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勇担国企使命
——《山东省“十四五”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解读

2021-01-29 12:39徐天宝
山东国资 2021年9期
关键词:省属国资一流

□ 本刊记者 徐天宝

“世界一流企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经济”“人才高地”……在近日公布的《山东省“十四五”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这些词汇高频率出现。3 万多字的《规划》全文,其中“创新”一词甚至出现了138 次之多。省属国资国企对标先进、聚力改革、锐意进取、再攀新高的信心跃然纸上。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省属国资国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 年,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排名保持在全国省级监管企业最前列,期末资产总额达到6 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 万亿元;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利润总额1500 亿元、归母净利润300 亿元,主要效益比率指标增幅力争达到中央企业平均水平;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全面优化,成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

蓝图绘就,风劲扬帆。

绘就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数据是枯燥的,但是数据又是最有说服力的。“十三五”以来,山东省属国资国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提质量、调结构、促改革、优监管、谋创新、强党建,发展实力大幅跃升。

统计数据显示,省属企业2020 年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6408 亿元、11307 亿元、17273 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138%、191%、176%,分别位列省级国资监管机构第4、3、2 位。国有资本总量达到3875 亿元,增加2400 亿元,实现保值增值。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创了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布局结构上,深入实施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功能性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三大工程”,省属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十强”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集聚,“十强”产业资产总额由4868 亿元提高到8880 亿元。新增投资70%以上投向功能性产业和新兴产业,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呈现崭新面貌。

面向未来,如何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如何进一步夯实基础、全面开创省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规划》提出,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探索形成数字经济和新兴科技为引领的产业发展路径,形成一批国际国内一流企业,推动国有资本以多种形式形态实现,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产业高端、企业一流、资本优化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其中,90%以上的省属国有资本集中在“十强”产业和基础设施、重要矿产资源及公共服务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实现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阶段性转变,“十强”产业利润占省属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力争达到60%。

为此,未来5 年,省属国资国企将实施“党建统领、科技创新、人才强企、监管优化、管理提升、数字化转型”六大专项工程,步步为营,聚力突破。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筑牢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基础,形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优先打造5 家左右世界一流企业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也是山东省属国资国企的目标。《规划》要求,着力培育一流企业集群。聚焦高端装备制造、能源矿业、综合交通等优势领域,全面对标国际国内同行业一流企业,优先打造5 家左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其中,山东重工将打造世界一流装备制造跨国集团;山东能源打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集团;山东黄金打造世界一流黄金矿业集团;山东港口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群;山东高速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

同时,聚焦专业特色,打造行业一流企业。围绕“十强”产业发展壮大,更加聚焦产业特色,以产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在精品钢铁、高端化工、空港通航、商贸流通、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现代海洋、水利水务、证券保险、要素交易等领域,形成15 家左右具有市场主导权的行业一流企业。

围绕行业前沿,打造专精特新企业。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科技智能等领域,在省属企业二三级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创新竞争力的先进企业,着力打造一批重点细分行业的创新型、高成长性特色企业。培育形成100 家左右“瞪羚”“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

成立省属国资国企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坚持创新驱动不仅有助于提高潜在增长率,也有利于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另一方面,以创新引领发展不仅是应对国际竞争新格局的关键之举,也是破解“卡脖子”问题的内在要求。《规划》提出,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研发投入强度稳步增长,省属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均不低于3%,重点制造业企业达到5%以上,制造业企业新产品收入占比实现翻一番。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提升省属国资国企创新能力、水平、效率,助力强化国家和省战略科技力量。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就要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对此,山东将成立省属国资国企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定期组织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评比,向国家、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进行优先推荐。建立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关键资源信息协同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资源信息共享机制,针对省属企业产业发展需要和技术瓶颈,征集“卡脖子”技术攻关需求和成果转化需求,通过省级要素交易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与社会科研资源和社会资本实现市场化高效对接,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对研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促进产业升级作用显著的项目,做好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同时,健全科技创新工作的评价体系,分行业建立省属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对标全球领先企业进行评价发布,确定省属企业持续成长目标。实施省属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责任制,推动省属企业加大创新能力建设,到2025 年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实现大幅增长。

打造资本市场“山东国企”品牌

《规划》提出,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推动国有资本以多种形式形态实现,促进国有资本功能放大、质量提高。未来5 年,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使上市公司成为省属国有资产的重要载体。大力推动各级各类企业实现多地、多层次首发上市,持续推进有条件的省属企业主业整体上市,支持企业立足主业以市场化方式并购上市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上市公司实施分拆上市。动态调整充实上市后备资源库,用好各类激励政策,分层梯次培育上市资源。

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通过定向增发、现金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推进资产注入,兼顾发展需要和资本市场状况优化融资结构,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汇聚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源,建立健全规范有效运作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市值管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价值创造能力。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有效激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形成国有资本投资良性循环。在资本市场形成“山东国企”品牌。

促进国有资本多种形态融合发展。坚持主责主业和产融结合、以融促产,鼓励资本运营类企业和优势产业、功能产业领域内企业协同培育孵化战略新兴产业,探索培育成熟后装入优势产业、功能产业领域内企业的有效路径,同时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实现各类企业协同发展。

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近年来,中国企业一直在进行数智化改造升级,而新冠疫情更是将这种数智化大大提前。全球疫情笼罩之下,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能够快速地重新调整模式、人员和渠道,更快地让商品流动起来,获得更多的商机。按照《规划》,未来5 年省属国资国企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聚焦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等新领域,着力推动电子商务、数据资产运营、共享服务、平台服务、新零售等数字业务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先进产品研发,打造规模化数字创新体,培育新业务增长点。充分发挥省属国资国企优势,以应用投资为重点,积极布局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应用场景,拓展应用效能。推动我省制造业体系重构、动力变革和范式迁移,加快生产研发智能化,提升核心技术装备水平,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传统制造向高端、绿色、服务转变。推动能源类企业、建筑类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样板。

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省属企业先导应用、倍增发展,成为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主动服务建设全省工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完善工业基础数据库,积极与各类平台资源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开放,加快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形成新时代省属企业人才聚集高地

在人才战略方面,打造新时代省属企业人才聚集高地,支持省属企业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吸引聚集各类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产业人才。未来5 年重点培养一批具有成长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潜力的人才,支持各企业设立院士(科学家、专家)工作站(室),传帮带培养创新人才。建立科技带头人或首席专家制度,让其有职有权,自主决定团队组成、科研经费使用和技术路线调整,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

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20 字”标准,健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选贤任能制度,建立完善区别于党政领导干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家成长规律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研究制定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打造企业家脱颖而出、干事创业的制度环境。

《规划》提出,切实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常态化机制,开展三项制度改革效能评估试点,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出台完善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意见、规范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制度,符合条件的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全面实行股权激励。省属二三级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试点覆盖面达到10%以上。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坚信,山东国企通过深入推进产业重构优化,着力培养一流产业集群,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形态,全面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重点专项工程,必将为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省属国资一流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超218万亿元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属出资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属出资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
“动人”又“动产” 山西国资改革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