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感及其促进策略

2021-02-12 08:05胡梓滟汪玉玲朱蕾晔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情感性认同感师范生

胡梓滟,汪玉玲,朱蕾晔

(1.黄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2.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245021)

专业认同感指个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实践后习得了本专业知识,对本专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肯定与接纳,同时在专业行为和专业反馈上具有积极的表现,也体现出一种由接触、认知到倾向、行为表征的转变过程。[1]学前教育师范生只有对自身专业有着良好的认同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前教育事业中,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幼教人才做好准备。通过发放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感问卷调查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感,以此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感总体情况

师范生个体在问卷答题中反映出来的得分直接决定了个体在专业认同过程中的认知态度及认知整体情况。对收集到的182份问卷进行各部分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分M值为80.03,远远大于临界值(为70),这表明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感从整体来看处在中间靠前的位置。把问卷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平均数的统计,进一步说明该结论。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感平均分与标准差(n=182)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的差异表现

(一)在性别层面上差异显著,女性群体优于男性群体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专业认同感得分的高低同性别这一影响因子有关,而且这种差异性主要集中在情感性及行为性方面,性别对专业倾向的影响较低。在情感性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t=-2.951**,p<0.01),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大脑生理层面所形成,女性同胞情绪情感反应要比男性同胞大;在行为性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t=-5.385***,p<0.001),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也是生理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行为最初是从情感中逐步分离出来的,而女生的情感性显著高于男性,也就决定了在行为性上,女生也显著高于男生。结果表明,女性的专业认同感总体得分要比男性高得多。

(二)在年级层面差异性显著,大一优于其他年级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专业认同感得分的高低同年级这一因素有关系,在年级层面差异性显著,其中F=15.718,p<0.001。具体而言,师范生所在年级不同,专业认同感的得分也存在着差异,其中着重体现在情感性、倾向性及行为性方面,而在认知性方面差异性较为不明朗。通过事后检验显示:从情感角度来看,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得分最高(M=18.69);从行为角度来分析,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得分最高(M=21.53);从倾向角度来看,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得分最低(M=11.67);从专业认同总得分来看,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得分最高(M=85.81)。通过结构访谈了解,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入学之后对学前教育专业还处于一个期望值很高的层面,在这段时期内,其自身体验及期望都会在高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身体验及期望会产生落差,因此大学一年级学生专业认同感得分最高。

(三)在报考志愿选择上,自主选择的师范生得分更高

高考志愿的类别具体可以划分成自主选择、父母或他人意见及服从调剂三种,志愿选择方式不同会对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得分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差异性较为显著,其中F=24.300,p<0.001;而且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倾向性也都具有极其明显的差异;采用LSD事后检验发现:从情感性来看,自主选择志愿的师范生得分最高(M=31.19),专业调剂的师范生得分最低(M=24.85);从行为性与倾向性上来看,自主选择志愿的师范生得分较高;从认知性来看,因父母或他人意见选择本专业的师范生得分最低(M=17.60)。

三、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的策略

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感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聚焦于学前教育师范生个人层面的诸多因素,另一方面需聚焦于学校学习环境对师范生的影响。

(一)尊重个体兴趣,做好职业规划

内因决定个体专业认同感的发展变化。个人层面诸多影响因素和专业认同感发生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只有个人层面才能产生。[2]据调查,将近一半的师范生起初接触学前教育专业时缺乏主观认识,所以其今后的专业实践和行为表征上很难做到竭尽全力。学前教育群体必须养成专业素养,这样才可能投入到今后的专业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主观认识,提升专业认同感。进入专业学习之后,接触到的相关学术实践活动要结合自己的经验水平及性格特征,不要盲从,最终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读大学一年级时必须要有自己四年的学习规划,目标就是为了适应本专业的学习,慢慢获得良好的专业认同感。假若四年时间能够合理规划,个体的专业知识和情感体验、行为表征都会得到提升,进而专业认同感也会获得提升。

(二)正视学习困境,积极寻求帮助

个体从纯粹的学生角色转化到社会角色是一种新生,这种新生需要个体在掌握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各种专业能力,只有这样,这种新生才能完全形成。[3]大部分师范生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时,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因为专业知识的深奥及技术能力的不足,自我效能感变低,自己解决不了,还不肯向周围寻求帮助,最后不仅专业困境没有度过,还丧失今后继续前行的信心,始终觉得自己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学不会,这样就使得专业认同感不能持续发展。因此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不耻下问,积极向教职人员请教;遇到专业困境时,难免会产生不良情绪,需学会同父母或者他人倾诉,只有这样,负面情绪才会消除,不会阻碍专业认同感的持续发展。

(三)重视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院文化建设

全国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很多所,如何在这一庞大基数里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前教育之路,加强院系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软实力发展,是院系特色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只有表现出自己的特色文化,才能提高本专业在全校乃至全国的竞争力,使师范生情感体验得到丰富,生成专业自豪感,形成对本专业的肯定和支持。

(四)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强调人文科学素养的提升,注重学科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培养学生的“弹、唱、跳、画、做”等专业技能。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运用模块化设计,分方向设置系列选修课,注意培养“厚基础、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幼教人才。此外,优质教师队伍能够为师范生专业发展提供支撑,促进其专业认同感发展。加大对院系师资队伍投入,增强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增强院系专业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师范生专业实践活动的发展,最终提升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

猜你喜欢
情感性认同感师范生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