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元素应用策略探究

2021-02-07 03:45封倩
考试周刊 2021年104期
关键词:生活元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生活是支撑数学学科发展和应用的重要载体,在教育领域教师需遵循生活元素所具有的引领作用,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进行重新规划,以促使课堂彰显出独特的面貌,实现学生思维启发以及能力的综合锻炼。下面,主要从甄选生活元素、解读数学原理、转换数学语言、设计数学问题、拓展课外实践等方面就生活元素的发掘与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元素

数学是一门有较强抽象思维的学科,小学生不具备出色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上会有较大难度。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具备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和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引入生活元素,能够让小学生通过生活场景理解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利用生活元素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要仔细评估所筛选的生活元素,确保生活元素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小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元素形象感知数学知识和原理,而且也可以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提升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 结合数学教材甄选生活元素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人们的生活实践有较高的关联。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生活元素,能够激发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热情,促使小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小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确保生活元素的运用发挥最大价值,就要充分立足教材内容出发,合理甄选生活元素。实际上结合目前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内容规划,很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存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上,要充分立足教材内容来甄选生活元素,确保所筛选的数学元素不仅和数学教材有较高的贴合度,也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联,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

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教师若是单纯立足书本内容出发开展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所以教师在生活元素筛选时,结合教材内容,引入了很多小学生生活中的场景来开展课堂知识教学。比如开窗户时,实际上就是一种窗户的平移过程;再比如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花纹的平移、旋转获取到新的装饰图案;另外人们常见的风车旋转,也是一种平移,风车的四个风叶是围绕中心旋转,然后带给人们出色的视觉观看效果。教师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通过精心筛选生活元素,将教材内容和生活元素结合起来,运用小学生生活中常见场景对平移以及旋转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描述。教师通过巧妙筛选生活元素,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而且也可以让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场景,对“平移和旋转”的生活场景应用有清晰的认知,让小学生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数学知识学习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联,感受数学的魅力。

生活元素十分繁杂,很多生活元素都和数学知识密切相关。但是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生活元素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做好生活元素的甄选,尽可能选择和小学生生活有紧密关联,且与教材内容有较高贴合度的生活元素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这样促使教师在利用生活元素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不仅可以充分解读数学原理,还可以合理规划课堂教学时间,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运用生活元素解读数学原理

由于数学学科抽象的性质,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不具备出色的抽象思维能力,难以理解数学理论,所以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原理教学时会有较大难度。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单纯采取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由于数学理论枯燥,讲师讲解费劲,小学生也难以真正通过课堂教学理解数学原理。

比如小学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一课时,若是单纯从数学原理角度出发讲解何为“加法”、何为“减法”,小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对“加减法”产生直观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是巧妙地运用生活元素来开展课堂教学,就会降低教学难度,也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联系生活场景,理解“加减法”的本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设想一个场景:每个小学生手里有三个苹果,这时如果小学生吃掉了一个苹果,在这个时候小学生手里苹果剩下两个,也就是“3-1=2”。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元素,让小学生了解“减法”的本质就是事物数量的减少。在小学生手里只剩两个苹果的情况下,老师给每个小学生又发了一个苹果,这时候小学生手里的苹果变成了三个,数量增加了,也就是“2+1=3”。这样,就让小学生了解到“加法”指的是数量的增加。教师在教学“加减法”时,若是不重视生活元素的引入,单纯运用数学原理去阐释“加减法”,让小学生难以真正了解到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容易导致小学生在后期的数学运算上,混淆“加减法”概念。而引入了生活元素之后,小学生可以通过肉眼直观地看到苹果数量的减少、增加,教师在过程中适当地给予引导,就很容易帮助小学生理解“加法”“减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数学原理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生活元素,将生活场景引入数学原理的讲解中,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更轻松理解数学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然想起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例子,做到对数学原理和数学知识的清晰判断。

三、 运用生活元素转换数学语言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语言生硬、枯燥、乏味。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若是不重视生活元素的引入,使用枯燥、乏味的数学语言授课,不仅让小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且会使小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一课时,小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时”、什么是“分”、什么是“秒”。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时”的解读,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践中对“时”的表述方式,“钟头”。一个钟头就相当于一个小时。通过将数学语言转换成生活语言,让小学生能够轻松了解什么“时”,以及对“时”表述的時间长度有清晰的认知。再比如在读取时间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点”这个生活中常用的表述方式。比如十二时相当于生活中人们所说的12点。同样在“分”“秒”的教学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生活化语言的运用,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时,要善于运用生活元素,合理将数学语言转换成生活语言,摒弃传统枯燥、乏味的数学语言讲授方式,利用生活元素引入,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小学生知识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活语言开展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准确理解数学知识,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在该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所形成的时间概念和对应的思维逻辑,自主地绘制钟表的模型,在图形的支撑下,将时分秒的基础概念有效地转化为时间模型,这样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时间意识,同时也能够让其对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并通过生活元素的支撑,渲染良好的数学课氛围,让学生可以真正产生对数学要素和抽象概念深入探索的动力。

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尽量实现数学语言到生活语言的转换,利用生活化的语言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知识,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换成灵动的生活实践案例,让小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提升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四、 运用生活元素设计数学习题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构成内容。教师在应用题教学和题目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生活元素,通过熟悉的生活案例融入,帮助小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要求,引导小学生掌握应用题解题方法和思路。

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在应用题设计上,若是单纯运用数学原理来设计应用题,不仅枯燥,而且让小学生在读题时会有较大的理解难度。比如按照课本中设计的“练一练”题目,“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长15厘米,宽6厘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生在读题过程中,虽然课本中给出了示意图,但是在理解上依然有难度。若是教师合理地引入生活元素来重新设计该应用题,即:“在我们学校的两栋教学楼之间要做一个花坛,现在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将花坛做成长方形,另外一种方案是将花坛做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边成长以及平行四边形长边均是70厘米,两栋楼之间的距离是50厘米。那么要想让所设计的花坛有更大占地面积,究竟应该将花坛设计成什么形式?”教师在引入生活元素后,对应用题进行了改进,这样让小学生在应用题做题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生活场景来完成题目的解答。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数学习题设计,能够激发小学生做题的积极性,而且在该题目的设计上,要求小学生通过比对的方式来决定花坛设计的形状,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完成正方形花坛面积计算,还要计算平行四边形花坛面积,并在完成计算后将获取的结果进行比对,给出正确答案。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设计习题,让小学生可以综合运用不同数学知识完成一道应用题的解答,这也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小学生解题能力。也可以结合生活设置数学实践练习题,即引导学生围绕“节约用水”展开生活实践调研,之后利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科学设置表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观。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应用题教学时,要巧妙运用生活元素设计应用题题目。借助生活元素的运用,教师所设计的应用题更有生活气息,让小学生能够在读题过程中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理解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帮助小学生轻松、直观地理解应用题题目,调动小学生应用题解答的热情,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五、 运用生活开展实践拓展

在数学生活化育人实践过程中,教师需正确看待生活对教学活动拓展延伸所发挥的支撑作用。以“数据的搜集和统计”为例,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数据意识,更好地积累在数据搜集与统计方面的实践技能,教师需科学设置具体的实践任务,即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当中,搜集自己认为具有一定统计价值的数据。比如说为了满足对班级同学身高数据的好奇心,则科学设置具体的探究任务,先利用一定工具测量班级同学的身高,做好数据的记录。然后利用所学的统计表格和图表进行深入分析,探索班级同学身高的趋势,并分析影响同学身高的具体因素,并站在饮食与运动健康的角度展开深入的探讨,以强化学生的认知,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在数学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端正的生活观。

六、 结语

总之,教师通过精心筛选、巧妙引入生活元素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让小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元素直观理解数学原理,出色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合理运用生活元素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學生数学知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巧真.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9):187-188.

[2]白红丽.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8):297-298.

[3]王坚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析[J].教育观察,2021,10(19):129-131.

作者简介:

封倩,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西校区。

猜你喜欢
生活元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