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制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1-02-18 20:52胡冉韩卓芳刘文涛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胡冉 韩卓芳 刘文涛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内容,也是环境设计专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对实践课堂的重视,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体制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体制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出一代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使其理论知识更加丰富牢固,社会适应力更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然而新体制下教学内容短板问题不断升级,课程设计以及实践引导问题不足之处较为明显,与市场经济下快速发展扩大的市场需求难以平衡。

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其教育方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单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这种超过学生接受能力的授课模式无法让学生轻易接受。目前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凑,且课程内容也较为概括,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这样笼统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忽略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教学理念,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能力培养规划方面,规划内容较为空洞,表面看上去高端有远见,学生可以通过能力培养学习全面的设计软件和设计技巧,学习的层次也是在高端领域,但这种空洞的能力规划在实践中的可行性较差,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充分进行艺术思考,有一定的艺术思维弊端。与此同时,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得学生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缺乏新意,千篇一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较为普通,尽管外表丰富花哨,但缺乏作品的内在和情感的体现。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市场上有较大的劣势,一方面不利于其就业,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提升。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变化与需求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高校采取的都是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记录上课的内容,根据最后的考试来评定成绩,当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采取的也是这种教学方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同样也是使用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将设计的要点、设计中经常用到的方式和模式传授给学生,用简单的方式教学生理解复杂的问题,为大家指出错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会自主地去思考,所有人都在同一种教学方式下,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想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会提出一些质疑,设计是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让大家以老师为大,不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思维,也就不容易产生创新性的思维。面对这样的变化,环境设计艺术专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怎样调整原来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新体制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优化课程内容,增强通识教育

增强通识教育需要不断拓宽课程内容来源,设定选修课程,并结合学分制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采用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产品观察,鼓励学生跨学科进行了解与探讨,熟悉施工技术、材料结构等;鼓励学生与社会企业多接触,学习在职设计人员的工作逻辑,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通识教育主要是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复合性来设计的,建立在基础课程之上,有助于稳固基础,充实知识储备,丰富学生内涵,满足物质与精神灵感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利用互联网开展特色教学

国内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较大多采用进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这类授课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人格特点,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缺少一定的艺术气质,无法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对激发学生艺术思维的潜质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基于此,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开展个性化的艺术设计教学。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与特定,因材施教,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教师需要将培养艺术思维作为教学的核心,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和学校共同努力,在“互联网+”模式的帮助下,打造教师工作室、Workshop这样的新型授课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工作室进行学习和交流。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制定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学生容易接受的授课方案与计划,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制作和艺术交流,帮助学生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成为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人才。

(三)通过实际项目进行课堂教学

项目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模块化特征,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可以通过实际的项目进行教学,从而为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提供参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积极构建相应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方案设计和实施,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设备支持和技术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该专业的热情。

(四)注重核心素养,培养职业意识

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日常教学管理息息相关,其中政治课程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设计要素中坚持为国家谋发展、为社会谋福利的初衷,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状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结合现代生活,以生态环境为根本要求,从思想上改变设计理念,坚定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动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发展历程尚浅,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以推动国内设计专业发展为目标,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突显个性化发展。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就业准备,养成良好的设计思维习惯。增加师生交流频率,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时刻把握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状态,加快学生成长与就业,从而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五)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综合实训平台

根据专业特点,设计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后、顶岗实习前,完成综合模拟实训项目,以提高岗位适应能力。项目内容则来自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比如,高校聘请企业教师来高校上实践课,校内青年教师可边学边辅助企业教师管理和指导学生。同样,在企业现场实训、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师也与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管理,形成“双导师”制,教师能更深入地参与学生实训项目。基于专业学习而高于专业本身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配合创新实践环节,建立具有深度专业知识、广度学科领域和丰富实践过程的项目,充分挖掘专业教育中的创新实践部分,进而提升到创业层次,形成提倡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实践的人才培养新方法。

结束语

总之,要想培养高素质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高校需要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幅提升环境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邹小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改革模式的思考——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03):114.

[2]王峰.“互聯网+”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4):126-127.

[3]贾金琨,宁淑琴.基于产教融合的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工业设计,2020(12):38-39.

[4]杨剑.以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2):142-143.

[5]王沫.高等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0):129-130.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