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PLA2及MHR与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性研究

2021-02-12 04:21程书杰周志强陈旭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

程书杰 周志强 陈旭鹏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河南 郑州 450014

冠心病系动脉粥样斑块堵塞冠状动脉所致,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由于下肢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管腔的狭窄及闭塞,引起肢体慢性供血不足;其临床表现为患肢皮温皮色改变、肢体麻木不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溃疡及坏疽形成,严重者行截肢处理[1-2]。目前临床对下肢ASO的重视程度普遍低于冠心病,而下肢ASO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下肢ASO的重视。单核细胞对炎性反应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抗炎及抗氧化应激反应,是最常见的血管保护物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ratio of monocytes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MHR)是一种新型炎性因子标志物,反映机体分子炎性反应及脂质代谢相关改变[3],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也是一种新型炎性因子指标,有研究显示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4]。目前针对MHR及Lp-PLA2对下肢ASO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MHR及Lp-PLA2对冠心病患者合并下肢ASO影响,为冠心病患者合并下肢ASO的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5];(2)符合ASO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1)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3)患有精神类疾病;(4)患有恶性肿瘤病史。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患者55例冠心病合并下肢ASO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冠心病患者59例为对照组。

1.2 资料收集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吸烟定义为>400支/年)、饮酒情况(饮酒定义为每周饮酒量>100 ml)、冠心病病程、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在无菌操作下采集静脉血,由专业人员对标本进行处理。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水平[正常值为(0.1~0.6)×109/L],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甘油三酯(正常值为0.48~1.70 mmol/L)、总胆固醇(正常值为3.35~5.6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为1.09~1.7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为2.70~3.36 mmol/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Lp-PLA2(参考范围0~175 ng/ml)。以MHR和Lp-PLA2检测结果为检验变量,诊断结果为状态变量,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出预测变量(二者联合检测变量)PRE,以预测变量PRE为检验变量,诊断结果为状态变量,将两组数据联合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Lp-PLA2和MHR单项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点、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心病合并下肢ASO患者的MHR与Lp-PLA2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合并下肢ASO患者的MHR与Lp-PLA2呈正相关(r=0.335,P<0.05)。(图1)

2.2 冠心病患者发生下肢ASO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心病病程长于对照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患者,单核细胞、Lp-PLA2水平和MHR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MHR和Lp-PLA2对冠心病合并下肢ASO的诊断价值

外周血清MHR、Lp-PLA2单独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下肢ASO的AUC分别为0.816(95%CI:0.738~0.893)和0.847(95%CI:0.775~0.918);Lp-PLA2联合MHR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下肢ASO的AUC为0.907(95%CI:0.851~0.963)。(图2,表2)

表2 血清LP-PLA2和MHR单独及联合诊断冠心病患者合并下肢ASO的ROC曲线结果

2.4 冠心病患者发生下肢ASO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MHR、Lp-PLA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病程为自变量,以发生下肢ASO为因变量,通过ROC曲线计算各指标对应的最大约登指数从而得出MHR及Lp-PLA2的最佳截断值。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2、MHR是冠心病患者发生下肢ASO的危险因素(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冠心病患者发生下肢ASO的保护因素(P<0.01)。(表3)

表3 冠心病患者发生下肢ASO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下肢ASO的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进而导致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相关研究显示,下肢ASO的患病例数逐年增加且逐渐年轻化[7-8]。临床上,下肢ASO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当患肢出现静息痛及破溃等障碍性表现才就诊时病情已非常严重,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临床试行开通血管的难度及风险增加,且疗效及预后不佳[9]。因此,早发现、及时临床干预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炎性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0]。MHR常用于心血管方面的研究,但是其在下肢ASO的研究较少。单核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起关键作用,当血管受到外来刺激时,单核细胞迅速募集到损伤部位并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血管损伤部位沉积的脂质逐渐形成泡沫细胞,进而形成动脉斑块附着在血管内膜[11-12],最终导致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大量研究均已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过逆向转运胆固醇,降低血浆中胆固醇浓度,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能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进而抑制单核细胞活化,有效降低单核细胞的黏附、迁移和募集,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13-16]。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冠心病患者发生下肢ASO的保护因素,与之相符合。

Lp-PLA2由动脉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分泌,主要以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结合的形式存在血液循环中,通过水解氧化磷脂产生大量促炎因子,如溶血磷脂和游离脂肪酸,导致血管内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引起血管局部炎性反应的发生。通过正反馈调节途径促使活化的炎性细胞产生更多的Lp-PLA2,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最终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7-20]。郭根心和成宏兵等[21]研究结果表明,血清Lp-PLA2的升高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下肢ASO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下肢ASO发生可导致血清Lp-PLA2升高,这可能与Lp-PLA2促进水解氧化磷脂产生促炎因子及活化炎性因子,并促使活化的炎性因子产生更多的Lp-PLA2,Lp-PLA2又加剧巨噬细胞凋亡和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有关[22]。

本研究从炎性角度着手建立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2、MHR是冠心病患者发生下肢ASO的危险因素,且Lp-PLA2和MHR呈正相关,这表明Lp-PLA2、MHR在下肢ASO的炎性发生过程中具有相同的调节位点。本研究进一步采用ROC曲线评估Lp-PLA2、MHR对冠心病患者合并下肢ASO的诊断效能,结果表明Lp-PLA2联合MHR预测冠心病患者是否发生下肢ASO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因此Lp-PLA2与MHR联合检测提示冠心病患者存在发生下肢ASO的高风险,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血清Lp-PLA2及MHR是冠心病患者发生下肢ASO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联合检测对于冠心病患者发生下肢ASO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