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电影中的压抑与渴望
——《卧虎藏龙》《色·戒》和《饮食男女》的二元解读

2021-01-30 13:17董伊锦
视听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王佳芝老朱卧虎藏龙

董伊锦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家冯·内古特提到:“我们迟早会成为我们乔装改扮的那个人,所以我们在乔装改扮的时候务必要分外小心”①。李安所拍摄的华语电影中的主人公都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中有双重身份,不同的身份所受到的社会约束也不同,造成了人物自我的拉扯:一个身份蕴含着炙热的欲望,另一个身份代表了含蓄的压抑。在《卧虎藏龙》《色·戒》和《饮食男女》这三部影片中,无不体现出男女之爱。在整个东方,爱是在伦理道德规范下的委婉含蓄、难以启齿、欲说还休,而在所谓的西方自由世界,爱则是一门艺术,人只有通过爱才能去理解他人甚至整个世界。所以“压抑”是外部环境作用下由外而内的束缚,“欲望”是在意识形态的驱使下自内而外的欲望。

尽管这三部电影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故事线和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结局却总是给人一种深沉的悲剧感。这种悲剧感就是在“压抑”和“欲望”的相互斗争中产生的。

一、《卧虎藏龙》:是玉娇龙还是“沙漠龙”?

(一)社会道义的束缚

玉娇龙是九门提督玉府的千金,在外人面前是知书达理、琴棋书画俱佳的大家闺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却是习武练剑、怀揣“江湖梦”的江湖儿女。16岁,玉娇龙在大漠追杀劫匪,初遇罗小虎,这是她欲望与压抑的开端。

从家庭关系来说,玉娇龙从来都是复杂的存在。她生在名门贵族,却对权力厌恶至极,可是如果没有这些背景,她也无法成为剑指江湖的她。但是在传统家庭关系中,一段婚姻不是因为相爱的结果,而是金钱和权力的交织。玉家早已与三代翰林的鲁家联姻,如果按照正常的道路发展下去,玉娇龙就是这段联姻中的牺牲品。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罗小虎,感受到了由“性”带来的最原始的欲望冲动,感受到了打破禁忌的快感。这激起了她心中由自我主导的不愿被驯服的一部分特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经历了贝勒府盗剑失败、亲眼看见碧眼狐狸落败而逃和李慕白要求师徒关系之后,这一感情对她来说也成了生活琐碎和往事的约束。父母的逼婚和罗小虎千里迢迢跟来京城闹婚直接导致了玉娇龙的出走,深居王府的玉娇龙开始了一段她梦想了许久的江湖生活。男权社会中,她选择了女扮男装行走陌生的江湖。

“出入江湖的人,有自己的行为规范,有自己的价值系统,有自己的道德尺度。”②从权力束缚来讲,玉娇龙就连自己也不知道她一心追求的“江湖梦”到底是什么。她想要拥有那一柄青冥剑,却不想要青冥剑所带来的权力和责任;她曾想仗剑走天涯,挣脱原本的师徒关系,却陷入李慕白要求她拜师的困境。青冥剑的出现,让她似乎受到一股神奇力量的驱使,让她倾尽所有只想得到此剑,然而她没想到的是一把剑背后隐藏着无数草菅人命、爱恨情仇和江湖权势。当见到真实的、仰慕已久的江湖传奇人物李慕白时,她心中所建立的没有礼数规矩、没有束缚、可以不违背内心的那个“江湖”轰然倒塌了。李慕白希望她能够学到真正的剑法和处世的方法,这也意味着新的规矩和束缚朝玉娇龙袭来。这并不是她想要的。

(二)自我情感的表达

玉娇龙的另一个部分,是完全自由的状态。她为了求得自由,从小拜了师傅,练就了高强的武艺③,在翻云覆雨的江湖侠士和端庄大方的玉府千金两重身份之间肆意转换。不管是对罗小虎热烈情感的沦陷,还是对青冥剑背后她心中构建出的“江湖梦”的追求,又或者是她对自由的向往和自我意识的不断提升,都体现了她内心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纠结。她爱着自己的爱人,渴望与爱人长相厮守,但来自家族的责任使她不得不屈从于自己的身份,与自己的爱人分离。她虽然从小就肆意妄为、无拘无束,但总有无形的桎梏禁锢着她,使她发自内心地无限憧憬自由,希冀寻找自己心中的江湖,奋不顾身追逐想要的爱情。

如果说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是情感的“压抑”,那么“欲望”的点燃就是玉娇龙与李慕白之间最明显的体现。李慕白从一开始在玉娇龙面前出现就带着强烈的攻击性,既有作为一个江湖人士惜材的欲望,又有作为一个男人想要驯服女人的欲望。在他们二人贯穿整部影片的剑拔弩张的气氛对比之下,李慕白开始动摇了。玉娇龙成为李慕白的欲望来源,她是道德上的挑战与诱惑。李慕白始终是被压抑着的,归顺了传统的道德,即便是天下人尊敬的侠士,他也在克制个人私欲,在感情面前不敢逾越半步。直到被碧眼狐狸下毒,还有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对俞秀莲说:“我已经浪费了这一生了,我要用这一口气对你说:‘我一直深爱着你!’”爱而不可得的悲剧将影片推向了高潮。李慕白始终还是心中有“欲”的,而这个“欲”的枷锁是玉娇龙解开的,让他直面人的原始欲望。

而玉娇龙,一面是尊贵荣耀的千金小姐,另一面是飞檐走壁的江湖儿女;一边是荣华富贵,一边是自由边际;雍容华贵、高枕无忧不是她想拥有的,云游四海、仗义天涯也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当她的自我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李慕白的死将她的“江湖梦”完全打碎,江湖不是江湖,罗小虎也不是爱情,玉府也不是家,只有武当山一跃才是她最终的归属。

二、《色·戒》:是王佳芝还是“麦太太”?

(一)支离破碎的真实

在纷繁战乱的背景之下,每个人都是战争的牺牲品,这个时代中,人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王佳芝是在战乱背景下的衍生品,本是一个有着严重的孤独感,却固执地在整个大社会中寻找认同感的女孩。她缺少童年的关怀、缺少青年时的爱情、缺少同伴的同情,注定了她是一个会陷入爱情的人。

在她小时候,父亲带弟弟去了英国,母亲死去之后,她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而在她的成长求学过程中,因为战乱和同学们一起到香港继续读书,和她的同学一样寄人篱下。所以在香港,这种动荡辗转的生活所带来的不安定感使她内心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沉默寡言地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中。“她需要爱,需要家,需要克服自卑,可是没有人给她爱,给她家,她也找不到克服自卑的路径。”④

在香港读书的王佳芝,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拒绝了许多个追求者。在战争引发的反抗情绪高涨的时候,所有人都把一腔热血投入到爱国事业之中。邝裕民邀请她加入话剧社,和她合作演出爱国历史剧,之后邀请她参加他们的暗杀行动,王佳芝甚至觉得自己也可以为了国家贡献出生命。大家对王佳芝的看法都是从她是个魅力十足的女人开始的。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她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了革命,她出卖了宝贵的身体,而同伴们看她的眼神却都不一样了。她因娇俏的样貌被选中,却因为同样的原因遭受众人的白眼,而只有站在她敌对立场上的易先生,才能够在她需要的时候给她一丝温情。这个时候王佳芝开始醒悟,她只是一个不成熟计划中的一颗棋子而已,她把对于一个少女来说最重要的贞洁留给了崇高的革命理想。清纯的女神形象轰然倒塌,她再也找寻不到从前的自己,也看不到未来的自我。在王佳芝与易先生的情感中,“说不上假戏真做,弄假成真。但在电光火石的一刹那,她弄不清何者为她扮演的角色,何者为自己了。”⑤易先生到底对她有没有感情,就是她自我选择的出口,一个被家庭抛弃、被社会抛弃的女人,只要看到了一个蕴含爱意的微笑,那就是真。

(二)类似爱情的自由

王佳芝演了一出真实的戏,戏里她是穿金带银、风情万种的麦太太,戏外她是孤独悲寂敏感单纯的学生。王佳芝虽然外貌姣好,但她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创伤让她很难去信任一个人。她抵挡了所有来自外界的追求,追求她的人很多,可她只是一味地拒绝,并没有过真正的爱情经历。作为一个正当美好年纪的漂亮女性,没有体会过爱情的她在精神上一定是脆弱得不堪一击的。对于王佳芝来说,易先生原本是她的猎物,她的目标就是吸引他然后置他于死地。但是,在与易先生相处的时间里,她却在每一次的暧昧和温存之中不知不觉地爱上了易先生⑥。

一个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只是自身还没有准备好接受爱情而已,一旦爱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降临,鲜少有人能抵挡住它。王佳芝的个人欲望在和易先生一次次的摩擦与诱惑中慢慢展现,原本压在身上的来自邝裕民和同伴们对她的期望渐渐褪去。王佳芝和易先生都太相似了,都是熙攘人群中孤独的个体,当两个相似的人相遇时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会更加强烈。对于王佳芝来说,她爱上了这个站在她敌对面的男人,这种爱是对她的拯救,是她唯一想要去相信的“真实”,是她的同伴们对她流露出厌恶目光的救赎。

影片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王佳芝与易先生之间由欲生爱,他们二人都在汲取双方带来的爱意,都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中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迷惘和忧虑,易先生的眼泪带出了他们之间真实存在的爱情。尽管这种爱也许仅仅闪现在一瞬间,但手的抚摸,眼神的凝视,都表明两人在不经意间动了真情。王佳芝感受到了这份情感,让她觉得自己终于不是同伴们的工具,不是时代洪流中的牺牲品。所以后来,当他们一起去阁楼上取戒指时,才有了扭转整个故事结局的一幕,她愿意继续沉浸在爱情的美好虚幻中,对易先生说:“快走!”

三、《饮食男女》:是父亲还是老朱?

(一)个人情感的压抑

《饮食男女》中的压抑和欲望体现得最不明显,因为年老的“父亲”这个角色,在社会中是被边缘化了的。在影片中,父亲和三位女儿住在一座典型的有中国特色的院子里,古朴的装修风格也暗示了这是一个很传统的家庭⑦。在这个传统的家庭里,父亲老朱用一周一次的晚餐将在外工作或念书的三个女儿叫到一张桌子上吃饭维持联系。第一次吃饭的场景就是十分尴尬和压抑的,在餐桌上,本应该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凸显出紧张感。三个女儿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和生活,可老朱的欲言又止没有一个人发现;女儿们说话之前,都不给商量的机会,反而用“我宣布”这个词,老朱看到女儿吃到饭菜时的神情不对,会很紧张地问“怎么了”。小女儿的未婚先孕,二女儿想要独立买楼,大女儿多年感情空白又突然结婚这些事情老朱都无力阻拦,只能默默接受⑧。他在家庭里一直扮演着一个服务者的角色。

除去老朱的家庭属性,影片开始的一段不短的行云流水的做饭场景交代了他厨艺的精湛。这一整套流程下来没有欢快活跃的场面,都是老朱独自一人专注、严谨又自然地完成。老朱是一位专业的厨师,更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严肃的父亲。他独自一人承担了丧妻之痛,扛住了这个家里所有的风雨,将三个女儿抚养长大。他永远都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所以在女儿面前,他的压抑是没有出口的。老朱是位习惯隐忍的老人,整部影片中极少有他个人情感的流露。他还是和普通的父亲一样,在面对儿女时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为了给孩子充分的父爱,为了建立父亲这个角色所拥有的权威而一直自我克制和隐忍。这也反映出另一个问题,三个女儿虽然每周都会回到家里一起吃一次晚餐,聊起以前的事情和现在的选择,但是她们都只专注于自己的生活,而对父亲缺乏理解和包容,不过问父亲的穿衣日常,不过问父亲的情感需求,也同样没有对父亲表达过爱,父亲只能压抑自己的感情。

(二)跨越年龄的爱情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当老朱说出这句台词的时候,有一种隐隐流动的情绪被感知。他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个体,家庭成员的缺失不仅仅伤害了女儿们的内心,同样也使他的心支离破碎。

老朱这样一个内敛深沉有责任心的父亲,不会表达对女儿们的爱,也不会把“爱”字挂在嘴边。但是在家庭中,老朱一直在单向付出,女儿们除了他还有各自的爱情和生活,可是他的生活中却都是女儿。但是十几年如一日辛苦的付出,都没有得到女儿们的回应,老朱的心里也一直怄着一口气,只能在外界寻找寄托,于是他和锦荣的爱情由此产生。影片多次使用了悬念和冲突的手法来设置和安排情节,老朱与锦荣的忘年恋是全片最大的悬念了,但从影片的开始,李安就一直在用各种线索进行暗示。比方说,老朱通过电话告诉锦荣怎么做鱼,后来他出门遇到姗姗,姗姗却说:“我妈妈把鱼煎糊了”;他明明是一个不爱抽烟的人,却对梁母说不介意锦荣抽烟。许多细碎的线索都引导着他和锦荣在一起,只是一直不知道如何开口,直到影片末尾才把悬念解开。

这一段“忘年恋”,是老朱的欲望,是一直存在于他心中不敢表露出来的东西;是锦荣的“埃勒克特拉情节”,是她在成长过程中因父爱的缺失导致的恋父憎母情节。老朱一开始就明白这段感情不合常理,看起来最传统的老人却做了一件最偏离伦理、离经叛道的事情。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老朱一口酒后鼓足勇气,戏剧般地当着全家的面说他一定会好好照顾锦荣和姗姗的,他的感情也终于爆发,欲望终于冲破藩篱。

四、结语

李安的作品总是可以巧妙地融合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敛沉静以及西方浪漫主义和人文主义关怀。电影背后承载的深意既可以打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也可以触动东方文化涌动中的观众,不管是讨论人内心深处的欲望,还是深藏在意识里的压抑,都可以在他富含哲学辩证思维的电影作品中找到答案。

注释:

①戴锦华.身体·政治·国族——从张爱玲到李安[J].学习博览,2008(03):44-46.

②贾磊磊.剑与心——《卧虎藏龙》的双重本文[J].当代电影,2001(06):72-77.

③张瀚文.逃不脱的枷锁——浅析影片《卧虎藏龙》中的自由[J].视听,2019(10):112-113.

④任秀蓉,杨华丽.挣扎于自由伦理与人民伦理的漩流——重评电影《色·戒》之王佳芝[J].电影评介,2009(17):28-29.

⑤郁昀.对王佳芝悲剧命运的解读[J].文教资料,2010(35):7-9.

⑥史灵巧.从“色”与“戒”看人物的孤独——浅析张爱玲的小说《色·戒》[J].农家参谋,2017(19):263.

⑦⑧谢媛.李安家庭三部曲下的现代父亲形象[J].戏剧之家,2016(14):288.

猜你喜欢
王佳芝老朱卧虎藏龙
好莱坞要翻拍剧版《卧虎藏龙》
浅析《色•戒》的电影改编
鹧鸪天·赠乡贤熊校长
妻子不在家
“演卧虎藏龙2?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老朱的菜园
品电影《色•戒》析王佳芝悲剧之必然性
发誓怪圈
老朱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