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创”教育理念的《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建设》混合式课程改革研究

2021-01-10 10:24冯俊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三创教学模式教育

摘要:新时代呼唤创新、创业、创优,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三创”教育为基础构建了《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建设》混合式课程改革一体化推进模型。在课程改革中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中心,以“三创”教育为基础,以优慕课为线上平台,以课堂授课为互动关键,以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为双向抓手,为实现学生的知识力向实践力转化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三创”教育,混合式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1.导言

高等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了高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例如混合式课程改革就是以教师为关键,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通过建构和运行教学改革系统,将传统的教室单向讲授模式转换成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实现一体化推进和整体优化。混合学习比单纯的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1]该模式备受众多本科院校的重视,尤其是在创新创业类的实践性课程中该模式的应用,对于建设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拓展专业视野;开展研究型学习;扩大实践范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向实践力转化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当中的困境同样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将混合式教学改革与“三创”教育理念进行融合成为了研究热点。

《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建设》是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广亚素质拓展平台的一门公共选修课,每学期管理学院全部本科专业均开授该课程。该课程是结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学生在已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系统地学习创业就业所应具有的四项素质和十三项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水平,锻炼创业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全面地学习和运用创业就业技能来指导安排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创业实践。2018年《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建设》立项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混合式课程改革项目,2020年正式结项。在混合式课程改革期间,《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建设》课程组全体成员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全面研究了基于“三创”教育理念的混合式课程改革在创业类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2.新时代“三创”教育理论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变革,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國家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渴望高校培育更多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人才投身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去。目前诸多学者围绕“三创”教育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孔德议(2018)认为“三创教育”包括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其中创造是制造出世间不存在的事物;创新是基于现存事物而做出的改变和优化的过程;创业是遵循自身意愿创造自己的事业的活动。[2]杨敏(2015)根据“三创教育”理念,从创造、创新、创业能力三个层面提出渐进式培养人才的“创导式”课程教学改革模式。[3]

创新创业类课程是“三创”教育和混合式课程改革的首选试验田。本文在众多学者对“三创”教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建设》课程特点,提出以“三创”教育理论为基础的混合式课程改革理论模型。

(图1:“三创”教育理论为基础的混合式课程改革理论模型图)

在混合式课程改革中搭建由创新、创业、创优构成的“三创”教育基础平台,指导优慕课平台、授课环节、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三创”教育中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根本变革,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授课流程等方面进行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教育是以创新教育为前提,学生拥有了创新的想法,就有了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动力。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业意识,将创新想法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实现学习力向实践力地转化,促使学生练就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业技能。创优教育是对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升华,引导学生树立持续创新,不断升级优化创业项目,实现基业长青。创新、创业、创优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共同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基础。

混合式课程改革在落实过程中细化为四个核心环节,分别是建设优慕课平台、授课环节、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其中优慕课平台侧重于线上课程建设;授课环节侧重于线下课堂授课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以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模式,鼓励学生针对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实训活动开展全面而深入研究学习和操作应用。同时优慕课平台、授课环节、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共同推进“三创”教育基础平台更新完善。

3.混合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与设计

混合教学是一种颠覆式创新,要求学校教育从传统面授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4]《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建设》混合式课程改革,以“三创”教育为基础,引入混合式课程设计理念,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创优能力培养融入其中,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学生的知识力向实践力转化的有效路径。

在《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建设》混合式课程改革设计中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三创”教育为基础,以优慕课为线上平台,以课堂授课为关键,以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为扩充知识面的抓手。《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建设》混合式课程改革设计体现了知识点与实践融合、课堂学习与课后思考融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分享融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融合、创业活动与就业体验融合、理论测试与校内外竞赛活动融合等六大融合。具体设计模式包括:

一是优慕课平台构建六大模块。具体包括基本信息、单元学习、新闻播报、经典案例、大学生创业大赛和硕果箱。

二是教师授课设置六大环节。具体包括单元导学、教学资源、讨论专区、在线测试、课后作业和随堂教学。

三是学生任务细化为“五个一”。每次课程设计包含一次投票、一次讨论交流、一次在线测试、一次随堂笔记、一次作业或课后思考。

四是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对课程内容开展研究式学习,主动拓展知识外延,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和实践课题当中。

4.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措施

《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建设》混合式课程改革实施过程在創新、创业、创优的基础上,落实七大具体举措,包括优化课程时空设计;发挥优慕课线上教学主阵地作用;抓牢课堂授课效果;强化实践效果;组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突出实战考核;构建学习型小组。具体如下:

(1)优化课程时空设计

一是课前学习突出复习和预习。引导学生课前在线上平台复习已授课程核心内容,并预习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导入案例等音视频资料。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进行结合,课内知识自学与课外知识梳理获取相结合。

二是课中学习突出交流和分享。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团队学习,将个人研究成果和团队讨论成果在班级进行交流和分享,融入思政教育,强化过程考核和团队学习考核。

三是课后学习突出实践和训练。每个团队结合兴趣爱好制定团队模拟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围绕创业和就业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并将实践体会和收获在课堂进行分享。

(2)充分发挥优慕课线上教学主阵地作用

《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建设》线上课程以优慕课平台为主阵地,以理论和实践两手抓两手硬的思路,细分为六大模块,具体包括基本信息、单元学习、新闻播报、经典案例、大学生创业大赛和硕果箱。基本信息开设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师信息四个版块,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该课程背景、整体架构和教师专长等基本信息。单元学习是线上课程的核心模块,细化为六大版块,包括单元导学、教学资源、讨论专区、在线测试、课后作业和随堂教学,并定期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开展调研。新闻播报是思政学习的主阵地,帮助学生了解时事政治和国内外最新的创新创业动态。经典案例研究国内外经典的创业案例和创业者,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大学生创业大赛模块推荐当年学生可以参加的校内外创新创业竞赛目录,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参加大赛,在比赛中提高素质和能力。硕果箱展示大学生在校内外竞赛活动和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奖励。

(3)抓牢课堂授课效果

教师将课堂授课过程细化为破冰阶段、互动阶段、总结阶段,其中破冰阶段,突出对授课内容的复习与预习,由各个学习小组根据上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本节的课程导学,结合实践活动,在课堂分享团队成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互动阶段,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带领学生梳理核心知识点,随后开始翻转课堂,将课堂的主角交给学生,由学生结合课前研究成果、创业案例和实践活动,对课程要点进行解析、应用和讨论。教师对学生的研讨结论和实践活动成果进行点评。总结阶段,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布置具体随堂练习,讲解在线测试题目。

(4)强化实践效果

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丰富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效果。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将混合式课程教学与学生模拟创业、创新创业竞赛等实践活动融合起来。在每节线上课堂授课中,对学生的具体学习任务细化为“五个一”,包括一次投票、一次讨论交流、一次在线测试、一次随堂笔记、一次作业或课后思考。在课后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对课程内容开展研究式学习;组建模拟创业团队,鼓励开展实践运营。

(5)组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授课内容与实践竞赛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例如“步惊云518跨境电商文化节比赛”、“全国新零售买手创业大赛”等,在模拟平台锻炼学生的商品发布能力、物流掌握能力、订单处理能力、营销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店铺运营能力和定价技巧,在实践竞赛活动中提高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4项素质和13项能力。同时此类竞赛活动的模拟平台均为仿真型平台,通过比赛训练,在机会成熟的条件下学生可以直接切换到真实的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6)突出实战考核

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增加模拟创业项目考核。教师将模拟创业项目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重点考核模拟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协作性,将4项素质和13项能力融入模拟创业项目之中。学期末,每个创业小组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整体汇报,企业导师、授课教师共同对创业团队的期末成果进行评分考核,计入期末成绩。

(7)构建学习型小组

师生建立学习型小组,共同学习、研究和交流,兼容并包,形成双向交流机制。召开系列学习沙龙,帮助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创新思维模式、提升实践能力。教师参与学生实践活动,全程指导,解答学生创业就业中的困惑;指导学生团队完成模拟创业项目;分析学生的创新方案,鼓励付诸实践。

5.结论

本文以《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建设》混合式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三创”教育为基础的混合式课程改革模型。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创优的能力培养融入课程设计中,研究了学生的知识力向实践力转化的有效路径。在课程模式创新、平台应用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学生竞赛创新、考核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对深化混合式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 ] 许德泓. 本科院校推进混合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41-145.

[2] 孔德议. 基于“三创教育”的高校知识型人才培养机制[J]. 中国高校科技,2018,(4):51-53.

[3] 杨敏. “创导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基于“三创教育”理论[J]. 中国高校科技,2015,(29):52-56.

[4] 迈克尔B.霍恩,希瑟·克莱顿·斯泰克.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进教育革命[M].聂风华,徐铁英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3-11.

[作者简介]:

冯俊(1982—),男,硕士,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业管理、运营管理。

[基金项目]: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校级课题资助重点项目

猜你喜欢
三创教学模式教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