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的MRI特征及诊断分析

2021-02-10 02:33胡云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脊髓椎间盘影像学

胡云鹏

(无锡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是一种脊椎退行性变疾病,以男性为主要发病群体,40~50岁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椎间盘由髓核、软骨板、纤维环组成,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如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等,进而对神经根造成压迫而导致的综合征[1]。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以上肢疼痛、运动障碍、颈部不适、双手麻木等为主要表现,初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多数患者发现后病情较为严重,需采取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多采取影像学检查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X线检查检查腰椎图像显影效果存在局限性,从而影响整体诊断价值。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其中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广泛用于临床,但二者的诊断价值尚无定论。为探究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应用MRI的临床价值,现以7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例,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2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3.85±6.14)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89±1.26)年。7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包括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36例、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25例、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16例,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肢体疼痛。纳入标准:①经过术后病理,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者;②首次进行手术治疗;③对本试验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影像学检查禁忌证;②存在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③恶性肿瘤患者;④免疫系统疾病;⑤临床资料不全[2]。

1.2 方法

所有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内镜下颈后路椎间盘切除术,在进行手术治疗前,所有患者分别开展CT、MRI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CT检查:应用螺旋CT(64层螺旋CT,由西门子公司生产)对患者进行检查,参数设置如下:管电流160 mA,管电压80 kV,矩阵256×512,层厚2 mm,层距2 mm,机架倾斜±30 °,扫描范围为C4~C7各椎间隙,扫描时需要与椎间隙平行,每个间隙扫描4层。

MRI检查:应用磁共振扫描仪(由飞利浦公司生产)对患者进行MRI扫描,扫描方位包括横轴位、矢状位。横轴位参数如下:T2WI:TR、TE分别为4 000 ms、90 ms,矩阵256×224;矢状位参数如下:T1WI:TR、TE分别为500 ms、15 ms,矩阵256×192,T2WI扫描:TR、TE分别为4 000 ms、90 ms,矩阵256×192。

检查的图像由2名影像学医师共同分析,若双方存在意见不统一情况,由两人共同商议结果,以讨论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若意见仍不统一,由第三名医师分析诊断结果,并得出最终结果。

1.3 观察指标

以患者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影像学特征检出率及MRI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应用MRI的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MRI检查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n(%)]

2.2 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检出率比较

MRI检查神经根压迫、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检出率对比[n(%)]

2.3 不同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MRI特征

不同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MRI特征:①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临床以脊髓受压为主):MRI表现为椎间盘“伞”型,神经根受压,见图1-a;②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以慢性颈肩痛为主):单侧神经根(或脊髓)存在轻微、轻度受压,见图1-b;③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以颈背受压、吞咽有异物感为主):脊髓受压非特别严重,有脑脊液信号,见图1-c。

图1 颈椎间盘突出症MRI影像图

3 讨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颈椎退行性疾病,由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导致纤维环破裂,引起髓核突出,进而诱发周围组织炎性反应,并对硬膜囊造成压迫,造成患者持续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学习造成极大影响。椎体经椎间盘四周各韧带相连接,一旦受到下列因素影响,其正常形态会明显改变,如:①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加,髓核含水量降低,造成形态改变,降低椎体稳定性,易出现松动情况,而纤维环进行性病变会降低椎体坚韧度;②长时间外力作用下,可造成椎间盘损伤(轻微),进而加重椎间盘的退变程度;③老年人群椎间盘周围不具有良好血液循环,加上自身修复了较差,故受到外力清晰时,可造成髓核突出;④遗传因素;⑤颈椎先天性形态异常;⑥颈椎间盘突出症还与妊娠、寒冷刺激及突然负重等因素有关。受到以上多种因素影响,患者颈部椎间盘出现受到损伤并出现明显的形态学症状改变,由此大大提高颈椎疼痛程度,并且当颈椎间盘压迫神经时,还会对患者正常的活动功能产生影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病发早期及时进行诊断与对症治疗,能明显提高预后质量。因此,早期诊断、治疗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关键。

CT、MRI检查是诊断颈椎盘突出症的主要影像学技术。以往临床多采取CT检查,CT检查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压迫等征象,具有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费用低廉等优势,能协助医师诊断病情,提高医师对疾病的判断能力,有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在临床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备受患者青睐。但CT检查只能对患者开展横轴位扫描,对于椎间隙狭窄部位,则很难有效、清晰地显示椎间盘、脊髓受压情况,因此,该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游离髓核误诊情况,同时还易对机体产生较强的辐射损伤,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I应运而生。MRI检查的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成像,能清晰观察病灶部位,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相比CT检查,应用MRI检查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无创伤性,可重复性,无辐射,安全性高,患者痛苦程度小;第二,可多方位成像,可准确判断病变周围组织关系;第三,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解剖结构,能显示髓核位置、形态等,可准确判断受压情况;第四,MRI可以有效对肿瘤、炎症等椎管内其他病变进行诊断,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4]。但是MRI检查比CT检查的检查操作更复杂,检查费用更高。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患者可结合自身病情、经济压力等,选取更理想的诊断方法。李晴朗[5]学者研究中以40例颈椎病患者为例,20例患者应用CT检查,20例患者应用MRI检查,结果显示,应用MRI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且可以及时发现病理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MRI检查各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分析原因与CT检查、MRI检查成像原理及机制不同有关。CT检查能直接表现椎间盘形态改变、膨隆及突出情况改变情况。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有效识别椎体、髓核结构,能清晰掌握病变情况,能避免应机构重叠成像而降低诊断准确性[6-7]。将颈椎间盘突出症出分为三类,即中央型、侧方型、膨出型。其中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MRI特征表现为椎间盘“伞”型,神经根受压;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MRI特征表现为单侧神经根(或脊髓)存在轻微、轻度受压;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MRI特征表现为脊髓受压非特别严重,有脑脊液信号。本组研究MRI检查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该结果说明,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类型诊断中,MRI检查的效果更理想,对其原因分析在于MRI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扫描成像,能减少或者避免因结构重叠导致的误诊,从而提高了诊断准确率[8-9]。因此,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效果更佳[10-11]。因此,临床可以根据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量表的形态学变化,作为不同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量化评价指标[12-13]。并且由本次研究可知,MRI检查在神经压迫、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等方面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可见,相比于CT检查,MRI对比分辨率较高,可对拍摄层面给予自由选择,能有效识别椎体、髓核组织,故对检出颈椎间盘突出症状方面具有确切价值[14]。董攀[15]也表示,相比于CT检查,在椎间体变形、神经根受压等的MRI检查结果更好,故可将MRI作为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的有效方式。笔者指出,在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中,因患者对诊断方法掌握技巧不足,配合性差,因此,采取视频、手册发放等形式,向患者讲解操作的技巧、注意事项等,可以增加患者对检查方法的认知,提高其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应用MRI诊断、CT诊断均有明确的诊断价值。但相比于CT诊断结果,MRI诊断的检出率高,影像学特征明显,可作为重要诊断方法。因此,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究MRI诊断在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其他作用,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脊髓椎间盘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
半躺姿势最伤腰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