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教学法的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021-02-11 10:05霍楷王宇蒙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法思维专业

霍楷,王宇蒙

(1.东北大学 艺术学院,沈阳 110819;2.东北大学PBL教学创新研究中心,沈阳 110819)

一、国内外设计类专业PBL教学法理论研究与经验

(一)PBL教学法概念

PBL教学法,英文全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式教学法。这一方法论最早在西方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PBL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当中,目前在国际上PBL教育法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且非常流行的教学方法。PBL教学也就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将教学内容反推成一个或多个较为复杂的内涵性问题,由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思维体系将新知识融会贯通。PBL教学法有抛出问题、资料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讨论研究、评价总结等步骤,这与传统课堂有很大不同,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对设计艺术的认知程度,在课堂上通过问题式教学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课堂上的交流中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反应能力、小组合作和分工配合等多方面能力,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二)国外设计类专业PBL教学法理论研究与经验

PBL教育法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问题式教学初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为了解决当时传统医学教育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在PBL教学课堂中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PBL成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许多高校开始进行不同范围的PBL教学模式试点应用。20世纪90年代PBL教学法被推广到了更多高校的不同学科领域中,有关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们将PBL教学法不断调整和创新,使其变得更加完善。

西方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学院。艺术设计教育发源于欧洲,繁盛于美国,在日本等国家有了更加深远的发展。其中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在2006年就开展了PBL教学形式。其课堂以实践和参与为主,引进了新的教学方法,旨在更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多摩美术大学还选择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学生之间通过跨学科领域交流获得了更多不同的思考角度和思维空间。另外,多摩美术大学还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课程,如包装设计基础、纸模型、可持续设计等来供学生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跨专业组队,甚至可以跨年级组合,这种开放式的课堂能够最大限度为学生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三)国内设计类专业PBL教学法理论研究与经验

中国于1986年首次引入PBL教学法,到了90年代,国内各大高校开始陆续将PBL教学法带进不同专业领域的课堂中。尽管只是在部分专业中进行试点教学,但PBL教学课堂显著地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又有着显著提升,由此便激起了国内对PBL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的热情。

在艺术设计教学方面,由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历史较短,并不像西方一样具有较为鲜明的体系,并且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困难和瓶颈。初期以工艺美术教育为主,后期开始有相关学者翻译国外设计史著作、进行艺术设计理论实践并发表相关理论研究著作,如柳冠中的《设计文化论》、杭间的《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李砚祖的《装饰之道》等,至此有关于艺术设计教育方面的思想理论,中国学者通过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改革开放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开始蓬勃发展,一边借鉴国外优秀教育模式,一边构建自己的教育体系。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于设计类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开始围绕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师资团队、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同时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显著提升了中国设计类专业教育的教学水平。

二、设计类专业PBL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一)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PBL教学法的核心就是要将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来展开,课程问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决定问题的难度,在课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适度的引导。课程中的一切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条件、提供思维导向,因此在设计类专业教学课堂中应当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式教学法。

第一,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导学生利用自身认知和已有知识能力去更深入地思考问题。设计类专业的思考更需要将思维进行发散,有时也需要跳出舒适圈,打破固化思维。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便是发散思维,彼此间的不断帮助是跳脱思维局限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问题的设定上,应该涉及足够广的范围,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认知能力打下基础,让学生在破解问题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思考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或者由其他同学及时指正,在不断试错和碰壁的过程中,解题的最优方法和新学习到的知识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第二,在提问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层和能力水平,进行适度引导。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和优势领域差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设置不太复杂的、从一个核心知识点出发的发散性问题,旨在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自主思考和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堂中设置较为复杂的问题之外,还可以适当切入实际问题,如竞赛、设计实体项目等,通过将问题设置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实体项目与社会接轨,让学生不再是木讷的、单纯的、没有选择的做一个新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其成为传授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探索者、推进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接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方法,这种过程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打造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PBL教学课堂与传统课堂有很大不同,课堂组织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也就要求课堂中需要有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尤其是在设计类专业的课堂中,这一类专业的课程发散性强,灵活度高,需要新颖的课堂组织形式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中也需要有更多不同形式的互动来增加学生思维模式的类型。因此在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组织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分组讨论的重要性。PBL教学法应用的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和分析成为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课程问题的重要方法。分组讨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学生之间自由分组,同时在组内自由分工,由不同的成员分担不同的工作;二是在同一个问题框架下,同学之间主要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此时的协作性主要表现为讨论和互动;三是学生作为解决问题的主导者和积极行动者,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第二,结合设计专业的特性进行教学组织活动。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开放性,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在课堂上画草稿、出方案并进行集体讨论,及时修改。第三,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除了课堂时间外,课后可利用QQ、微信群等方式进行线上讨论,同时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利用云盘功能进行网络优质资源共享。

(三)打造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我国国内的设计类教育起步较晚,中国历史上的设计艺术教育也是较为特殊的小作坊或家族类型式教育,因此在新时代中国国内高校设计类专业教育改革需要对国外的设计类专业教育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借鉴,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也是改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PBL教学法课堂中虽然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教师依旧在授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设计专业本身具有涉及面广、覆盖范围大、应用领域多等特点,而在开放式课堂上在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和相关知识的传达等方面都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力和教学技巧,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极强的专业设计能力和相关设计学知识,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相关学科或相关领域的知识,另外还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力和良好的组织力。因此在设计类专业的PBL教学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首先,提升师资队伍整体能力和思维意识,破除原有的传统授课模式思想。其次,积极通过教研进行内部学习,通过研讨不断进步。之后,教师团队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终身学习。教师需要不断强化终生学习意识,不断丰富自身综合素质和综合知识掌握程度,有助于课堂问题的提出和对学生的科学引导。

(四)打造建构主义评价体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知识与能力自我建构的过程,而教学主要功能就是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中的经历、表现和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往往会对学生知识建构产生重要影响。评价体系更应该是在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机构成,因此具有发展性、灵活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PBL教学过程中也有着重要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行动态教学评估。将结果评价机制转化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不再一味地只论课程结果,而是将学生在课程中的经验增长、能力提升、优势展示等方面都纳入考量范围。根据建构主义相关理论,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获取知识与否以及获取知识的程度,而不仅仅是课程结束后设计效果的呈现。评价标准多样化,不仅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还要融合个人能力的提高程度和过程中的努力程度。这种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动态评价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更促进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第二,将评价体系不断丰满,形式多样化、多元化。可以通过学生日志、观察与讨论记录、设计成果评价等方法来丰富评价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加入到评价体系中,除了师生互评,也可以适当加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评。通过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多个维度展现自身的能力。另外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及时多次进行互评,保证教育的同时有评价,评价的同时有教学,促进评价一体化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法,在课堂中更重视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的运用和思考。这种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同样需要灵活开放环境的设计类专业课堂有一定的适用性。设计类专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设计专业 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设计实践和不断试错,同时也需要更开放的课堂模式来开拓思维和眼界。PBL教学法在设计类专业课堂中的应用能够让设计专业学生在环境更融洽、氛围更活跃、思维更发散的课堂环境中学习,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突破自身思维的局限性,此番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有助于全面的素质教育的开展。另外,PBL教学形式也十分灵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课题项目,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参与竞赛、论坛、展览等多方面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接触和了解国内国际设计动向,在实体项目方面的研究更有助于学生在未来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快速在岗位上创造个人价值。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系统设计能力和发散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底蕴,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全面提高个人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法思维专业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