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翻转课堂高效性例谈

2021-01-11 01:09王有瑞
文理导航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翻转课堂

王有瑞

【摘 要】小学高年级语文翻转课堂至少要经历三个不可或缺的阶段:课前在家中的自学,课中在教室的汇报,课末教师的评价。窃以为,课前应在“鲜明、聚焦、紧凑”方面下功夫,课中,应在“激趣、释疑、互补”方面下功夫,课后:应在“反思、探究、评级”方面下功夫。但愿,师生能够翻转出创新的火花、思维的提升、素养的积累和品性的滋养;但愿,从课前到课中到课后,孩子们能够饶有兴趣地通过“翻转”沉浸在语文的百花园中“郁郁乎文哉”。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翻转课堂;课前制作;课中讨论;课末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已被专家学者论证诠释,在不少地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推广实施,并已取得不俗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翻转课堂的实效性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翻转课堂研究的深度不够、拓展不够、创新不够,因而热闹有余而厚重不足;部分教师只是一味的模仿别人,不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减少,课堂探究淡化,教师成了信息传声筒,学生成了追剧的闹众。

对此,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反思,尤其对小学高年级语文翻转课堂进行了反思:翻转课堂“翻转”出的究竟是学生的精彩、课堂的精彩,亦或是成为一种逆环境,反而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无疑,翻转课堂至少要经历三个不可或缺的阶段:课前在家中的自学,课中在教室的汇报,课末教师的评价。窃以为,课前应在“鲜明、聚焦、紧凑”方面下功夫,课中,应在“激趣、释疑、互补”方面下功夫,课后:应在“反思、探究、评级”方面下功夫。

一、课前:应在“针对、聚焦、创新”方面下功夫

都知道,课前,教师必须精心制作微视频供学生在家中自学。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筛选。“翻转课堂”是个“舶来品”,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特色,自身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情况去选择适合小学高年级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的内容。并非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罗列到课堂微视频中,教师应在“鲜明、聚焦、紧凑”方面下功夫,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文本的解读、素材的加工、语言的润色”;不仅仅是知识层面,也是方法层面的提示,如任务驱动、目标导向、上下衔接、整体把握、合作交流等等。总之,课前微视频的制作方面愈扎实,愈有课中学生的精彩,愈有翻转课堂的正效应。

例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们利用学校互联网交互式学习平台,先给学生列出了预习任务单: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新冠肺炎时微视频和歌颂亲情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前带着任务、结合微视频,抓住学习目标,去感知并体会亲情的力量。同时,学生接收自主学习任务时,老师还可以插入一些交互性试题,让学生边学边练。

如果教师在课前针对学生需要因材施教地制作一些微课资源,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充分预习,这必将为课堂效益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首先,学案要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并非学习内容,而是针对学生的实情和学情。教师要洞悉自己学生的各种情况,如哪些学生基础较差,哪些学生阅读能力较弱,哪些学生语文素养单薄。对于课前微视频学案的创编而言,教师了解得愈详细,学案愈有针对性,其起到的作用也就愈大。其次,学案要有聚焦性。翻转课堂的第一个环节“课前视频”,并非大篇巨制,而是8-10分钟的微视频。这就要求不仅形式上要短小精悍,内容上也要相对聚焦。就小学语文而言,不能成为涵盖字、词、句、篇、写法、感情、思想等“全景式”的学习视频,而是某一方面的精雕细刻。可以是针对关键词句方面的,也可以是针对写作手法方面的,亦或是针对思想感情方面的,抓住重难点,聚焦文章的核心部分即可。最后,学案要有创新性。这里的创新是指相对于传统的学习而言。除了课后或教学参考书基本的提示之外,翻转课堂的教案还应该有怎样的新可能、新趋向或新资源?比如,学生特别熟悉的就不再重复,而应在学生感兴趣但又不懂的地方搜集资源,设计微课。教师应该花费一定的心血,从学习资源、学习形式和学习渠道等方面,实现难能可贵的创新,讓学生耳目一新的同时丰富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上文中提到的“新冠肺炎期间的微视频”正是一种结合时政热点的创新。

二、课中:应在“激趣、释疑、互补”方面下功夫

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先学后教,主要任务是因材施教,实现课前知识的高效内化,通过相应的课堂教学环节完成教学目标。因而课中汇报成为重中之重。但不可避免地,部分教师没有处理好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微课操作手,学生成微课观赏者,墨守成规,死记硬背,最终扼杀了创新思维的发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效果好坏,不是信息的宣讲,知识的整理,应该是以微课为前提,以讲解为手段,以合作为载体;关键在于师生互动,动口、动手、动脑,共同探究教学的全过程,构成了一个“良好的课堂生态”。

例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三》时,设计了“明思路—同探讨—乐表达—学方法—独创新”等环节,集中破解“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同时利用微课展示名家名作片段和优秀小学作文的习作,让学生进一步借助优秀作文片段,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

课前的自学之后,课中的汇报成为重中之重。一方面一定要让所有学生都尽可能地“上上镜”;另一方面,还要适当地控制汇报的人数和时间,力争避免无效汇报、空洞汇报和重复汇报。汇报的高效彰显着对学生的一定的信任,彰显着教师教学策略的正确选择,彰显着翻转课堂的高效实施。所以,如何汇报,注重哪些细节显得不可或缺。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有效筛选不可或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重点解决的,哪些是重复无效的,哪些是特别眷顾的。比如,那些简单的、重复的就不汇报了。二是小组汇报不可或缺。为了保证其有效性,我们事先训练小组长,比如学会激励——激励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学会选择——相同答案的只选最好的那个;学会检查——检查学习单的完成情况。实践证明,小组汇报愈高效,课堂整体效果愈好。

三、课后:应在“反思、探究、评级”方面下功夫

面对孩子们五花八门的汇报,面对“简单提问、雷同提问、空洞提问”等,教师如何评价呢?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判断是非,或者实施统一的知识来“灌输”。这时的教师就应该要转变教学方式,收集整理探究结果,调查、分析学习结果。其中或有孩子们的自主理解,或有与标准答案不符的另类解读,或有浓浓个性味的个性解读。聪慧的教师肯定是正向评价:“说说看,你为什么这么理解?”“无论答案是否正确,这种创新行为首先值得肯定。”“我相信,你的个性理解一定经过深思熟虑,说说其中的理由好吗?”……的确,汇报中随时产生的生成性资源,才是最值得教师予以重视的,毕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以生本理念对待之,才是翻转课堂高效运用的具体体现。

在日常小学高年级语文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后教师只是通过学校互联网交互式平台要求学生理解、记忆课堂知识,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评鉴及再创造等内容指导的非常少。其实小学高年级语文翻转课堂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内化,要想让学生课后强化迁移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确立翻转课堂课后评价模式。

例如,我们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翻转课堂课后采用了如下多元评价体系,效果明显。一是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课后的学习主要靠自我提升,教师无法监管学生学习程度和时间,因此,我们给学生制定了课后学习自我评价标准,在学校互联网交互式平台展示,明确学生课后学习方向和重点,引导学生依据各自的标准来准确自评知识掌握情况。二是即时提供反馈渠道。在课后教师通过互联网交互式平台给予学生反馈或建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随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三是实施成果展示汇报。课后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教师反馈信息后,对所学知识已经初步内化吸收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让学生在互联网交互式平台上就学习态度,效率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进行汇报展示,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和分享之后,可以把这样的“作品”制成美篇或微视频发布到微信家长群或QQ家长群,让孩子们课后和家长互相欣赏,一起温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从中,教师或家长都可以反思:借助微视频,究竟学懂了什么,究竟学到什么程度了,有没有必要重新调看微视频,有没有必要补充新的视频,以便让学习延伸到更广阔的时空内。其中的点赞、评论和转发,可圈可点,值得玩味。學生通过成果展示和交流,不仅巩固了这节课学习到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其实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改变的不仅仅是空间、时间,也不仅仅是用了微视频等新技术,而是对整个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不应该照搬照抄、避重就轻,而要因材施教,不断创新,为我们所用,让课堂翻转处成为学生智慧学习的小天地。但愿,师生能够“翻转”出创新的火花、思维的提升、素养的积累和品性的滋养,但愿,高质量的翻转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丰富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能够提升孩子们的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愿,从课前到课中到课后,孩子们能够饶有兴趣地通过“翻转”沉浸在语文的百花园中“郁郁乎文哉”。

【参考文献】

[1]林冰.微课,教师研修的另一对“翅膀”[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3):37.

[2]孙明霞.追求“人课合一”的课堂[J].教师月刊,2016,(2):47.

[3]陈智峰.追求教学之“趣”[J].教师月刊,2017,(4):19.

猜你喜欢
高年级语文翻转课堂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分层教学之我见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预习指导问题解析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与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