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德修养 提升道德品质

2021-01-21 10:47祁萍
求知导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摘 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创建以实践为核心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而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能够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活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文章就故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故事教学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9-0014-03

作者简介:祁萍(1983.7—),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运西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教师利用故事教学法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可以丰富活动的内容,帮助学生对故事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只有将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原则

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有方向性。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真善美的认知还不足,因而教师不能仅仅通过讲解道德和法治知识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更要在教学中着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确保初中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能够不断提高。

其次,教师要保证教学活动有较强的实践性。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有紧密的联系,因而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感受到法律法规在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促使初中生对法律法规的现实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1]。当发现法律法规对现实生活的重要影响时,学生就会意识到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师保证教学活动有较强的实践性,也有助于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再次,教师教学要有针对性。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且知识点也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针对不同的学情,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最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应体现时效性。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现时效性,就是指要在学生人生观尚未形成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确保学生能够在关键的时间段内形成正确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成为一名思想道德水平高的中国公民。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很有必要,这是因为与儿童时期相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心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塑造学生道德观念、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承担着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兴趣不高,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枯燥无味,对这门课程形成了死板、僵化的固有印象。

另外,学校、教师、家长应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引起重视,促使学生成长为诚实守信、乐观积极、懂得感恩和付出的优秀人才。而学校的教学活动理论性较强,未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未对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一)在导入环节突出故事教学法的趣味性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采用为学生讲故事、用多媒体播放故事、通过图片漫画演绎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时,教师播放了动画片《啥是佩奇》,成功营造了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迅速投入课堂与“老爷爷”一起去寻找佩奇,而寻找佩奇就是在寻找沉甸甸的亲情。故事导入为这节课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教师后续讲解“家的意味”“孝亲敬长”的相关知识点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堂导入环节中运用故事教学法,有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易于将学生代入某一情境中,顺利开展后续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教师的生活阅历与学生的有很大不同,可能教师所准备的故事素材不符合学生的预期,不利于学生理解。为此,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故事情节。这些内容更符合学生心理预期,也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能实现对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2]。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保证故事教学法的合理性

故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故事内容的合理性,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应用的环节都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基础,选择的故事既要有针对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又要有故事内涵与教材内容的关联性。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后,教师可以制作三个微视频故事—人生老病死的经历变化;地震、海啸等灾难中,人们艰难求生;残疾人员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这几个故事内容确认学习的主题,对生命进行思考,如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绽放生命之花等,接着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索,收集更多的资料、新闻及素材等对这个话题进行验证和评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实现对生命的深入思考。

(三)选择生活素材,保障故事教学法的科学性

在生活化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选择的故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故事教学的科学性。另外,生活素材的选择既要与教材内容相呼应,又要能促使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和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教师可以将社会新闻中有关青少年上网的调查及生活视频整合起来创编成一个综合的故事,并且组织几位学生将上网时的典型行为、前后变化等用故事的形式演绎出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对自己的网络生活进行反思。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能会看到与自己相似的上网画面,因而引发他们对自己行为的思考,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网络的使用方式,促使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有关“情绪管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关于情绪失控而出现过激行为的新闻报道,让学生还原新闻中人物的行为和情绪,并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演绎故事,体会这种情绪管理失控带来的危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情绪管理实践活动,思考如果能够及时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否还会发生这些不幸。这样做可以让故事内容成为活动探索的中心,也能够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3]。

(四)联系时政新闻,突出故事教学法的社会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还要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关注社会新闻和社会的发展,明确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教师可以在故事中加入时政新闻,展现社会上存在的真实问题,还可以将几个关联性较强的新闻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探讨。

教师可运用时政新闻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布置收集和整理新闻内容的作业。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一些新奇的新闻事物。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新闻播报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为丰富教学方式,体现教学的多元化特征,教师还可引入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时政新闻,要求其在讨论时联系生活实际;也可模拟法院,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以民事、刑事案例为载体,使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对依法治国有具象化的认识[4]。

(五)及时更新资源,体现故事教学法的时效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与社会热点事件相联系,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5]。近年来,各类社会热点和社会事件层出不穷。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体现时效性;要紧跟社会热点,在课堂上对社会事件进行解读和分析,与学生一起揭露事物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的心智也会逐渐成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明白一些道理。社会热点事件也是故事,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分析这些内容,能锻炼初中生对事件的探究能力[6]。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事件,在分析某一事物时要冷静、客观,如此才能有效纠正学生头脑中的一些偏激思想,进而得出客观的结论和正确的判断。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权利与义务”时, 因绝大部分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没有清楚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探究活动,采用故事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宪法》中对公民基本义务的规定,对行使公民权利有深刻的认知,逐渐产生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以医护人员的事迹为故事基础,有效阐释权利和义务的行使情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无私和伟大精神。在学习相应的知识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义务产生深刻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六)创设合适情境,体现故事教学法的有效性

良好的课堂氛围往往能获得较明显的教学成效。对此,教师应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有一定的“装扮”能力,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道德与法治课本上也有一些故事,教师可引导学生解读这些小故事,并形成一些個人的见解[7]。

七年级(上册)“成长的节拍”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层面上认识自我,理性看待他人的评价,与他人友善相处。教师可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一些求学经历,并展示自己学生时代拍摄的一些视频和照片。对于教师的故事,学生能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向往。教师借助自己的故事,创设对学生有很强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8]。

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完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能体现教学的实践意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能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发现生活的美好,产生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在讲解道德要求和法律条文时过于生硬,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而运用故事教学法,能实现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革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9]。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故事教学法是重要且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兴趣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故事内容和学习主题,并且利用故事的趣味性、引导性组织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魏昭.故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初探[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27):30-31.

[2]吴迪,马超.故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百科知识,2021(15):79-80.

[3]陈利杰.试论故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20(20):18.

[4]白静.刍议多元化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1(32):183-184.

[5]钟丽华.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1(30):75-76.

[6]周美辰.主题故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1.

[7]潘虎平.试论故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32-33.

[8]林秀芳.故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68):129.

[9]胡军志.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索[J].新课程,2018(12):59.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融入故事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