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的实施研究

2021-01-20 04:33孟万香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劳动教育初中语文

【摘要】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薄弱一环。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体现。各学科都要做好劳动教育渗透,积极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文章研究了语文学科教学如何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问题,进一步探索了初中语文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劳动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融合

作者简介:孟万香(1971.09-),女,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第一初级中学,一级教师。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清晰表明: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融合,才能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劳动教育结合其他学科、专业特点是《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具体要求。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劳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符合初中生的学习规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要素,积极实施劳动教育指导,渗透劳动教育观念,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标。

二、劳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价值观

语文是劳动的产物,是智慧的结晶。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有着较为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初中语文教材在不同的学段选取了大量的劳动题材,讴歌劳动人民,弘扬劳动精神。实施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

一方面,语文教材中的劳动课文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正面案例,每一篇文本中的劳动教育资料对学生来讲都是一种洗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劳动是什么样的,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劳动,通过文本学习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劳动内容并不是单纯地介绍劳动,而是注重劳动与优秀品德、德育相结合,如劳动与成长、劳动与母爱、劳动与收获等。这些都让学生对劳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在文本知识学习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培养了學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符合劳动教育发展的本质需求

在教育内外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对劳动的育人价值已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学生、教师、家长积极支持劳动教育的氛围逐渐形成。劳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体验,这种体验让学生产生了主动交流、表达的需求。基于劳动体验而出现的主动表达的意愿需要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方式表达出来,进而实现与语文知识的融合。在融合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表达的必要指导,通过建立语文与劳动教育的联系,抒发劳动体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劳动记录能力。

三、劳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的实施方案

(一)挖掘教材劳动要素,开展劳动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劳动教育指导工作,通过挖掘劳动教育要素丰富学生的劳动体会,使学生在劳动教育场景中学习劳动,认识劳动,体会劳动,认识劳动的价值并从素材中汲取劳动教育要素,提高对劳动的认识。

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文章中涉及很多劳动,如做饭、种田、养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放牛、缝新衣服等。教师在展示这些劳动内容的过程中要做好知识讲解工作。如做饭是初中生劳动中的一项内容,很多初中生都会做饭、炒菜,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讨论做饭、炒菜的经历。学生在学校的劳动基地中有过种田实践。有的学生是农村的,教师可以讲解种玉米、收获玉米、水稻种植与收获等多种劳作场景和资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种田。学生对于养猪了解很少,但对养猫、养狗、养兔子有很多相关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养宠物进行广泛的讨论。

除了教材中已有的劳动相关内容以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渗透具体的场景。如《石灰吟》中,石灰是如何生产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让学生看到石灰是如何通过劳动产出的,进而展开劳动教育指导。

(二)丰富劳动教育素材,强化劳动教育

在初中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劳动教育素材的渗透,积极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强化劳动教育。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劳动教育融入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劳动教育素材,利用素材开展劳动教育,并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内容,从而增强初中生的劳动意识。

丰富劳动教育素材应以阅读拓展为主。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劳动笔记、日记等。如每年的三月份,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每一位学生都会将植树造林活动记录下来,其中一些优秀作品可以作为阅读拓展的部分进行展示。学生劳动实践本身就是劳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要将学生劳动实践的内容合理引入具体的课堂当中,在口语交际、习作等多个课堂中进行渗透,进一步丰富语文学科中的劳动素材。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关于劳动的素材内容,如古代有“愚公移山”“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近代有詹天佑建铁路的故事等,现代的劳动素材更多,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抗疫人员的辛苦劳动案例等。教师可以将劳动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完成劳动教育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身边寻找更多的劳动素材和内容,在指导过程中开展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实现劳动教育目标。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开展劳动渗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在丰富学生劳动体会的同时,让学生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去解读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劳动思想。

(三)注重劳动教育记录,实践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记录是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要素积极进行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记下来,丰富学生的劳动体会,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劳动教育记录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

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写作单元内容开展指导工作。以“写人要抓住特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环卫工人、工厂工人等典型劳动者,抓住劳动者的具体特征进行写作。如写环卫工人可以写外表“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高高的,瘦瘦的,拿着扫帚,慢慢地向前移动着”,还可以写具体的动作“双手紧紧地握着扫帚,面容慈祥,静静地低着头看着地面,不缓不慢地、一步一步地将地面的垃圾扫到一起”,在写作中抓住劳动本质的内容,从而渗透劳动教育。教师还可以以“劳动最光荣”等为主题布置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理解。

在口语交际方面,教师可以抓住综合性学习的契机,以“劳动教育”“我认识的劳动教育”等为主题开展教育指导工作,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帮助初中生在口语交际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感受劳动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口语交际的劳动主题要贴近学生阅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劳动体验合理表达出来,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对劳动教育的记录,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劳动实践、劳动体会写出来、说出来,丰富学生的劳动认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干预,帮助学生掌握记录的方法,抓住劳动的重点内容进行阐述,而不是每一项都记录。

(四)开展劳动教育讨论,丰富劳动教育

开展劳动教育讨论是实现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的重要思路,对丰富学生的劳动教育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多种课堂构建起劳动教育讨论体系,借助劳动教育指导方案,强化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教师需要构建讨论机制,开展不定期的劳动教育讨论。

《植树的牧羊人》主要讲了一位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的结论。学习课文以后,很多学生对于沙漠植树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讨论最多的问题有两个。

1.毛乌素——即将消失的沙漠。学生讨论了“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的故事。学生熟悉毛乌素沙漠造林的故事是因为日常接触的新闻宣传比较多,有的学生直接将其作为素材融入自己的习作当中。学生讨论了植物对沙漠的影响以及一代代治沙人为了让沙漠变绿洲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这种劳动经过半个世纪终于得到了回报,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以往黄沙漫天的情景不会再现。

2.蚂蚁森林。很多初中生都知道支付宝中蚂蚁森林的种树活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攒能量种树,线上领取树后由工作人员将树种下。有的学生还看过蚂蚁森林种树的宣传片。在视频中,学生看到了梭梭树不像杨树、柳树一样高大,而是和草一样,因为在沙漠中树的成活率并不高,只有梭梭树这个品种才能很好地活下来。学生认识到种树不是简单的挖坑埋土,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劳动。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于什么是劳动、劳动的意义有了更多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劳动教育的契机,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接触到的劳动内容作为讨论的基本资料,使学生在讨论中丰富对劳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五)加强劳动教育实践,指导劳动教育

在劳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劳动教育实践工作,通过实践的方式将语文学科与劳动内容相联系。语文实践是指在学校和班级安排的学生劳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实践活动表述出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使学生学会用语文知识合理表达劳动过程。《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对初中生劳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服务性劳动和生产性劳动。如有的学校为初中生开辟了专属的菜地,有的学校为初中生提供了专属劳动基地,有的学校则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等参与服务性劳动、公益劳动等。每一项劳动对学生都是一次新的体验,都能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语文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劳动的价值并将劳动与语文联系在一起,体现“文艺”。如同样是收获白菜,A同学说:“啊,这颗白菜真大!”B同学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C同学则说:“先生馋病老难医。赤米餍晨炊。自种畦中白菜,腌成饔里黄齑。肥葱细点,香油慢焰,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通过不同语言的描述,学生可以看到语文与劳动融合的特点。

在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劳动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劳动体验用语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想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得与众不同,自然会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各种场景中,有的学生甚至将劳动过程写成了诗歌等体裁。这些都说明了学生在劳动体验方面的特点。

(六)构建家校共建策略,实施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单纯依靠课堂指导是不够的,需要建立起家校共建的合作体系。家庭劳动教育是初中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在家庭劳动中将自己的收获、体验写出来,在群体中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将语文与劳动相结合。家校共建是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家庭劳动中,劳动教育有很多内容,包括做饭等家务劳动,还包括织毛衣等非常規的劳动。教师在劳动教育指导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劳动的成长,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比如很多学生认为洗衣服是一件辛苦事,因为家中有洗衣机,不愿意手洗。教师可以布置“洗衣服”的语文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完成劳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①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强调手洗衣服的过程;②写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写出用手洗衣服过程中的自我感受等内容;③制作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要求学生将洗衣服的过程拍成图片或视频,图片、视频与文字相对应,在班级中分享。

总之,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的基本要素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语文学科劳动教育的融合思路,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渗透工作,注重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特点,积极抓住劳动教育契机展开劳动教育指导。

【参考文献】

佟立兵,王大全.“在”劳动 “会”劳动 “爱”劳动——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2021(20):63-65.

张莉灵.项目化学习在初中劳动教育中的实践探索——以“操场大变身”主题教育课为例[J].现代教学,2021(18):75-76.

郑利,尹卓,郭建虹.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探索实践——以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为例[J].考试周刊,2021(68):13-15.

张娟,甘紫萱.劳动教育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路径探索——以人教版八年级英语教材《Go for it》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08):45-47.

亓宏伟,郑云鹏,陈季.新形势下地理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分析——以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上册“农业”一节为例[J].经济师,2021(08):232-233.

梁丽超.家校共育视角下初中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21.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劳动教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