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心血管领域研究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2021-01-23 15:02许荣荣胡元会石晶晶王丹丹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34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图谱心血管

许荣荣 胡元会 石晶晶 王丹丹

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北京 100053

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胸痹”“心悸”等范畴,病位在心及血脉,《灵枢·厥痛》记载:“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故血脉瘀阻为本病重要病因病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其治疗关键[1]。活血化瘀法属中医八法中的消法,适用于各类瘀血阻滞之证,有消除瘀血和通调血运作用[2]。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血管疾病已发展为我国病死率最高的疾病[3-4]。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取扩张血管等方法[5]。近年来,中医在本病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Ⅴ对近十余年来中国知网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策略:主题词(活血OR 行血OR 破血OR 化瘀OR 逐瘀OR消瘀OR 消癥OR 血瘀)AND 心血管;时间跨度:2010 年1 月1 日—2020 年4 月30 日;检索时间:2020 年5 月25 日。

1.2 数据转换及处理

检索文献包含标题、发表年份、作者、单位、关键词及摘要等,以RefWorks 格式导出并命名为download_***.txt 格式,通过CiteSpace 软件转换为可处理的格式,分别对研究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

2 结果

共检索到953 篇相关文献,剔除会议通知、专利、人物专访、指南、综述类及重复发表的文献共246 篇,最终纳入707 篇。

2.1 重要研究作者分析

对发文高频作者及其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史大卓教授发文量最高,为14 篇。见表1。作者聚类图谱显示该领域作者形成的多个研究团队,例如:团队1 以陈可冀、史大卓等为代表;团队2 以陈伟强、贺青军等为代表。节点间连线代表合作关系,团队内作者间连线较多,不同团队间连线较少。见图1。

表1 重要研究作者分析(前5)

图1 作者聚类图谱

2.2 研究机构分析

首先对纳入的文献机构进行整理,整理标准如下:同一学校的不同学院统一为该学校;同一医院的不同科室统一为该医院。通过CiteSpace 绘制机构共现图谱,N=40,E=26,圆形节点代表机构,大小与其发文量成正比,节点间连线表示机构间合作情况。见图2。发文量前5 名的机构见表2。

图2 机构共现图谱

表2 重要研究机构分析

2.3 关键词分析

2.3.1 共现分析 关键词能体现文献核心内容,分析关键词可以探寻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及前沿。绘制心血管疾病领域关键词共现图谱,共有179 个节点、262 条连线。见图3。手动合并同义但不同词及重复出现的关键词,如“气虚血瘀”和“气虚血瘀证”等,整理频次≥5 的关键词。见表3。

图3 关键词共现图谱

2.3.2 聚类分析 进一步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不同聚类使用不同颜色和形状标出,得到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图谱共形成11 个代表性聚类,图中0 到11,数字越小,聚类中包含关键词越多;标签周围小圈为以该标签为关键词的节点,连线代表关键词间的共现关系,该图谱共156 个节点,249 条连线。Q=0.7171(>0.3),S=0.5521(>0.3),说明聚类合理有效。见图4。

表3 关键词分析(频次≥5)

2.3.3 时间线视图分析 时间线视图体现聚类间关系及聚类中文献的历史跨度,聚类中文献越多,说明聚类越重要。关键词聚类基础上,以引文发表年份为X 轴,各聚类编号为Y 轴绘制出该领域研究的时间线视图。见图5。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2.3.4 突现性分析 为了分析该领域不同时期研究热点,进一步对主要关键词进行突现性分析,图谱显示:近十余年间,该研究领域中共出现6 个主要突现词。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造影及证候要素较早出现;冠状动脉造影有着较高突现值,近两三年中医体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及血府逐瘀汤等成为热点突现词。见图6。

3 讨论

图5 时间线视图

图6 关键词突现图谱

本文通过CiteSpaceⅤ软件绘制近十余年来关于活血化瘀法在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知识化图谱,揭示该领域近年来发展概况。随着相关文献发文量增多,该领域受关注程度不断上升;核心研究作者有史大卓、陈可冀、王阶等,作者间形成多个稳定研究团队,且各团队内合作较密切,不同团队间合作较少;主要研究力量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各机构间合作较少。为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建议不同团队及机构间应加强合作。

关键词反映研究热点,共现分析显示该领域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相关疾病及其中医证型、相关方药、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检查指标等方面。频次>10的关键词有冠心病、中医证候、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益气活血、冠状动脉造影、中医药、中医体质、丹参、血脂、血府逐瘀汤、危险因素、心功能、中西医结合、胸痹、相关性、2 型糖尿病、临床研究、炎症因子、临床疗效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均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6]。各种因素致机体发生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释放各种活性氧物质及炎症因子,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凝血因子激活和血栓形成,导致以上疾病发生,以气虚兼心脉瘀阻型较多见[7-10]。糖尿病患者90%属2 型糖尿病,主要病因为基因、饮食及环境等引起胰岛素抵抗和缺乏,心血管病发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1-12]。高血压可致多个器官病理改变和功能损伤,加重心血管病发生,是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13-14]。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和养血安神的功效,其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缺血,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15-16]。近年来有较多丹参中成药制剂被用于临床研究,如丹参注射液、丹参滴丸、丹参酮、复方丹参片等。血府逐瘀汤源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生地、桃仁、当归、赤芍、柴胡、红花、枳壳、牛膝、川芎、桔梗、甘草组成,有活血化瘀和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胸中血瘀诸症,故可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17-18]。多项研究显示,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等治疗具有显著效果[19-21]。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较多,且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效果更显著[22]。综合关键词分析发现,临床对照及疗效观察为常见研究方法,meta 分析作为证据等级的金字塔也占据一定位置。

时间线视图和突现分析反映研究热点的演变过程,两者结合可揭示该领域的趋势变化。聚类标签体现该聚类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活血化瘀法在心血管领域研究的主要关键词形成11 个聚类,其中气虚血瘀证、高血压、中医体质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代表的研究领域,其时间跨度从2010 年持续至今,一直是热点研究问题。涉及活血化瘀方药在心血管领域应用的研究,主要为药理和临床应用研究,相关方药有丹参、三七、人参、川芎和血府逐瘀汤、防窄化瘀汤、养心氏片、理气活血滴丸;评估的主要指标有炎症标志物、超声心动图、证候积分、危险因素等。突现图谱显示,近年来中医体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府逐瘀汤等具有较强突现性,综合近期文献可以预测: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病中医证候及发病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活血化瘀方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研究和疗效观察,以及血府逐瘀汤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作用和药理机制等的研究仍是热点研究趋势[23-25]。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图谱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绘一张成长图谱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