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疗法对乳腺肿块微创术后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2021-01-14 10:00黄礼兵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23期
关键词:肿块微创乳腺

张 敏, 黄礼兵, 孙 莉, 何 鹏

(江苏省中医院, 1. 乳腺外科, 2. 麻醉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在治疗女性良性乳腺肿块中应用广泛,手术创伤明显减少,但仍存在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康复[1-2]。传统治疗以口服止痛药物为主,但有胃肠道副作用[3]。揿针疗法是毫针留针法的延伸,可以延长针刺作用时间,提高镇痛效果[4]。本研究观察揿针疗法对乳腺肿块患者微创术后加速康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乳腺外科2019年1—12月行乳腺肿块微创日间手术的6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揿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揿针组平均年龄(28.6±2.1)岁,平均肿块直径(10.3±3.5) mm; 对照组平均年龄(31.4±1.9)岁,平均肿块直径(10.4±3.1) mm。2组患者年龄和肿块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由乳腺外科2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完成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纳入标准: 术前经B超检查为单侧单发乳腺肿块,直径小于25 mm, 病灶不位于乳头乳晕复合体后方,且距离皮肤至少1 cm以上, BI-RADS分级3级以下。患者无心肺系统严重疾病,能理解疼痛评分并进行自我评估。排除标准: 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 揿针针刺部位有感染、伤口的患者; 近期服用过止痛药物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心理教育和护理,在患者内关穴、外关穴、合谷穴放置假治疗贴片。揿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揿针埋针治疗,由同一位经过培训的专科护士进行操作。术前30 min, 取患者双侧内关穴、外关穴、合谷穴,用乙醇棉球消毒后晾干或用干棉球擦干,将揿针(0.2 mm×0.9 mm, 日本SIRIN公司)垂直埋针于上述穴位并压紧,以不影响患者活动锻炼和无疼痛为宜,留针至术后24 h时。指导患者每天按压3~4次,每次按压1 min, 以有轻微痛、酸胀感为宜。

1.3 麻醉和补救镇痛方案

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静脉麻醉并维持适当的镇静深度。患者术前禁食8 h、禁饮2 h, 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给予面罩吸氧3 L/min。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 睫毛反射消失后,由外科医生应用1%盐酸利多卡因10 mL加生理盐水对切口及肿块周围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术中丙泊酚每小时5~9 mg/kg泵注维持麻醉。术中患者血氧饱和度<90%时,给予面罩加压手控辅助呼吸。术毕停止丙泊酚输注,将患者推入麻醉后恢复室复苏,患者自行苏醒后返回日间病房。当患者主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分时,给予羟考酮片5 mg口服。

1.4 观察指标

1.4.1 疼痛评分: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估, 0分为无痛, 10分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记录患者术后1、2、4、6、8、24 h时VAS评分。记录并比较2组补救镇痛的例数。

1.4.2 恢复质量:术后24 h时用恢复质量40(QoR-40)量表对患者进行恢复质量评估。量表包括5个条目: 情绪状态(9个问题)、身体舒适度(12个问题)、自理能力(5个问题)、心理支持(7个问题)、疼痛控制(7个问题),每个问题5分,总分200分,分数越高提示恢复状态越好。QoR-40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等于0.93。

1.4.3 疲劳量表:术后24 h时通过多维疲劳量表(MFI)对患者进行疲劳评估。MFI由一般性疲劳、体力疲劳、精神疲劳、动力下降和活动减少5个因素构成,每个因素包含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5分,得分越高表示疲劳程度越高。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超过0.8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揿针组术后1、2、4、6、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术后24 h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24 h时,揿针组无患者补救镇痛,对照组6例(20.0%)患者补救镇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QoR-40评分比较

揿针组QoR-40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揿针组患者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疼痛控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心理支持和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MFI评分比较

术前、术后, 2组MF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QoR40评分比较 分

表3 2组多维疲劳量表评分比较 分

3 讨 论

乳腺微创手术运用旋切刀切割病灶,可完全切除较小的乳腺肿块,定位精确、美容效果好[5-6], 但术后疼痛和局部加压包扎的不适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临床多采用口服药物止痛,但是胃肠道反应和嗜睡等副作用不利于患者康复。

揿针,又称皮内针,由《灵枢·官针》记载的“十二刺”中的“浮刺”针法发展而来,能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紊乱。将揿针持续埋针于腧穴或特定部位的皮内或皮下,并留置一段时间,可以获取持久疗效[4, 7]。揿针对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特别是急性疼痛尤为适宜,能避免口服止痛药物的副作用,还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疗效[8-9]。揿针作用于不同穴位可以起到不同的临床效果[7, 10]。

乳房疾病患者多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胁部位胀痛不适、喜叹息,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之机,病久可出现乳房肿块,属气滞所致痰凝、血瘀[11]。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手术部位选取内关、外关和合谷为特定穴,通过揿针疗法进行持续刺激和强化治疗,以镇静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通经活络。本研究中,揿针组术后1、2、4、6、8 h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补救镇痛人数少于对照组。本研究采用QoR-40量表对患者恢复质量进行评估[12]。揿针可以改善患者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和疼痛控制,加速术后恢复,但在心理支持和自理能力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13]表明, MFI疲劳量表在不同国家及不同疾病患者群中均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现代研究发现揿针可以微弱温和地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调控中枢神经,双向改善机体反应性,激发自我免疫调节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本研究中, 2组患者术后疲劳程度均有所加重,但是2组MF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穴位选择和手术类型有关。

猜你喜欢
肿块微创乳腺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彩超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临床分析
张惠灏:乳腺肿瘤重在预防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