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2021-01-17 04:45杨邓红胡锦波
关键词:作风中国共产党领导

杨邓红,胡锦波,赵 垚

(湖北师范大学 文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

廉洁文化是关于廉洁从业、廉洁修身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及其影响下形成的廉政制度、组织、体制、机制、社会风气、社会意识形态,包括相关的法律规范在内的总和, 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在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教训,显示了加强政党文化建设对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凝聚党内力量、战胜艰难险阻、实现宏伟蓝图起到关键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反腐倡廉机制,但在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①在新时期的反腐败斗争中,学习和借鉴在各个历史时期,国家进行的整风整党运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制定和完善法纪法规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进行规定和处罚的条例和措施,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端正党员动机和态度,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进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正确廉洁文化,保持执政的稳固性。

一、1921—1949: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奠基与初步探索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通过并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建设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和坚定信仰的党,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正式制定了党的章程,明确了党的性质和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信仰和党内的相关规范都已经建立起来,对党员的纪律和要求已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纲领的指导下,在革命和战争的成功与失败中成长,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思想、政治和组织建设,不断维护政权建设的稳固性。中国共产党依据党章的要求,对党员进行廉洁思想教育,加强政党组织作风建设,建设廉洁政府,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上指出要对党员进行无产阶级教育以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肃清了党内和军内的各种错误思想和腐败现象,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和红军的廉洁;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对一部分领导人的领导做派和方式提出批评,要求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在1937年召开的洛川会议上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规定“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对建设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938 年召开六届六中全会,在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决定,明确规定,各解放区党委以下设立党内监察委员会。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的思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在延安时期廉洁文化进一步发展成熟,针对革命根据地中形成的腐败问题,1938年颁布《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制定了“九个条例规定”,成为专门惩治贪污的法律法规;1940年颁布《中共中央边区中央局关于发布新的施政纲领的决定》,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如果违反法令,应当从重处理;1942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以及1943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都明确要求干部必须“坚持廉洁节约作风”,以及“公正廉洁、奉公守法”的作风;1944年颁布的《关于改善司法工作》,强调司法工作人员应秉公执法,不应徇私枉法,并且通过立法明确腐败行为的判断标准。通过一系列条例和纲领的规定,强化政党所要求的立党为公、廉洁从政的纪律,陈云曾指出“我们的党是一个战斗的党,我们在斗争中依靠的武器,唯一的就是纪律。”②除了决定和纲领的制定实施,还进行了整风运动,加强党员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1942年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运动,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在全党范围内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形成优良“三大作风”,对党员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出要求,逐渐成为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廉洁执政的法宝。这场整风运动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净化了党内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在党内形成了有利于廉政建设的社会氛围。在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基层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的成分不纯、思想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1947年底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始的整党运动,通过“三查”“三整”,建设正确党务制度,将政党作风深入基层,批判官僚主义现象,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1949年3月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要求党员坚持“两个务必”的作风思想,并提出防止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和反对突出个人的6条措施,加强党员的正确思想心理建设,保证政党文化的建设不因内部党员的思想错误而被伤害,保持良好的政党形象。通过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和制定一系列决定和纲要,将广大党员干部工作原则和作风行为规范法制化、制度化,防止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此复杂的环境中被腐蚀,推动党的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塑造良好政党形象,吸引更多人民群众选择和加入中国共产党,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对廉洁从政的政党文化的探索和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廉洁文化建设坚定了目标方向。

二、1949—1976: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拓展与曲折演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为执政党,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并且随着土地革命的完成,国内的阶级发生巨大变化,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心理和行为也面临转换,尤其是建国之后不求上进、贪图安逸享受的思想和权力腐化心理以及官僚主义思想破坏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些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出要求和考验,同时廉洁政党文化建设也面临艰巨的任务,在曲折中发展。

国家领导人在围绕“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发展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整风、整党运动,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党员政治素质,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巩固新生政权的稳定性。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5月21日发出《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决定》,在指示中强调首先是整顿干部作风,密切党和人民的联系,发展党员工作必须采取严格审查的方针和稳步前进的办法。这场整风运动中的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主要任务是提高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在心理和行为上克服骄傲自满和官僚主义,做到廉洁勤政,改善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1951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开始了整党运动。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对贪污腐败人员进行严厉打击,通过厉行“三反”,教育大多数干部要廉洁从政,对贪腐人员严厉处理,在全党全社会范围内树立扬清风树正气的氛围。1952年1月26日,中央发出《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在指示中要求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向违反的资产阶级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1953 年 1 月 5 日,毛泽东起草了《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指示,针对党政机关中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了“新三反”运动。通过整风与“三反”“五反”和“新三反”运动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围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任务,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整风整党运动,以及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以腐化堕落为耻、廉洁从政为荣的价值观,在恢复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确立了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巩固了国家政权,稳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并且国家廉洁文化建设过程进入以整顿党的作风为主题的建设历程。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在会议上对国内矛盾作了正确分析,并在党章中对党员作了新的规定和要求,要求每个党员要严格地遵守党章和国家的法律,遵守共产主义道德,所有党员,不管他们的功劳和职位如何,都不例外,并且从思想教育和完善法制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文化建设取得里程碑式的发展。进而在1957年4月开展了开门整风形式的整风运动,要求改进党员作风,满足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发动党内外群众的力量,收集了许多良好意见,同时由于右派分子趁机扰乱,因此“极左”“反左”“极右”“反右”思想混乱交杂,政党作风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党员干部开始讲空话、讲虚话,弄虚作假,出现了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玩弄权术等邪恶风气,造成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僵化,无视法律和规则。党员对共产党的认知模糊、信仰动摇、动机不纯,廉洁文化建设的进程停滞不前。

三、1978—20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创新与积极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经济、政治、文化和法制建设百废待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国家建设,经济、政治、文化和法制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腐化堕落等不良社会风气,面对改革后的国家与政党建设局面,廉洁文化在转型创新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反对腐败、倡导廉洁政党建设,继续让党员和领导干部把反腐倡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陈云曾讲到“在党内,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就不可能有好的社会风气。”③在党的十二大上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1981年2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积极宣讲和进行“五讲四美”活动。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整党和纠正不良风气行动,从军队和高级领导干部到县级单位的党组织再到乡与村的基层党组织,分层次自上而下的进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增强整党的权威。1989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爱国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教育和建设,提高党员和领导干部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优良党风和廉政建设。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全党同志能否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艰苦奋斗和廉洁奉公的精神,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④为了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制定和出台了如:1985年11月26日出台的《关于解决当前机关作风中几个严重问题的通知》、1988年5月23日发布的《党员领导干部犯严重官僚主义失职错误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和1988年10月29日发布的《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等法律规定,通过制定相关法制法规完善廉政建设的法制保障,增强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的同时促使他们从思想心理层面拒绝腐化。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重视反腐倡廉建设,根据讲话精神,在十四大中纪委报告中,中共中央鲜明地指出反腐廉政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创新反腐工作方法,克服党内消极腐败现象。⑤这一时期廉洁文化建设逐步恢复并走上正轨,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精神文明素养建设,夯实了廉洁从政和建设廉政政府的思想和行为。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任务,并在党章中提出要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履行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党员义务。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定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三讲”教育,从党员和领导干部到基层党组织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党员党性教育,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觉抵御腐蚀和利益诱惑的能力。在加强党的作风方面,1994年10月由中央纪委和监察部颁发《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纲要》,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对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党的路线和宗旨、反腐倡廉国家法纪法规的教育,提高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2002年11月8日中共十六大召开,政党文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更加重视廉洁从政的政党心理文化建设,除了组织一系列活动进行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外,还在纵向方面提高反腐倡廉建设地位。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反腐败的战略方针由原来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扩展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十六字方针,2005年发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强了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提高了反腐倡廉建设的质量,开创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局面。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腐败问题,国家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组织一系列精神文明活动,对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思想工作,做好惩罚和预防两方面的工作,并加快建设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法制步伐,拔除危害国家建设的腐败分子,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在创新中积极发展,保证国家建设稳步快速推进。

四、2012—至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境界开新

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经济、政治、文化空前繁荣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也更加严峻,在深化改革、促进国家发展中也需要注意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严峻挑战。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提出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提出进行“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促进廉洁文化建设进一步升华。

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新老领导集体交替后迈出的整风运动的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密切关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新动向新表现,坚决防止回潮复燃。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把手要负总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中,明确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敢于正视批评与自我批评,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实现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针对作风建设提出“三严三实”讲话,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和作风上进行深层次的教育和党性培育,坚定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要求。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此次“两学一做”针对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切实解决思想心理层面的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问题,自此整风运动实现了自上而下、全范围多层次地进行,廉洁政党心理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在百年的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严峻性。其建设过程中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在新时期深入开展反对腐化堕落和积极廉洁从政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现实经验。

启示1:完善法治体系,健全廉洁文化制度建设,使廉洁文化建设有序进行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制度保证。廉政文化建设不仅需要从思想心理方面实现自觉建设,更需要借助法律法规的刚性和强制性对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制约和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在新时期仍然需要在已有的相关法律建设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加强法治体系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党内的不良做派,制定和实施法纪纲要,初步实现对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和行为的法治化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视反腐倡廉法制建设,但是经历“文化大革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人权”高于法律权利,廉政文化建设停滞不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重新完善法纪法规建设,并在之后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法治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廉政文化建设在法治体系建设下稳固有序进行,实现双向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已有的法律条例,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了法制体系建设,提出和国际部门合作,加强对腐败分子的搜查和处罚力度,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对惩治腐败、廉洁从政的决心和信心。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国家应不断制定和完善反腐败法制体系建设,预防和惩戒新的腐败行为,保持反腐倡廉建设在法治建设的保障下稳步推进。

启示2:进行理论和实践活动教育,实现自我革命,形成反对腐化堕落、积极廉洁从政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作风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延安整风运动,形成三大优良作风建设,团结党员群众,为实现战争胜利贡献革命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进行“三反”“五反”和“新三反”整风政党建设,巩固国家执政地位的稳定;改革开放后进行“五讲四美”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进行“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自上而下进行的整党运动,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以优良作风塑造良好政党形象。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向未来,已经形成的优良作风不能丢,更不能忽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在继承和弘扬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新的思想和行为创新发展新的优良作风建设,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良好氛围和思想基础。

启示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和法治建设等是彰显党的组织力量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倡廉建设,都是在党的领导和指挥下进行,根据每个时期的腐败行为,开展符合实际情况的教育活动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稳步前行。在新时期继续进行反腐败斗争,推进党风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各级党委、各级纪委、宣传部、组织部等其他相关部门既担负自己的责任和职能又相互积极配合,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建设自上而下积极开展;并且在党的领导下,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团结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注释:

①习近平.始终与人民心相印共甘苦——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J].人民论坛,2012(33):6-7.

②《陈云文选(1926-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97.

③《陈云文选(1956-198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08—309.

④《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94.

⑤李斌雄,黄红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32-41+159.

猜你喜欢
作风中国共产党领导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