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

2021-02-01 06:24赵李叶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要素政治

赵李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

赵李叶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从生态学原理出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整体构建,既要遵循联系性原则把握生态学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关联,也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要素完整性,更要遵循有序性原则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结构协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教育;生态系统;要素;生态学

在生态学领域中,生态系统涵盖了生态学的基础定位与结构理论,是生态学领域诸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从生态学意义出发关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是一个由不同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独立且能与外界发生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由主体要素、理念要素、内容要素、方法要素、保障要素、环境要素组成。每一个要素具有其特定的生态位,并发挥自身效用。各要素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不同的生态结构以发挥系统特定的生态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是一个能够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环境发生作用,可适应时间、环境的改变而实现动态平衡发展的综合性有机整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进行系统构建,就是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生态系统进行优化整合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对生态学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内在关联分析、要素构成实现合理配置、内部结构实现科学调整的过程。这既要遵循联系性原则把握生态学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关联,也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要素完整性,更要遵循有序性原则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结构协调。

1 遵循联系性原则,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生态学的融合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得以成立的重要切入点。这种关联性从以往研究的借鉴角度出发,深入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深刻剖析其内在生态特性,客观评价生态学理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并结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状况,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既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实的关照,又有对生态学理念的深刻认识。

1.1 借鉴可能:生态学对其他领域视域拓展的启发性

1866年,海克尔在其生态学领域的奠基之作《普通生物形态学》中提出生态学理念。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众多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支持之下,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升,在带来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空前提高、精神享受极大满足的同时,愈演愈烈的生态恶化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这促使人类开始重新审视生态理念,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学由此与其他领域、学科得到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以往古典生态学以关注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当代生态学更多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向与未来景象。生态学关照视野也继续向更为广阔与细微之处延伸,出现众多新兴学科与新的研究领域:首先,从宏观层面审视,出现了如区域生态学、生物圈生态学或全球生态学[1];同时,生态学也继续深入到人类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观层面,在微观世界中成就了众多理论成果与实践研究,如分子生态学应运而生;此外,生态学也与其他学科不断融合、交叉,形成众多分支学科,如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经济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建筑生态学等[2]。由此,产生了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构建的新兴学科与领域,并催生出与新学科、新领域相适应的新的理论观点与研究范式,拓展了以往学科的研究视野。生态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经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生态学相结合提供了重要借鉴与参考。

1.2 深层契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蕴生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系统内各要素与环境所形成的具有基本生态系统体征的网络体系[3],自身蕴含着明显的生态性。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一种人类创设的教育活动,离不开人、自然、社会的共同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环境,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改变着人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主体的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态联系。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一种传统意义的教学活动,离不开诸多因素的互利共生。一种教学活动本身包含多种组成部分,例如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教学环境及其他组成部分,其彼此之间密切联系并相互施加影响、互利共生,不断实现与其他部分的协调性,促使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这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已经具备一个成熟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与发展特质,可以形成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态系统。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一种延续性的教育活动,离不开要素、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传承活动,更是关涉人的生成与发展的重要历程[4]。不同的社会形势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设了不同的外界环境,在这些环境的影响下,激发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与结构的改善与调整,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生态特质——动态平衡性。

1.3 客观审视:生态思维世界观与方法论呈现科学性

当生态学发展到人和自然普遍的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层次时,就已经具有了哲学的性质和资格,它已经形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与思维方式,具有了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性质[5],生态观应运而生。在生态观看来,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有一种基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这是一种从“反自然”的哲学走向尊重自然的哲学[6],其科学的生态理念所提供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成为一种“救世主式”的生存智慧,为人类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与处世哲学。首先,生态观强调整体统一、内在协调。生态系统由不同要素在生态位的作用下形成不同的结构,其内部各要素各司其职、为实现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服务。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功能和价值都会对生态系统整体产生重要影响。其次,生态观强调互相尊重、可持续发展。地球上其他生物与人类同样具有存在于地球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一致的共生关系。在这一关系指导下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是生态观最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第三,生态观强调系统和谐、动态平衡。在恩格斯看来,“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逝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不息的运动和变化中”[7]。生态系统也处于不断运动与变化的动态发展中,实现要素的优化完善、结构的整合升级,最终完成系统的整体和谐与动态平衡发展。

1.4 迫切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待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价值与巨大潜力,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切实存在问题。为真正实现主渠道作用、提升教学实效性,需要认清这些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有效的现实短板,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习近平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这种协同效应不仅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格局上的和谐统一,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广泛吸收各类优秀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统一。生态观点对于实现习近平所指出的“协同效应”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有效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态化,即依据其本身具有的生态特质,树立生态思维方式,遵循生态理念与价值意蕴,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协调主体关系,融合教学要素,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使教学发展与社会互动平衡,建立一种既以育人为本又持续、协调、开放的新型教学发展模式,不断增进德育实效[9]。这是对生态学观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研究形成的正效应的高度概括,对于科学指引二者有效结合、形成强有力教育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生态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交叉研究、融合发展并不是随意捏造,而是有着深刻的理论关照与现实基础,有其充分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与思维方式、实现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2 遵循整体性原则,科学厘清要素划分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基础

理论界对于“要素”具有不同的声音: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综合体(整体)[10];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必要因素,是组成系统的最基本单位,也是系统存在的基础和实际载体[11];元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小部分或基本单元,即不可再划分的单元[12]。在笔者看来,“要素”是构成一个系统所必需的因素。要素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而言至关重要,离开了各种要素的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将不成其为系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要素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要素不可再分,是该系统的最基本构成单元;第二,要素具有不可替代性、单一性、联系性;第三,要素的划分是为服务于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研究,而不是独立研究的进行,只能是该系统研究的一个必经阶段。因此,笔者根据“85方案”“98方案”“05方案”的相关规定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实际运行,将其要素界定为以下方面:

2.1 主体要素

“教学”由“教”与“学”共同组成,具体的教学行为由主体来完成,也即形成了教的行为主体与学的行为主体,这些主体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其中教的行为主体主要包括: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第二,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外的其他教学行为主体,如学校党委及学校其他教育者、各级党委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教育群体、专家学者等。学的行为主体主要是指高校学子。他们将教的行为主体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自身的理解、领悟吸收内化为自身理论知识、外化为规范的社会行动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相统一。

2.2 理念要素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13]。这些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理论飞跃成果,即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导向理念,保证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第二,教学基本原理的内容。这主要包括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教学价值、教学定位等内容,这些内容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体的运作发展理念,指导生态系统的运行与发展。

2.3 内容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将政治原理、政治理论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政治信仰、政治理念,这是内在理论层面的塑造变化;同时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由理论传输形态转变为个体实践形态,这是外在实践层面的外显发展。这种双重的转化依赖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这也促使内容要素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体内容一定程度上也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另一种呈现方式,是将党的思想在大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并结出累累硕果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体内容主要由各门课程具体呈现,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重要课程内容,涵盖了对高校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世界形势教育等教育内容,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道德法律教育等的综合性教育体现。

2.4 方法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具体的教学操作,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方法要素。这具体包括:一,具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发现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顺利完成提供模式保证;二,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而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如读书会、座谈会、研讨会、实地考察、参观相关重要纪念馆等活动,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让高校学子深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5 保障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保障性要素的“保驾护航”,即教学条件与保障,这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保障要素。合理且有效的条件保障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便捷与支撑,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实现。一般来讲,保障要素可以划分为实体状态的教学条件保障与非实体状态的教学条件保障两大类,前者主要是能够看得见的以实体形式存在的运作条件;后者主要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运作提供必要的制度性规范、规章。总体来讲,教学条件保障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所需的经费、设备、工具、场地、设施、空间、图书影音资料、报刊资料等实体状态的条件及保障;二是教学运作的相关制度规范,如教育制度、行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风俗习惯、政策体制、评价制度、考核制度、舆论道德、信仰价值等。

2.6 环境要素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和完成的,并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14]。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氛围,这种环境包括:第一,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网络环境构成的社会大环境;第二,个人所处的课堂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构成的生活圈环境。环境要素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教学行为主体,还可以对其他要素比如教学指导理念的制定、教学具体内容的呈现、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学条件保障的供应等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理念要素、主体要素、内容要素、方法要素、保障要素以及环境要素是其基本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不仅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也作为其中的子系统存在,其自身也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具体内容,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3 遵循有序性原则,科学组织结构层次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根本

生态系统结构是指构成生态系统的诸要素及其量比关系,各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各组分间能量、物质、信息流的途径与传递关系[15]。以生态学理论关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结构,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结构是指其内部构成要素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及其作用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结构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整体层次,是其发挥整体功能的重要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结构并不是将系统内部要素进行简单分类或者集合,而是要综合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从具体关系的整合中把握其相应的结构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存在,要理性分析其内部结构的构成,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既存在一般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结构,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特殊的结构组成。

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主要是指该系统内要素在时间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规律性变动。这种结构具有很强的时间对比性与延展规律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随时间推移所呈现出的灵活发展性的具体体现。较为明显的一种时间结构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演替,包含了从其产生、发展、受挫、再发展的灵活变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是指系统内要素在空间上呈现出的具有规律性的排列组合形式。这种结构强调要素空间内的相互组合方式及其量比关系的相对稳定状态。例如,某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就可以视为完整的空间结构形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是指系统内要素在其时间、空间结合条件下的组合型结构状态。这种结构关注要素在双重节点的具体形态与作用形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由此可以这样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具体的时间结构形式与空间结构形式都可以纳入一定的时空结构形式中,而时空结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结构形式的主导权。

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具体结构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而言,其内部结构形式是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形式,同时也是整体系统内部存在的子系统存在形式。具体而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中存在理论—规范—实践—反馈的四元层次结构,也即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子系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子系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子系统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适子系统。在四元层次结构下形成的四个子系统统一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内部,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并与外界发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输入与输出。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结构图

理论层次结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子系统,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理论体系、教育学基本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理论体系构成,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理论形态的子系统,对于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具有基础性理论支撑作用。其中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体系,是运用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认识与改造世界的重要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研究[16]29在内的一系列理论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与方法论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理论体系涵盖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论、客体论、环境论、方法论、行为论、过程论等,为具体的教学展开提主体与客体、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科学认识,给予教学过程指导。教育学基本理论体系阐明教育的统一规律与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揭示人类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理论支撑。相关理论体系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的政治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教学领域视野与教学模式参考。

规范层次结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子系统,是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做出的一系列规范性建设活动,包括相关制度建设、设施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环境建设等,这一结构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其他子系统提供相应保障,为其整体功能发挥的实现给予相应规范。制度建设包括规范教育教学相关活动、规范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能与责任、规范相关场地设施保障以及薪资待遇问题等,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具体翔实的规范支撑。设施建设包括教育教学相关的教室安排、多媒体技术支撑、教学教具的使用、学校具体物件的安排等,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真实的硬件设施保障。课程建设包括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程相关的科学研究、课程体系规划、课程内容划分、相关学术活动、具体学术成果等,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直接载体与呈现。队伍建设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师资队伍水平与数量的设置、团体研究氛围、个人作风与能力的研究等,师资队伍与专家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主体,是推动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实际主导者。环境建设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堂环境、教室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等,这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氛围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层次结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子系统,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中以实践形态而存在的活动子系统,具体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业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职业活动等,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进行直接性的干预与达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可以包括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进行的准备活动、现实课堂活动等,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可涵盖学校内团体组织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专家学者进校园活动等,这类活动多是课后进行,需要一定的教学空间与时间、资金与条件的支撑,对于巩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业活动,可包括学校具体的学生工作系统、教师工作系统、相关教师人员培训教育活动、团体观摩考察活动等,这类活动具有官方支撑的特点,能够集中力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办学水平与业务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职业活动可体现在教师职业大赛活动、学生团体授课大赛活动、理论学科研究成果活动等方面,旨在提升教师与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模式创新与能力水平的提升。

反馈层次结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适子系统,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内部用于自我调节与革新的重要结构层次,具体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体系与评价体系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体系可由具体考核标准的制定、考核人员组成、考核实际工作展开、考核结果公示等几部分组成,这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够将教学目标与实际目标达成的应然与实然状态进行直观比较,透视分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效果与运行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囊括了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人员设定、评价实际工作展开与评价结果公示等内容,这类评估体系活动能够根据考核实际情况对具体教学活动作出客观评价。总之,整个反馈调适的过程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作为特定反馈因子,通过具体的信息输入与输出过程将问题结果及时反馈给其他教学子系统中,能够敦促生态系统内部要素的合理配置与结构的理性优化。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理论层次结构为基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规范层次结构作为中介,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的实践层次结构与反馈层次结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系统功能。

[1] 梁士楚,李铭红.生态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7.

[2] 孙龙,国庆喜.生态学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2.

[3] 肖兰兰.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教学的建构[J].北京:高等农业教育,2012(4):34-37.

[4] 闫艳.马克思交往理论视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144.

[5] 佘正荣.生态智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41.

[6] 刘贵华.生态哲学与大学教育思想变革[J].高教探索,2001(3):20-23.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8.

[8]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9] 王越芬,曲长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的生态化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8(10):98-101.

[10] 常杰,葛滢.生态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0.

[11] 杨颖.中国应急管理核心要素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11.

[12]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27.

[13] 眭依凡.简论教育理念[J].江西教育科研,2000(8):6-9.

[14] 彭庆红,陈成文.论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J].探索,1988(6):3-5.

[15] 李国亭,刘秉涛.环境学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37.

[16]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of the Teaching Eco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O Liye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whole ecosystem. For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eco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not only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connection to grasp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logical theory and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but also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integrity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elements of the teaching eco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More importantly, w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order to realize the structural coordination of the teaching eco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cosystem; elements; ecology

10.3969/j.issn.1673-2065.2021.01.010

赵李叶(1990-),女,山东烟台人,在读博士。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14BKS112);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8JDSZK111)

G641

A

1673-2065(2021)01-0047-07

2020-03-18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猜你喜欢
理论课要素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