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离京,谁是赢家?

2021-01-10 09:18何小民
南风窗 2021年26期
关键词:李锦南风窗总部

何小民

今年,央企总部外迁终于提速了,此时,离国家提出北京市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核心已过去了7年。

12月6日,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成立,同时,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稀土集团也将在本月底挂牌成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近10家央企重组成立,而央企重组后,向产业前沿集中,也成为了此次央企总部外迁的主流趋势。

在这一轮的央企总部外迁之后,各城市拥有的央企数量榜单上,上海(8家)、武汉(3家)无疑是大赢家。上海坐稳了全国央企总部数量第二城、而武汉随着三峡集团的迁入,其央企数量也扩容到3家,有助于其坐实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

众所周知,央企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如果央企迁入地方,不仅能加强央地联动,提振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对当下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有重要意义。

未来,还有哪些城市可能享受央企总部入迁的红利,地方又该如何发挥央企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为此,南风窗记者专访了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听听他的见解。

南风窗:央企扎堆北京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

李锦:目前,全国有120多家央企,其中,一般经营性中央企业有96家,其中上海8家,东北5家,广东5家,港澳6家,河北雄安3家,武汉3家,成都1家,其余均在北京。央企扎堆北京,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机构聚集在北京,而很多央企总部本来就是国务院下属的部委,后来改制成企业后,就顺势留在了北京。当然,因为主管的行政机构在北京,有些后来成立的央企也留在北京,这背后不仅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还有中国人文化习惯。

南风窗:2014年国家提出北京市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核心,实际上就拉开了央企总部离京的序幕,但为何过去这些年一直进展缓慢?

李锦:这个问题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央企离京的内在动力不强。央企在北京的生产部门相对比较少,主要是一级和二级部门,这些部门员工的籍贯大部分在北京,因为北京有优厚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这些员工特别是干部队伍,不愿意离开北京。

二是,央企离京缺乏具体的政策安排。对于央企的发展,政府主导因素比较强,在现行的体制下,政府让企业自主选择,外面的条件再好也不一定会去,各个地方即便努力争取,作用也不大。

再次,中国央企的分布,更多的是受以前计划经济时的行政体制影响,而非市场因素,北京是政治中心,总部和主管机构在北京,央企向上汇报的行政沟通成本会小很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央企离京的意愿就更低了。

南风窗:在你看来,央企外迁背后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哪些类型的央企最有可能外迁?

李锦:总的来说,央企总部搬迁,需要考虑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总体布局,也要兼顾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央企总部搬迁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全国统一性,围绕行政中心,布局在北京、雄安;二是市场性,结合央企自身发展所需,聚焦主业靠近产业前沿,如上海、深圳;三是兼顾国家发展战略,中西部地区也尽量安排一下,像西安、重庆这些特大城市,还是应该要有央企。

一般来说,科技含量较少,处于充分竞争性市场的一般性央企,外迁的可能性比较大。如,华能、华电等能源类央企研发部门留在未来科学城东区,总部外迁。而承担大国重器研发任务的央企留在北京。比如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发动机集团、兵器工业等。

此外,部分金融企业也可能外迁。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新重组的央企,不少有双总部,如中国海洋远运在上海,北京的小中心也有一批人,不排除接下来重组的央企会采取这种模式。

南风窗:“支持部分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高等学校等向雄安新区有序转移”,已明确写进了北京“十四五”规划。这也被看作是雄安新区将成为这次央企总部新的聚集地的信号,但从目前多个央企公布的外迁计划来看,这个趋势还不明显,你觉得原因有哪些?

李锦:客观上来说,雄安还是一块处女地,很多配套条件不成熟。同时,雄安本身的经济实力不够,对央企的资金支持也不够,需要依赖中央给钱或者央企自己拿钱,资源配置能力不强,对央企的吸引力不够。

但也可以看到,已经有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中国中化公司两家副部级央企总部入驻了雄安新区。

但是,中国中化这类能源类央企去雄安也是综合考量后的选择,因为这类央企早晚要迁出北京,对他们而言,早去雄安还有早主动的优势,不失为一种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

南风窗:东北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过去有5家央企总部落户,在这次央企外迁中,东北是否具备承接其他央企的迁入的条件?

李锦:目前,东北地区目前有5家央企总部,不过大多以重工业为主,分别是:总部位于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位于齐齐哈尔的一重集团,位于哈尔滨的哈尔滨电气集团,位于鞍山市的鞍山钢铁集团,以及位于大连的华录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东北这5家央企,相互联系、产业链的重组都不强,对东北经济的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但这5家央企的技术很雄厚,设备、人才队伍的优势也很明显,对于搬迁这件事,他们应该不敢想,东北肯定不会让他们走,中央也不支持。

南风窗:从目前这波央企外迁的城市来看,上海是当仁不让的赢家,目前,上海的央企数量也已达到8家,在你看来,央企纷纷选上海的原因有哪些?这对长三角一体发展有何影响?

李锦: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的落户,将进一步巩固上海的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地位。这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的龙头,地处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交汇点,也有重组产业链的需求。

从产业链布局来看,上海的产业基本聚集在下游,上游和中游的产业比较少,产业链配置的局限比较大,这些央企的入驻,如果立足上海,围绕产业链条的上游和下游,组建新的产业链,可能把上海的劣势变成优势,形成新的优势,甚至有可能出其不意地冒出一匹黑马,可以配置整个长三角的资源,这对长三角一体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促使产业链布局重新洗牌。

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为例,作为西安唯一的央企,此次迁入上海,无疑是看中上海是制造业龙头,头部企业比较多,上海的人才资源、设备材料和装机装备产业链的基础比西安更加雄厚,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过去能利用上海龙头地位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对上海而言,这些头部企业加标杆城市的组合,既擦亮了“上海制造”的名片,也将助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南风窗:目前搬离北京的央企去向只有4座城市:雄安、上海、深圳、武汉。接下来,哪些城市或区域最有可能成为央企外迁的目的地?它们的外迁有何逻辑或规律?

李锦:央企总部外迁去哪,不应该只是看企业意愿或者说地方发展需求,而是应该综合国家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趋势、民族振兴多个角度考虑。

共同富裕是我们国家追求的发展目标,但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义,共同富裕首先要共同发展,通过平衡东西部发展来缩小差距就很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央企总部外迁要考虑对中西部倾斜,借这个机会调整中西部经济结构和布局,强化中西部的发展力量。

其次,还应该重视大城市、大企业带动发展战略。现在,大城市带动已经实施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建议利用这次央企总部迁移,启动大企业带动战略,这对带动中西部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有重要战略意义,这种意义在未来二三十年里会比较明显。

南风窗:最近,有报道称,中国稀土集团已经批准成立,月底或将在江西挂牌,你之前多次建议,将中国稀土集团总部放在江西,背后有何考量?

李锦:稀土既属于国家的矿产资源、战略资源,也是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源。事实上,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但没能掌握稀土定价权。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稀土行业存在低层次竞争、无序开采、低价销售,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同时,在稀土的加工方面,我国也往往只是浅加工,或者直接出口稀土原料,导致一些发达国家在获得中国便宜出口的稀土后,再将其生产成稀土制品,最后高价卖给中国。

目前,中国一共有6家稀土集团公司,此次将五矿稀土、中国铝业、中国五矿集团、赣州稀土集团这4家合并组建成中国稀土集团,整合后,稀土行业集中度提高,不仅可以加强对稀土资源进出口的控制,强化话语权和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科技投入、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我倾向于将中国稀土集团放在江西是因为赣州的稀土质量高,素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的称号,即便在全球范围来看,赣州的中重稀土也很有竞争力。另外,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江西这个中部省份,也是中国的革命老区,现在的存在感太弱了,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实在该倾斜一下。

南风窗:对迁入城市而言,央企的入驻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们该如何应对,你有何建议?

李锦:央企总部迁入,对大多数城市而言,是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对当地产业的带动,产业链的重组,还是城市经济的布局和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都有重要意义。

吸引央企总部迁入,显然比城市一般的招商引资更重要,需要迁入城市主动把握机遇。同时,城市也需要积极整合当地的产业资源,借助央企总部的入驻,重塑产业链,这也是一次调整当地城市经济布局的好机会。

当然,有些城市也会出现央企总部迁出的情况,如这次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从西安迁往上海。其实,换一个思路,在央企总部确定外迁的情况下,当地可以努力争取让央企的生产企业继续留在当地。

南风窗:央企离京,不仅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必要之举,相当于开启了央企资源在全国区域的新一轮配置,能提振区域经济,这对当下的区域经济竞争发展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李锦:这一轮央企总部外迁对区域经济竞争发展的影响不小,但不会那么直接,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内,将会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当然,在央企总部的外迁中,不能每个省都弄一个,还是要坚持以市场经济效率为主,兼顾公平,这个原则不能动摇,这也符合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南风窗:有人说,央企在哪,是政企关系和央地关系的缩影,从这个层面来看,此次央企离京潮,有何意义?

李锦:这次央企总部外迁,可以通过央企这个纽带,加强央企与地方企业的联动,實现产业链重组。举个例子,煤电一体化一直我们煤电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今年煤炭市场行情好,煤炭价格从600多元一吨涨到2000多元一吨,但电力企业就麻烦了,普遍亏损,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产地省迁入一个能源央企(如华电、大唐等),倒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同时,保证关键产业链上的绝对控制,通过统筹产业链上各个企业实现有序竞争,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和良性的经济循环,也是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此外,在这波央企总部外迁中,也会涉及战略性重组,如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稀土集团的组建,值得注意的是,战略性重组只是一个点,它背后涉到经济布局、结构重组、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如果综合考虑这些,意义更为重大。

猜你喜欢
李锦南风窗总部
《南风窗》新媒体营收激增原因分析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RAYDATA总部办公室
Bloomberg欧洲新总部
Adobe总部改造
Dave&Bella办公总部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ymbolism in Araby and The Dead
The Study on Verb Form in the Headline of English News
李锦:那是我的黄金年代
《南风窗》 强化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