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导入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课程研究

2021-01-29 01:03冯彦群
河北画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居民俗文化河北省

冯彦群

河北美术学院

公共建筑空间组合是河北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懂得建筑的特征、演变以及空间组合形态的作用。该课程贯穿于河北美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并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其课程性质,可以彰显地区民俗文化内在特色。将石家庄市传统民居艺术引入该课程讲述之中,不单激励民俗文化的发扬,而且能突显河北美术学院部分与总体互相融为一体的模式。

一、河北省传统民居导入需求因子

(一)地方市场需求

依据建筑设计专业招生要求,该专业本土生源比重较大,且大部分生源毕业后留在河北省工作,为本土建筑设计岗位培养专业方向的设计师。同时,河北省建筑设计专业人才紧缺,尤其是熟悉本土民俗文化的设计师更为缺少。河北美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还是传统教学模式,而该教学模式忽略了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二)文化需求

传统民居作为该地区、民俗文化的一个载体,反映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性,更多的是体现该地区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也是历史记忆的载体。将河北省传统民居艺术引入建筑公共空间组合艺术课程当中,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也使学生对该地区的民俗禁忌及文化有所了解,还能促进河北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与尊重。

(三)实践性教学需求

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艺术课程是独立设置实验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设计类课程奠定设计基础,立足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与项目调研和设计等实践操作技能的讲授,使学生熟练掌握公共建筑空间组合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专业设计能力,增强学生对大众建筑空间的了解,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思维和表现能力。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与自豪感,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要求学生务必了解本地区民俗文化。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保障

该课程的教学方向不同于建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重点是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的作用。教学计划是“先理论后实践”,而在讲述的过程当中觉察,理论方面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模糊,教学目标就会减半。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拟以国内外建筑设计课程的变化沿革为理论依据,以河北省传统民居作为贴切生活实践案例解析,促使学生从感知上升到认知,从中体会传统民居的内涵,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度。河北美术学院具有较为全面的教学软件与硬件。河北美术学院建筑设计教师基本上从事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创作研究,并具有教育部、自然科学课题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研究相关的项目,且都是艺术设计学专业,具有一定前沿设计理论依据。

(二)教学任务的制定

河北省传统民居导入该课程中的好与否主要符合以下依据:首先要依据课时制定合理的教学段落。河北美术学院公共建筑空间组合总计64课时,共四周。在教学时间段落中,分为课前预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交流总结。其次,根据学生现实情况、上课时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调节。

1.课前准备

在教学计划中,老师不单要带问题进教室,并且增加趣味性使学生自主察觉,善于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才能达到教学相长及互动式学习。首先,教师依据学生对建筑认知做快题测试的准备。一方面测试学生对建筑的理解认知,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发现不足,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所掌握的建筑认知概念的测试,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调节。其次,依据功能进行河北省石家庄市、秦皇岛市、邯郸市等的分类讨论。在课堂中,先从快题测试开始,用以拓展学生对建筑的认知概念,再从传统民居功能上进行相关场所概念的讨论,从而延展出更多的问题与认知。再进行理论、建筑风格特征、空间原理的讲解,让学生从中发现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激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2.穿叉式学习

在课程讲述时,以国内外建筑原理做理论基础教学,以经典案例进行实例剖析,并且通过对经典案例的临摹,作为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课件中的图片与文字讲解,没有对建筑的亲身感,在理解方面处于被动状态。这就需要穿叉式学习,学生在学完理论体系之后,适当导入河北省传统民居的案例,并解析其由来以及文化内涵。布置民居调研,通过与当地人们的交流,找到建筑设计的依据和精神寄托,进行简单描述,激励学生们自我发现问题,进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由被动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先进行河北省每个地区的建筑分类,以地区为选题,教学前先让学生以小组制形式进行选题,一个小组2~3人。选题过后,对教师课前准备的地区传统民居选题进行探讨及研究,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进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能促成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主动地探讨。

3.小组辩论汇报

汇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发现与解决问题,以借鉴国内外经典案例的解决方法。根据小组选取命题,进行小组汇报设计方案及现场调研分析,得出建筑设计的构思。第二部分,汇报问题与解决方法。每个组别选择地区的建筑样式不同,应该怎么样才能使问题解决?怎样才能满意?并且怎样能够得到大众化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发生实际问题的时候通过比拟和假设的方案进行解决。第三阶段汇报是模型制作,效果图渲染(三视图),材料、空间尺寸的选择,空间组合的原理缘由,进行系统方案的汇报,同学之间相互探讨。学生汇报的时候,指出学生方案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从而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成果

学生最后进行完整的成果展示包含以下三方面:

①设计报告,以个人为单位汇报自己喜欢的案例进行分析解说,通过对比性分析,吸取优点解决缺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公共建筑空间组合理论以及原理的掌握。

②电脑快图表现(开设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表现)进行三视图的表现,以及设计说明、依据。

③模型展示,自己动手去做地区传统民居模型,按照比例缩放建立实体模型,加强学生对尺度以及造型能力的训练。最后通过互评,组与组的评价,组内之间相互评价,教师最后评价,包含解决问题的简易与缺乏的知识点。评价体系的比例为自评30%、互评35%、教师点评35%。互评体系的创建,激励着学生在团队中的相互学习与鼓励,这样学生会一直沉浸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拓展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互动性。

四、河北省传统民居研究的意义

①使用本地区有益的建设施工资源:一方面,转变古板的教学,并实践于当地的样式,并且应用于当地建筑市场;另一方面,走出教室与学校与现实接轨,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公共建筑空间组合由朦胧到清晰的认知过程中由简单的临摹,到了解与掌握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②传承与保护民间建筑:作为设计人员,只有了解到该建筑的文化内涵时,才能充分体会到该建筑的艺术价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河北省传统民居文化的过程中,会在无意识形态下吸收河北省传统文化成果,形成共鸣,最终形成文化认同感。

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设计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如“万法自然”的设计理念。在了解文化以后,才能更好地运用于文化,通过前期的调研与体验才能使设计变成现实。以河北省传统民居为限定命题,通过前期讲解的创作过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理解掌握其方法,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一个点或多个点为依据,为今后的当代设计与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并能服务于生活。

五、结语

公共建筑空间组合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设计出的作品,再次通过实践的检验,并且把现代的设计理念与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设计的作品才能有特色与灵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我们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反复地进行推演与演练,最终形成一个符合大众与本地区的建筑。而将河北省传统民居导入公共空间建筑组合课程中,就是为解决传统的文字式、图片式的课堂讲学方式存在的问题。这也充分说明了具有河北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导入该课程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民居民俗文化河北省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民居智库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民居摄影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