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中的‘敢’”作文题解与构思示例

2021-01-18 17:20王广清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时评深圳改革开放

王广清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0月,在庆祝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大会上,人们总结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是其中之一。

2000年11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时,提出了特区“十大精神”,“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是其中之一。

如果让你担任学校“我与未来”主旨论坛的轮值主席,面对全校师生,以“改革发展中的‘敢”为主题,你将讲述怎样生动的故事,或阐述何种独到的观点,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要】

首先要精准把握两则材料的核心内涵,“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是材料第一段的重点。“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是材料第二段的主旨。

两段文字聚焦以“改革发展中的‘敢”为主题,同时假设限定让你担任学校“我与未来”主旨论坛的轮值主席,这就明确了身份定位,而面对全校师生又指明了对象,需要扣住“改革发展中的‘敢”的主题,讲述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敢”的生动的故事,或阐述关于“我”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对“敢”的独到的观点。

作文中需要明确表示,不管是个人的敢作敢为,还是集体的敢闯敢干,甚或是国家民族的敢于接受挑战、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奋发图强等,要体现鲜明的理念、思想、情感,也要体现行为、力量、效果。实际写作中,“敢”的主体可以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民族、国家,甚至转换视角用“物”来隐喻。写作时应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可以思考主题,采撷点滴、感悟生命,也可以联想人类命运、历史发展、文化进步、生物进化等宏大的主题。只要符合“敢”的特性,皆可作为写作内容。

写作时应该从材料出发,谈“敢”的价值、意义等内容,可以从正面认知和剖析,也可以从反面警醒和审视,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抒情,还是“敢”的呼唤、追寻、认定,都应表达出自己独特而合理的紧扣“改革发展中的‘敢”的感悟和见解。不管是正面肯定还是反面警醒,最终指向应落到人类勇于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真切坚守这个核心价值观上来。

【考场佳作】

思想破冰,破茧成蝶

一考生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自此踏上了改革的征途,迎来了光明的未来。

深圳,绝不是只凭借国家政策而崛起的,这座“一夜崛起之城”,崛起的还有思想与精神。

正如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时提出的特区“十大精神”所说的那样: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

就是这一个“敢”字,让深圳崛起,就是这一次思想破冰,小渔村摇身变成大都市。

就是这一个“敢”字,让改革的春风吹满希望的田野,一座座城市在苏醒,一个个未来被点亮。

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从海南建岛到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敢”,贯穿改革发展的始终。“敢”,就是我们发展的底气,也让世界服气。

国家敢,一次又一次开设特区、新区,为人民的奋斗增添勇气;企业敢,在落后的渔村,在新生的新区扎根,只因他们有底气;人民敢,在新政策的空白纸上挥墨添彩,只因要让世界服气。不信,请看那座崛起之城,华为之花尽情开放;请看那国际都市,进博会的“四叶草”在那儿向世界招手;请看那政治中心旁的雄安新区,名字就一展雄心壮志……改革开放的惠利,并非是国家赠予的,而是人民用思想、用行动拼出来的,如今,这些城市的未来不可估量。

华为历经苦难,在深圳开花,破茧成蝶,飞向国际舞台,它有自己光明的未来。万般皆苦,唯有自渡,在大国施压下,华为用未来赌未来,将贯穿改革发展中的“敢”字精神发扬光大。

“敢”字精神,就是一次思想上的破冰,就好似在总结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经验中提到的“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开放”。这思想一旦破了冰,就像蝴蝶破了茧,有了飞翔的许可证。经济特区如此,未来亦是如此。

道路由来曲折,征途自古漫长。若问:有一言可终发展之身而行之者乎?其必日:其敢乎!敢为天下先也。

犹记得青奥会开幕式上万人齐诵的青春誓言:“新时代,唯奋斗不惧风雨,新征程,唯努力不负韶华。”未来,正向你招手;勇敢,呼唤你前行!

国持敢,则民持敢;民持敢,则未来不惧。一以贯之的努力,从思想破冰开始;一以贯之的未来,从破茧成蝶飞翔。

从今日起,我与未来立下誓约:让思想破冰,要敢为人先;让蝴蝶破茧,许未来光明。

点评:本文以散文化的笔调,高度凝练地概括了改革开放中“敢”的前世今生,剖析深圳崛起的原因,从一个城市到一个国家,渐次分析,层层推进,论证“敢”这一思想破冰的意义及作用。并能照应“我与未来”论坛,紧扣“改革发展中的‘敢”为主题,联系现实,以“华为”“青奥会”为例,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性。文章语言老到,“有一言可终发展之身而行之者乎”等文言色彩较强的语句穿插,毫无晦涩之感,显示出小作者驾驭语言技巧的高超。

将“敢”进行到底

一考生

1979年,一阵春风吹遍神州大陆,全国兴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更是提出了“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遍地开花,坚持“敢拼、敢闯、敢试”精神则更加重要,因为只有“敢”才能复兴中国,才能赢得改革开放的胜利。

改革开放本身便是一种“敢”的行为。经过数年探索,迷茫的中国还未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而此时国内外形势又逼着中国非变不可,于是邓小平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最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改革开放。这一举措的施行需要莫大的勇气,但倘若畏首畏尾,不敢于尝试,那中国此刻未必就会是现在的中国。党中央敢于决策拍板,人民就敢于创新尝试。

“敢”是深圳人最强的基因。“敢拼敢闯,敢为人先”首先在深圳展现了出来。昔日的小渔村一夜之间平地起高楼,这是深圳人民敢于拼搏、敢于尝试的结果。同样,安徽凤阳小岗村的人民也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无上级指令的情况下,村民们自己私下里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举措党中央关注到后深感震撼,并立即下令施行。若无当年小岗村村民的敢为人先,敢于尝试,中国便也不会那么快摆脱粮食问题。“敢”字贯穿了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从党中央到广大百姓,无不充斥着“敢”的精神,“敢”字造就了如今的中国。

从前,“敢”字非常重要;未来,“敢”字依然举足輕重。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新一代领导人正秉持“敢”的精神,赋予“敢”新的时代内涵,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将担负新的历史使命,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赋予深圳在金融科技改革、土地管理等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预示着深圳改革开放的再出发。

“敢”是改革开放的代名词,是无数改革先驱铸就的精神。新时代,我们要秉持“敢”的心态,发扬特区精神,敢闯敢试,以“敢”的劲头,“干”的作风,勇当新时代“拓荒牛”,如此方能中流击水,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巅。

点评:本文具有鲜明的时评色彩,全文以揭示改革开放中的“敢”的精神始,以号召继承“敢”的“拓荒牛”精神终。中间主体部分,每段皆以“敢”为核心词设立分论点,由过去到现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文章中规中矩,条分缕析,脉络分明。“‘敢是深圳人最强的基因”“勇当新时代‘拓荒牛”等句,源自光明时评,足见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也说明中学生只有走出书山题海,多读报刊时评,才能提升时评写作的品位。

(编辑 文墨)

猜你喜欢
时评深圳改革开放
时评的一般思路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