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菀滢
2021的开局并不太妙。
两年过去了,疫情风暴仍在肆虐,狡猾的病毒还在试探与人类斗争的极限。德尔塔变异株在一夜之间散布各洲,全球再现每日近60万的新增病例数和超过1万的平均死亡人数,我们的抗疫时间线又被拉长。
在悲伤与不确定下,即使时光在流逝,生活却仿佛在倒退。正如传染病建模师斯蒂芬·基斯勒所说,在疫情中,“任何微小的变化可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科学家们也为这样运作的系统起了一个名字:混沌(Chaos)。
1月6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硝烟弥漫,示威者们闯入国会大厦,“打”响了加剧美国内部分裂的第一炮。紧接着,美军在阿富汗的狼狈撤退、种族仇恨犯罪事件和枪击案的异常频发,以及通货膨胀和物流瓶颈等问题,让人不禁问一句:“美国怎么了?”
步入下半年,气候的咆哮声逐渐变大。南美频频遭遇飓风突袭、北美则东部洪涝不断,西部迎来1200年未见的极端干旱、欧洲地中海多国的村落也在森林大火被吞没。还有在干旱和饥饿中挣扎的非洲大陆,仅在东非和南部非洲地区,就有370万儿童因严重消瘦而需要挽救生命的治疗。
“我们不知道这一切将何去何从,但这不是我们的错。”物理学家菲利普·洛伦茨-斯普林认为,不确定性是我们世界运作方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即使混沌主宰着我们的世界,也并不代表我们无能为力,我们依旧可以认真对待那些能做的“可控因素”。
于是在1月中旬,新冠疫苗来了,并且截至12月,全球42.7%的人都已接种完毕。7月23日,东京夏季奥运会开幕了。空空如也的场馆里,运动健将们突破自我的身影依旧令人振奋,选手们在场外互相安慰、打气的场景也令人感动。10月31日,联合国气候峰会在格拉斯哥召开了,虽然它最终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但也唤起了全球采取气候行动的政治意愿。在12月8日公布的谷歌年度盘点中,除“还会封城?”“疫苗何时来?”等棘手的现实问题外,“如何治愈?”“如何坚强?”“如何前进?”反倒成了年度主角。
眺望2022,我们或许还在与新冠搏斗,可能还有突发的动乱,也许各地仍会遭遇天灾。但正如科学家们所说,“混沌”是世界运作的方式,而我们要做的,是掌握一小部分的“确定”,寻求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