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1-01-15 01:30黄秀丽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椎间盘腰部腰椎间盘

黄秀丽

(淮北市中医医院 康复科,安徽 淮北 235000)

腰间盘突出症是一类常见于老年人疾病,但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此病越来越年轻化。腰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纤维环多破裂,又叫髓核脱出症。30岁以后的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其弹性和韧性下降,容易发生。腰部负重,腰姿不当、腰部外伤等其它职业因素都会导致椎间盘长期受压,腰部扭闪,用力过猛、过劳等损伤而引起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脱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而致病。很多人一提到椎间盘突出症,就会联想到难以忍受的疼痛和无法自理的生活,真是痛苦极致。椎间盘突出症是比较难治愈的一类疾病,如果患上了这种疾病,往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投入非常大的财力、物力,以及自己还会受到很强的疾病压力。可见,这种疾病为大家带来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要尽可能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保证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一、临床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多由于年龄增长产生生理性改变,以及长期腰部负重、腰姿不当、腰部外伤或职业因素等诱因引起,一般男性多于女性。淮北市中医医院近期临床上用牵引、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现从中选取4例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病例1:某男,60岁,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右下肢疼痛,行走困难3天,由家人陪同来院就诊。该患者曾于20年前由于干体力重活不小心导致腰部外伤,腰椎压缩性骨折伴腰4/5椎间盘突出,经住院治疗后痊愈出院,至今未复发。本次就诊因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经CT诊断为腰4—5间盘脱出。入院检查:病人呈痛苦状,左侧卧于床,被动体位,右侧腰4/5棘突旁有明显压痛,按压后放射至足底,环跳、委中等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左70°,右30°,挺腹试验(+)。诊断:腰4/5椎间盘脱出。治疗方法:在患者腰部、右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用滚法、拿法、揉法放松10min,再在肾俞、命门、环跳、委中、承山、足三里等穴位点按,每穴点按1min,腰部放松后用斜板法调整后关节紊乱,再进行骨盆牵引30min,最后做整理,嘱患者治疗期间硬板床休息,必要时下床佩戴腰围,注意腰部保暖,少活动。患者25天治疗后,腰部、下肢后侧及小腿外侧疼痛、麻木感消失,临床治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病例2:男性,58岁,货车司机。突发腰部疼痛伴左小腿外侧麻木,行走困难5天,自认为是腰扭伤所致,未引起重视,后发现腰部疼痛加重,走路更加困难,有家人陪同来院就诊。该患者货车驾龄30余年,2年前曾出现腰部疼痛及小腿麻木,在家自行热敷、卧床休息一周好转。本次发病是因为突然弯腰提重物所致。入院检查:病人右侧卧于床,被动体位,左侧腰4—5棘突旁及足三里等穴位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60°,右90°。CT诊断结果: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经推拿、针灸、牵引、蜡疗及辅以中药内服治疗一月余,病人症状消失出院。

病例3:某男,65岁,农村干部。左下肢后侧及小腿外侧麻木,无其它临床症状近10月余收住院。入院前,患者曾在其他医院就诊,诊断为“脑血管疾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半月,未见明显好转,又口服中西药、针灸理疗及按摩,仍不见效果。后CT诊断为“腰4/5椎间盘膨出”。临床检查:腰4/5棘突旁压痛,用力按压后无明显放射疼,自主体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70°,右90°,环跳、承山等穴有轻微压痛。最后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用牵引及按摩推拿方法治疗近20天,临床症状消失,临床治愈出院。

病例4:女性,33岁,办公室人员。因腰腿痛11月,近期加重5天。无明显外伤史,有外院诊断史。患者与去年3月份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腿疼,疼痛向左臀部及左下肢放射,赠与去年9月到医院就诊,CT提示:腰椎间盘突出(4—5左旁中央型)。于5天前抱小孩时症状加重,半左下肢麻木疼痛。及来院就诊。门诊拟“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院。查体: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活动受限,L3—5压痛阳性,双下肢直腿抬高阳性,四肢关节无畸形,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MRI显示腰椎退行性变,L4—5腰椎间盘突出(左侧隐窝型)。用牵引及按摩推拿方法治疗25天,临床症状消失出院。

50例患者经治疗后,44例CT诊断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经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其它方法治疗后,40例明显见效,5例症状缓解,5例无明显改变而转其他医院治疗,有效率达90.9%。通过本组病例观察,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临床证明其疗效与发病部位、年龄,以及自身机体防御功能有关。

二、推拿手法介绍

1.搓、擦、按、点、揉、拿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在患侧腰臀及受压神经根分布区域用轻柔的搓、擦、滾、按、揉、拿、点穴等手法交替应用,使患者腰部血液循环加快,从而改善局部“气滞血瘀”情况,腰臀部肌肉僵硬痉挛缓解,局部炎性渗出、水肿被吸收,改变突出物大小,从而减轻了对神经根的压迫,使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因废致萎的肌肉及麻痹的神经逐步恢复正常。

2.拔伸推压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拇指或者肘尖点压腰阳关、肾俞、居髎、环跳、承扶、委中及阿是穴,以解痉止痛。然后在助手配合拔伸牵引的情况下,用拇指或肘尖按压患处(与突出物方向相反)。此法作用在于增加盘外压,增加盘内压,促使突出的髓核回纳。

3.斜扳或旋转复位

患者侧卧位,贴近床的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半屈位,医生用左肘部抵住患者肩胛内侧部,右前臂置于患者臀部,向相反方向同时用力,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调整后关节紊乱,相对地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由于斜扳和旋转复位时,腰椎及其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在反复应用中,可逐步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粘连。

4.对拔牵引法

患者仰卧位,医生用手法或器械进行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增宽,降低椎间盘内压力,甚至出现负压,促使突出物回纳,同时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观推拿疗法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这种治疗方法是从中医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中医上讲究对症下药,这与推拿手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同是一样的原理。推拿主要讲究的是手法。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阶段的腰椎间盘突出运用不同的推拿手法,助患者能够早日脱离疾病的折磨。

三、讨论与体会

现在按摩推拿也比较普遍,按摩穴位可以有效的治疗一些疾病。推拿疗法一直都是骨科疾病中比较实用的治疗方法。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选择推拿疗法进行治疗。而很多骨科患者在患病后也都愿意选择推拿疗法和牵引进行治疗。多数骨科疾病在治疗上也是比较适合这种治疗方法的。而腰椎间盘突出就是其中的一种。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祖国医学“腰腿疼”范畴,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神经根,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缺血缺氧、淤血水肿及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症状。炎症反应长时间不能消退,导致病变周围的肌肉、韧带、椎骨、神经等组织发生黏连,出现临床症状。

推拿手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能使血液循环发生改变,调整神经系统功能,减少病变组织水肿与渗出,促使淤积的组织液和代谢产物得以排出,消除症状,恢复功能。[1]推拿按摩能使体表产生热量,这种热量传导到病变部位,改变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病变部位血流量,加速新陈代谢,促使肌痉挛消失或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促进炎症吸收,松解受压神经根周围组织的黏连,达到消痛或止痛效果。另外,按压和牵引可刺激体表穴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腰椎牵引主要是调节腰椎间管的间隙及椎间关节紊乱,降低椎间盘的内压,增加椎间管负压,有利于髓核的还纳,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再者,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综合治疗外,必须卧床休息两周以上。

老年人一般椎间盘老化血液供应减少,修复能力减弱,在损伤、劳损以及受寒着凉等因素作用下,而引起本病,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症状。推拿手法一是解除腰部肌肉痉挛,增加气血循环,水肿或组织渗出液被吸收,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肌肉放松,疼痛减轻;二是使用牵引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目的主要是使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内压力减低,神经根管和椎间孔扩大,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三是运用推、按、点、揉等手法可以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黏连,使气血循环增强,萎缩的肌肉和麻痹的神经能逐渐恢复正常功能,而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各种治疗的手法因治疗医师的习惯不同有所不同,但总体治疗都会获得腰部肌肉放松、椎间隙加宽、后纵韧带和纤维环紧张产生向内的推力,迫使椎间盘髓核向椎间隙内还纳等,但更多的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上并没有变化,但临床症状却完全消失。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可以说,不管是针灸疗法,还是热敷疗法亦或是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都是非常有效的。推拿治疗因痛苦小,疗效好是众多治疗方法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在很多方面患者是能接受的。牵引疗法因社会中存在一些误解,大众接受度不如推拿疗法,但该项治疗能有效增大椎间隙,促进突出物回纳,疗效显著,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还是建议使用推拿和牵引。[2]既方便病人,又降低费用,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是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实用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椎间盘腰部腰椎间盘
护腰最多戴3个月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半躺姿势最伤腰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