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技术转移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

2021-01-25 03:39刘小锋李云波马建军孚肖肖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河南省服务企业

刘小锋 ,李云波 ,马建军 ,孚肖肖 ,郑 然

(1.新乡医学院 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3;2.新乡医学院 基础部,河南 新乡 453003)

1 河南省技术转移现状

近年来,河南确立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建设,为河南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技术转移有效转化、创造技术转移良好环境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豫发[2016]27 号)以及《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实施方案》(豫政办[2016]216 号)等,在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受益权和处置权,加大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让的奖励力度、中心建设、技术转移服务和网络平台等方面制定了扶持政策。从2016-2018 三年看,2016 年河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59.24 亿元,比上年增长30%。技术合同贸易额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48‰,比上年增长0.25‰。在全国排名第21 位,比上年提高2 位。虽然2016 年河南技术转移方面有所提高,但还明显低于全国367.97 亿元的平均水平。2017 年河南省技术合同交易额76.93 亿元,占全国的0.57%,比上年增长29.8%。排名第24 位,与2016 年相比下降了3 位,技术合同成交比例呈下降趋势。在河南省内技术转移方面,截至2018 年8 月底,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3052 项,交易总额38.98 亿元。其中,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的技术合同交易数量和金额排名前三,交易金额分别是21.06 亿元、7.27 亿元和6.48 亿元,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从2008-2018 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数据上看,2007-2017 年,河南省累计出口技术交易额447.80 亿元,吸收技术交易额875.56 亿元。说明河南省技术转移主要以技术吸纳为主,自我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这些对河南科技创新的特色和优势,提升河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产生制约影响。因此,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河南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技术转移路径已成为重要解决的问题。

2 河南省技术转移转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河南省技术市场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为河南科技创新高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技术转移与河南经济体量等方面不匹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推动技术转移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科学研究与市场缺乏沟通、科技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不够完善、技术转移缺乏资金支持和风险投资、技术转移机构服务平台功能较弱、技术转移转化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扭转,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R&D 经费投入不高、高新技术企业数目少、技术市场发展落后等。如何吸引省外技术转移,国内外优秀技术人才到河南创新创业,如何鼓励河南企业“走出去”,与省外优秀技术有效沟通,构建技术转移市场体系平台和发展路径形成产业化,是当前河南省加快技术转移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1 缺乏推动技术转移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虽然政府层面在技术转移推动方面制定了奖励政策,但是奖励力度大,落实力度小。比如《河南省加快科技转移示范区建设若干方面的实施意见》,对技术转移建设和运营提出了配套政策,但尚未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实施方案。因此影响全省技术转移市场的培育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再如在2019 年9 月修订的《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豫发[2019]26 号),虽然明确科技成果持有者可采取的成果转化方式,体现了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和社会需求,但随着供需大环境变化,技术转移制度和政策的构建,不仅要以转化的形式,而且要尽可能透明、简洁、明确地界定技术转移和转化规则等有效举措,使技术转移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才能有效提升技术转移效率。

2.2 缺乏科学研究与市场沟通,技术转移和转化效率低

技术转移是人类的信任交流和沟通。没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技术转移,更谈不上带来经济效益。比如,在高校,科研课题强调理论而非应用,大量科研成果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虽然近年来高校逐步建立了成果推广部门,但从事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很少,缺乏与市场的信任和沟通,缺乏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成果,科研项目可兑换率和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

2.3 科技评价体系

目前,河南省在技术转移服务过程中,重点关注技术转移目标的实现、产出和结果以及对技术转移的影响后的成本效益分析,没有根据结果、影响和企业需求做出技术转移后的判断。也就是说,没有技术转移的干预措施,包括优先提供技术投入,没有有效把握资源的有效配置,没有提高技术转让质量的干预措施,没有对技术转让成果报告的问责。缺乏对技术转让实践差异的质疑。例如,一旦决定分配公共资源以正式评估低优先技术,就很少有其他有价值的见解和经验教训。此外,高校过于倾向于基础研究,没有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科研特点,重数量轻质量的短期科研行为严重。缺乏科技评价体系,企业不能及时掌握科技服务机构的声誉。

2.4 奖励机制尚不完善

在奖励机制方面,《河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规定了奖励份额,如对在豫企业购买省外先进技术成果并在豫转化、产业化的,以及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在豫实施技术转移最高10%的后补助,每家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100 万元。对促成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最高给予2%的后补助,每家机构每年最高不超过100 万元。洛阳市印发《洛阳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吸纳方引进技术在本市转移,按技术交易额的5%给予奖励,单个技术合同奖励不超过10 万元。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按其上年度技术交易额可给予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10 万元;技术交易额超1 亿元的给予20 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技术示范机构奖励30 万元、省级示范机构奖励10 万元、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包括民营企业独立创办或与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兴办技术转移机构)奖励5 万元。另外再按上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可给予技术合同登记站万分之二奖励,最高不超过10 万元。从四川省规定奖励份额上看,企业研发投入增量超过50 万元(含)至100 万元(含)的部分,省财政按3%给予补助;超过1 亿元的部分,按0.3%给予补助,单个企业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300 万元。从河南省和四川省奖励规定看出,在奖励力度上明显低于其他省标准,在补助范围上,河南省市制定的奖励都仅对上年技术成交合同额为基准奖励,还没有通过根据结果、影响和企业需求做出技术转移后的判断为奖励标准设置范围,如对高端技术重大转移可再增加奖励份额。

2.5 技术转移缺乏资金支持和风险投资担保

相关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在研发、中试、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比例一般为 1:10:100,河南省为 1:1.1:1.5。据统计,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低于30%,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于5%,严重偏低,导致技术转移动力不足。多数中小企业认为,技术转移资金和投资具有风险性和长期性,其效果不如直接引进成熟技术。此外,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利益分配不合理,企业对后续技术转让和改造投入过多,以及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作为企业风险投资担保方面,任何企业都不能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为担保(包括政府和金融机构)。因此,在技术升级和转移方面,企业技术风险投资的方式还不成熟,还受到许多政策、金融和环境的限制。特别是高新技术改造的风险远高于传统产业,其资金投入也远未达到一般的投资。因此,缺乏资金支持和风险投资担保是技术转移的障碍。

2.6 技术转移机构服务平台功能较弱

随着技术市场的繁荣,许多技术转移机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化人才,对技术转移缺乏深入了解,无法找到技术转移最佳途径,使企业感到缺乏技术服务支持。此外,技术转移后缺乏后续服务,无法充分发挥技术的应用价值。河南省技术转移服务仍在探索中,尚没有评估技术转移服务的工具和管理团队,技术转移服务模式尚不成熟,第三方开发平台的技术和模式也不完善。技术转移促进员工服务中发挥新的作用,开发新的服务方式,促进员工进入具有新的工作场所有研究证据、信息技能、知识管理经验和方法、组建企业科研创新团队、与团队记录项目管理数据等角色定位。尽快建立第三方技术开发平台和模式,完善技术转让平台和模型,为技术转移服务增加价值机会,引导企业发展和创新。

2.7 缺乏综合专业知识,服务能力不强

技术转让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市场营销、技术、法律、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以及广泛的网络和行业背景,具备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开展跨行业合作,跨区域和跨国家技术转让服务。但在河南省技术转移专业服务队伍中,还存在专业知识和创新主体培育仍旧不足[1]。由于缺乏企业未来发展经验、先进性评价、价格确定、风险评估、投融资管理、经营战略规划等,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它对技术转移和转化造成了阻力。虽然相关部门对技术转移人员进行了不同形式培训,但仍然缺乏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效果。目前,还没有全面有效的培训模式。

3 研究现状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回顾研究现状的主要研究成果:

(1)技术转移政策体系方面。刘磊[2]、姜兴华[3]等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现行的技术转移制度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吴寿仁[4]研究了我国技术转移政策体系实施的难点。叶建木等[5]通过构建解释结构模型,分析研究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杜伟锦等[6]在政策文本的基础上,从不同维度比较了不同地区技术转移政策的演变。

(2)技术市场建设方面。傅正华等[7]分析了新的发展机遇期技术市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制度,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议。评水平等[8]研究了技术转移的实证绩效,得出区域技术市场的技术转移发展可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3)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方面。郭曼等[9]从能力提升的角度对我国现有的技术转移机构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蔡峰等[10]对湖北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加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4)技术转移网络平台建设方面。杨德林等[11]指出当前技术转移网络平台的供需文本匹配程度较低,技术供需双方存在较大的语言差异并提出了优化方案。雷梦思等[12]以浙江在线技术市场为例,通过构建实证框架,得出网络技术市场是一个双边市场。

4 技术转移新模式和实现路径

由于河南省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创新环境,存在着不同的技术转移策略。因此,针对河南技术转移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学科化、方案化、专业化、智慧化、合作化、研究化和技术化等多维度构建技术转移服务模型和实现路径(如图1)。以此提高河南省技术转移市场的效率。

4.1 技术转移学科化服务

在信息素养培训、项目分析报告等学科服务的基础上,构建学科服务,促进知识转移主体的充分发展,挖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源,尝试技术转移服务改革试点,密切关注各领域的研究方向,注重培养和建立多支信息精准服务队伍,长期跟踪行业,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转移服务。

4.2 专项技术转移服务方案

在技术分析基础上,需要关注企业对技术的不同应用目标和应用环境,制定专门的技术转让管理制度、服务标准和服务承诺计划,并据此配备人员,提供可供参考的技术升级解决方案,将一般技术转让服务升级为深层次服务,确保技术转让高效有序。

4.3 提供精准的专业化服务

在技术转移服务方式、获取、共享和利用方面,应体现技术转让服务的专业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从复杂的技术信息中快速聚焦有价值的技术,体现专业积累,为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转移服务。

4.4 实施高效的智慧化服务

企业通过人工智能各种功能进行快速共享和信息共享,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信息共享和服务空间,从而实现对企业技术转移的全面认识。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同一空间获得技术升级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努力实施高效的智慧化服务,有效提高技术转移代理人的工作效率。

图1 面向河南省技术转移服务模型和实现路径

4.5 实现多方合作共赢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显著影响企业吸收能力和内部创新能力,同时也影响技术转移成功的路径。技术转移成功反过来又影响企业的成长。无论市场情况如何,有效的伙伴关系是技术转移成功的关键因素。当一个典型的技术推广在企业成功时,可以有助于其他相关企业的短期成功和长期增长。因此,技术转移机构需要与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专业管理机构、金融机构、企业、设备制造和供应商等合作实现共赢。

4.6 加强技术转移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研究

在技术转移服务中,要匹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密切与大学合作研究,跟踪企业资源建设、知识挖掘、知识披露等。国外相关领域研究发现大学技术转移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并增强了企业的内部研发能力。因此,从广度上要对相关企业潜在技术、新技术需求和企业不同业务环节进行研究。深度上大学的知识创造为技术转移服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利益,且能提高技术转移代理人服务能力,针对企业所需的相关技术和应用进行研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转移服务。

4.7 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技术转移机构为企业提供高效、高质量的技术信息保障,必须有雄厚的知识(技术)储备和研究应用实践的技术支持。如建设技术研究分析室,开展企业资源建设和技术利用,组织类似企业相关技术和新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总之,以3 条路径构建实现技术转移服务框架,即通过技术转移资源库反馈到企业,调查企业情况,然后反馈到企业。依托7 个维度进行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转移资源库提供技术服务和集成,连接服务网络,向企业开放访问资源所有者和提供者的资源服务,进行企业需求调查,然后为企业服务。具体流程如图1 所示。

5 对策

从以上研究现状结合河南技术转移实际,提出以下对策:

5.1 构建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技术转移服务新模式

以郑州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重点,尽快构建学科、专业化、智慧化、合作、研究、技术多维度的河南省技术转移服务新模式和实施路径,把技术转移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积极引进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估机构,为相应企业提供详细的投资咨询和准确的指导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转化,开展线上线下技术转移网络系统建设,技术转移服务采用合作、租赁、众包等模式,根据需求单位将大数据与科技成果和技术匹配进行技术转移指导。积极融入国家技术交易网络系统,联机与离线相结合,吸收整合各省市技术转移资源,共享资源,推进河南省技术转移市场建设。

5.2 加强技术转移行动计划实施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纵观国际技术转移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创新发展阶段,需要国际社会资本、技术和管理的大力支持。从需求层面看技术市场是否具备技术转移承接能力,使技术转移发挥重要牵引作用。河南省经济发展为掌握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主动权,应该积极布局技术转移行业,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技术转移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释放科技资源活力,实现技术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13]。如制定《河南省促进技术转移供需和服务支持方法》,除设立技术转移服务专项补助外,还需根据企业不同业务环节技术升级,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技术市场,促进企业在技术市场发展[14],明确金融贷款、技术租赁等的作用。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公益性技术转移活动,重点支持科技咨询服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一体化的科技咨询服务,为技术转让主体提供高效服务。

5.3 营造河南省技术转移良好氛围

加快实施技术转移政策,在河南省开展技术转移活动,营造浓厚的河南省技术转移氛围。如建立省内外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正常、频繁的对接机制。例如,在提供技术转让服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协会组织示范会议、讨论小组会议、研讨会、商业故事或一次性事件活动。此外,还可以建立企业通讯录,调查企业对技术转让的看法和问题,如企业生存能力、竞争力、金融借贷、劳动力使用、环境等政策性问题对技术转移的影响。为满足企业在规划、传承、管理培训、多元化研讨会和战略意识活动、技能开发和管理开发、企业咨询服务、技能开发计划和企业总体规划等方面的需求。

5.4 加强技术转移专业人才的培养

首先,在政策环境下,明确技术人才在技术转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以及技术转移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模式。其次,构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人才智库和高水平的技术经纪队伍。搭建技术转移人才交流平台,如建立技术转移促进者协会,转变科技成果服务生态链,加强各主体间的多方位互动,完善市场与技术转移的关系。只有在技术对接过程中提高人的能力,实现精准,才能促进技术转移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维护技术转移推动者的利益,形成紧密合作和技术转让联盟。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技术转移主体之间多方位互动,降低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与先进省市技术转移工作差距,实现技术转移机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

5.5 提升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业务能力

结合河南省实际,探索建立技术转移服务规范,统一的评估、发布、咨询等一系列标准业务流程。依托企业协会、科研机构、制造商、供应商、金融机构和联盟开展多元化技术转移业务研究。通过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绩效评估、信用报告和评级,培育一批业务强硬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开展以典型企业技术转移服务示范工作,加快省内成果转移转化,增强河南省整体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河南省服务企业
企业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企业
企业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