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 引导学生化学课堂思维

2021-02-13 13:47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氧气探究思维

陈 飞

(江苏省南通市越江中学 226000)

新课标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进行自主或合作探究,提升学习效果.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的课堂思维,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有效提问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化学水平、学习规律等因素科学设计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答案、学习知识,增强学习信心和成就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作用

1.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

教师在提问时往往是以原有知识点为基础,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将新的知识点引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增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2.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而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大多会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各自发表观点并集体讨论,得到最终结论并汇报学习成果,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以,有效提问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能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通过有效提问可以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充分发散思维、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培养高阶思维,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1.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增强提问的目的性

随意而为的提问不能称之为有效提问,教师必须仔细研读教材,把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提问的目的性,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分析和思考,这样更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扎实掌握化学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直问一些没有侧重点的问题,学生会逐渐失去耐心,开始走神和开小差,显然不利于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只有从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提问,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讲解“氧气”时,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了解和验证氧气的各种性质,教师在课堂开始就可以直接提问:“我们的生存离不开氧气,那么除了能让我们呼吸之外,氧气还有什么其他的用途或性质呢?”让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氧气有什么性质,有学生提出氧气可以燃烧,这时教师继续提问:“大家猜测一下除了能燃烧之外,氧气还能和什么物质反应?”有的学生提出了铁、铜等金属.教师展示提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了解氧气的性质,有学生看到木条后提出将木条点燃,放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看火是否会灭掉,有学生提出反对,认为用带火星的木条更严谨.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他们通过有针对性地探索和研究成功突破教学重难点.

2.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逐渐增加问题难度

不同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有较大的差别,身心特点与学习规律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避免由于开始提出了困难的问题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给予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学不好化学,降低学习积极性.为了有序推进教学,教师要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然后依次加大问题的难度,但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思考就能解决问题,让其在发散思维的同时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学习动机.

比如,讲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先全面了解实验器材、原理和步骤等,为其亲自操作实验打下基础.教师可以从学过的知识入手,先提问学生如何制取氢气和氧气、需要使用什么装置、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反应等,引导其回忆旧知识,并进行知识迁移,思考制取二氧化碳要选择什么装置.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直接向学生展示实验装置,让学生通过观察装置再次思考具体的操作步骤.各组总结出实验步骤后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指出错误之处,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思考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怎么写化学方程式等问题,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化学知识.

3.巧妙设置教学留白,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经常忽略学生的反应照本宣科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灌输,虽然看似在一节课中讲解了大量内容,但事实上学生并没有完全吸收,而且其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久而久之会丧失学习兴趣,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必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挤满”化学知识,要巧妙设置教学留白,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增强其问题意识.

比如,讲解“溶液的浓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倒入等量的水,一杯放入少量盐,形成稀盐水,另一杯放入较多的盐,形成盐水,接着拿出两根大小相近的新鲜胡萝卜,分别浸入两杯盐水之中,一段时间后取出胡萝卜,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由提问,学生们看到稀盐水中的胡萝卜几乎没有改变,而盐水中的胡萝卜却已经蔫了的现象感到非常好奇,迫不及待地问教师是怎么回事.教师不要直接解答,试着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探讨和分析,想一想两杯溶液的区别,猜猜可能的原因是什么,鼓励好奇的学生亲自尝试操作实验,让学生为自己答疑解惑,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4.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为顺应改革趋势,各学科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其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自主探究化学问题.如果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通过大胆假设、交流谈论和小心求证探索问题的答案,获取化学知识,增强成就感与学习信心.

比如,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时,教师先问学生人类生存不能缺少什么,有人说水,有的说食物,当有人提到空气时,教师进一步提问:“大家能猜一下空气由什么组成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猜想吗?”对于空气的成分,许多学生都能答出氧气,因为呼吸离不开氧气,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做的实验与其他资料,让学生根据这些进行组内交流,讨论空气的物质组成.讨论结束后,学生说出结论: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组成,教师为学生补充和总结,让学生继续讨论怎样验证这些气体的存在,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散思维,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要精心设计和恰当提出问题,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增强提问的目的性;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逐渐增加问题难度;巧妙设置教学留白,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问题教学改善教学质量,启迪学生智慧,提升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猜你喜欢
氧气探究思维
聚焦空气与氧气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