶正之品。温邪易耗伤气阴,故加清补之品太子参益气健脾,养阴生津。三诊患者苔腻微黄转为白腻,提示少阳湿热之象较前减轻,效不更方。后随访患者,未再发热。药证相符,随证加减,疗效较好。

4 小 结

张广德教授将少阳、肝胆、情志与SAT相结合,从温病少阳证为辨证切入点论治SAT,认为SAT的主要病因为外感温毒时邪,情志失调,其发病机制为温毒之邪迅速传变入里,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肝胆疏泄异常,气血痰凝结于颈前瘿络,治疗以“和解少阳”“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根据病情进展的不同阶段,辨证使用小柴胡汤合普济消毒饮、蒿芩清胆汤合五味消毒饮、竹叶石膏汤合生脉散等方;根据辨证,辅以郁金、香附、厚朴、玄参、牛蒡子、僵蚕、浙贝母、白花蛇舌草等疏泄肝胆、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消痈之药,疾病恢复期及时顾护正气,攻补兼施,标本兼治,临床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枢机广德僵蚕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较真
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