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老去

2021-01-10 09:15何承波
南风窗 2021年26期
关键词:益阳养老院老龄化

何承波

过去一年,我的很多报道都聚焦在老年生活的某些侧面。他们身处某种困境,比如遭遇集资诈骗、养老院爆雷,或者癌患家庭。

也有日常层面的冲突。一种是社会鸿沟,比如,作为数字遗民的老年人,如何被疫情时代的数字化管理搞崩溃。或者代际矛盾,比如,那些持续给子女“输血”的老人,对自己如何终老感到满心焦虑。

公共话语常以宏大视角来论述老龄化的困境:政策、顶层设计,拐点,或者结构性问题。唯独忽略了个体的细微层面:老龄化对于老人自身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做了三年调查记者,我跟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最热情的,是老年人。

今年3月在湖南益阳,70岁的李阿姨每天都来我住的酒店。有时是送一份材料,有时是商量一下行程。她要转两次公交,穿过大半个城市,没有提前告知便敲响了我的房门。

我说,“李阿姨,这些资料拍照发给我就行,您不必大老远跑一趟。”

她笑着说,“没事,我有老年卡,公交免费。”

我想,她许是需要找点事做。

她想认我做干孙子,邀请我去她家做客。她住在一个小区的13楼,有着开阔的视野,阳台可见一湾江水,背后是青山。这是一个冷清的小区,同一单元的邻居,大多是买了房却常年空着,人在外地工作。

她只是借住。房子是其中一个女儿的,她的物品装在编织袋里,堆在墙角。她很少添置新用品,身上那件羽绒服穿了很多年。

她老伴去世了五年,单位房已经破败不堪,乡下的房子也卖了。她是郴州人,在益阳没有亲戚。现在是一种无根的状态。

生活是空荡荡的。

我问她,平时不参加什么活动吗?

她说,没有,广场舞跳不动了,也没有熟人。

我采访的是诈骗案。她被骗了70万元。前后五年间,她先后把一生所有积蓄投进了养老院和融资公司。疫情一来,前后七八家公司先后爆雷,老板纷纷跑路,70万元就此打了水漂。

她现在身无分文,一年只吃几顿肉。处境凄凉。

采访结束,临回程那天,她跟我说,她和一个“难友”去“开会”了。一听到这里,我激灵起来,找她要了定位,朝传说中的“诈骗楼”飞奔而去。

“难友”是同一个诈骗案里受害者,“开会”是指诈骗公司忽悠老人的宣讲,送点小礼品,吃瓜果、喝茶,是独属于老年人的聚会形式。所谓诈骗楼,也是难友们的说法,是指益阳金源大厦。巅峰时期,那里聚集着40家面向老年人融资的公司,疫情后,全都跑路了。

穿过漆黑逼仄的楼道,我以投资意向者的身份,走进那家公司。拥挤的会议室里,一个年轻人正播着PPT,讲解他们的特色项目,还说,公司近期会组织一场临县的考察,在场老人可免费报名参观。

熟悉的套路。

环顾四周,我差点傻了眼,四五张熟悉的面孔,都是几天前刚采访过的。采访时,他们哭诉受骗经历,好不凄凉。现在吃着哈密瓜,喝着茶,笑声满堂。

会后,我拉着他们问,都被骗过这么多次了,为什么还来?

他们只是笑,空荡荡的笑,没有回答。

新闻媒体经常报道那些极端事件。但难以报道的,是极端事件背后的日常世界。

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大众最容易看到“典型”,却忽略那些“日常”,像是灯下黑。

最初的“事件”,是这样的。2021年1月19日,益阳一位60多岁的老人跳江身亡。原因是,他投资了养老院,老板跑路,住又住不了,钱也追不回来。躺在医院的老伴病危,走投无路下,他跳江自杀了。

我去了益阳才知道,当地大大小小十多家预售型养老院,全都出了事。

采访间隙,一位姓张的老人找到我,约我去一家老巷深处的宾馆,说有重要事相谈。

我推门进去,只见房间里坐满了老人,从他们凌乱的叙述里,我大致理清了事件的轮廓。有家投资公司项目遍及长沙、湘潭和益阳本地,涉及汽车、美容、影视还有旅游等,年轻的业务员整天上门来劝他们投资,等钱投进去他们才发现,那些项目不过是摆设,做做样子。这是明显的骗局。

但为时已晚,疫情后没多久,公司老总转移了资金,自己投案去了。

过了春节,我第二次去益阳采访,这才发现,养老投资的骗局之外,益阳这样的三线小城,还有着更加疯狂的老年投资诈骗。光是一个分局的经侦民警,手上就积压了30多起相似案件。

被骗的老人有个共同特征:子女是缺席的,远在外地。诈骗公司瞄准了这个亲情空缺。登门拜访的“业务员”,叔叔阿姨的,叫得最是亲昵。有个受害者家境并不好,中过风,业务员时常上门帮他做家务。拱手投资,常常是出于这份亲切。

李阿姨告诉我,她是看那个孩子(诈骗公司的业务员)可怜,毕业了没钱结婚,女朋友也跑了。不忍心,无论如何,也要帮他完成业绩。

如何理解诈骗呢?我们通常认为,诈骗是人性弱点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关于老年诈骗的叙事中,我们所熟知的典型模式,是他们贪小便宜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另一种日常的东西被忽视了。老年人被诈骗围猎,暴露了一种空巢综合征。

在益阳这样的城市,放眼望去,全是老年人的身影。年轻人的远去,给诈骗腾出了空间。每个人都告诉我,诈騙之前,业务员比自家子女还要亲。

诈骗模式,也天然切中了这种空巢的痛点。比如,投资金额,对应着不同等级的旅游。对于空巢老人来说,结伴出游,有着天大的诱惑。

这种集资诈骗,也填补了老人的社交和社会参与的空白。因投资而结识的朋友,经常出入诈骗公司举办的酒会、茶话会、年会,让生活重新充实起来。当然,每一次聚会,也意味着下一轮投资诈骗的铺垫。

好似一个无限循环的黑洞。

不得不怀疑的是,诈骗,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前述几个老年人,被骗到身无分文,依然去“开会”、跟着诈骗公司去考察,习惯性地参与其中,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后遗症。

但我要讨论的不是诈骗这种极端叙事,而是他们所代表的父辈的困境,一种更加日常、却更宏大的经验。

湖南邵阳一位朋友告诉我,今年,她母亲遭遇了“杀猪盘”,经人介绍在网上玩彩票,从银行借了几十万,全赔了。

这位朋友在广东工作,母亲退休前是当地事业单位的会计,对钱的事情颇为敏感。朋友想不通,母亲是如何被骗的,而且,更迷惑的在于,杀猪盘,往往是从感情开始的。

父母婚姻尚在,她又如何在网上发展了感情。朋友不愿细究,但突然意识到父辈身上的陌生感。

我采访的所有老人,都不希望子女知道他们的遭遇。投资、被骗,再到身无分文,都对远方的子女守口如瓶,即便生活难以为继、负债累累,也得强撑下去。

回到“投资”的原始动机,每个人的焦虑是共同的,他们意识到,自己一天天老去,必将成为子女的负担。而大城市的子女,也各自有着更大的生活重担。问题就在于,退休后,他们的积蓄也没有增长空间了,他们需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筑一道墙。

这种焦虑在养老诈骗中最是显著,很多人担心自己死在家里无人问津,或者老伴哪天晕倒了,自己无能为力。有几位老人告诉我,他们卖了房也要投资养老院。孤独终老的房子,没有家的意义,老有所依才算,哪怕是寄居养老院。

投资,成了老年生活中的时髦话题,奋斗一生的人,对钱依然十分焦虑。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正在老去的这一代人,面临着巨大的仓皇与无措。

今年,南风窗推出封面策划《家庭悬浮》,试图呈现当下时代的家庭生活变迁模式。我在一篇报道中讲述了那些持续向子女输血、养老越来越迫切的老人和准老人。有一位30岁的年轻人打算在深圳买房,他跟父亲借钱,一两年就还。父亲有钱,但拒绝了,唯一的条件是,买在老家,否则免谈。他突然意识到,这样的父亲未免过于绝情,且陌生。

但敞开心扉谈了,他才醒悟,父亲有父亲的担忧,他原本要买养老院床位,他最大的忧虑是,哪天生活出现了变故,谁能回应他的求救?

其实我知道,这位同龄人的故事,也是我自己的故事。

老龄化这个宏大问题离我们并不远,只是我们的公共经验忽略作为个体的父辈的真实感受:父辈老去的压力,不亚于年轻一代成家立业的压力。

养老院和“投资公司”先后爆雷后,本文开头的李阿姨,重新开始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

适逢婚恋网站下沉市场,她找推广人员下载了一款老年婚恋的APP。她每天在页面上滑一滑,希望找到一个伴儿共度余生。60岁左右的太年轻,对方看不上。比自己年纪大的,她担心对方先病、先死,到时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她没别的要求:比自己晚一点死就行。

不久前,她告诉我,她谈了一个湖北的对象,比她小几岁。对方也是丧偶,子女成才,各自成家。她坦诚了自己的遭遇,被骗到身无分文,每个月1000元的养老金,还要还6万的债。对方不介意。

但问题来了,他真的愿意来湖南吗?自己孤身跑去湖北,等着她的又将是什么?谁投奔谁的问题,两人商量很久,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李阿姨网恋奔现的故事,在年轻一代看来是时髦的,但对于这位70岁老人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网恋奔现,都是下下之举。

对她来说,老龄化是一个非常具体、实在的问题,她将如何死去?有没有人给她善后?

这两年,关于老龄化和人口结构的讨论,愈加严峻起来。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

老龄化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公共话语中,它往往以宏大词汇的面目而出现。但老龄化对于个体意味着什么?

过去,物质并不匮乏的时代,老人对“老去”泰然自若,那时候,家庭结构是牢固的,子孙绕膝,这在心理上是一种确定感,可以无惧病痛与死亡。

眼下这一代老年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城镇化、信息化,对于他们来说,社会生活的变动是剧烈的,瓦解了他们过往生活的确定性,将他们从熟人社会快速抽离,走向了个体的原子化、碎片化。

尽管物质生活在变好,焦虑却前所未有地加剧了。现代生活的列车,把他们甩在身后,社会的、数字的、代际的鸿沟,越来越大。最重要的是,随着养老成本的加大,他们对于活着的压力感也会增强。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惶然无措的难题:当我们老去,怎样更好地老去?

这是老龄社会所有人不得不面对的。

猜你喜欢
益阳养老院老龄化
刘杨作品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刘杨作品
基于“益阳消阴”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