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产业存在形式

2021-02-18 20:52姚乃溪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互联网+互联网

姚乃溪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相比之下,网络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网络产业文化的发展可以调整互联网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许多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呈上升趋势。网络文化的发展是整个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重要性也在日益突出,互联网时代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 ;文化产业;存在形式

引言

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一种新形式,其实质是避免产业分化,促进产业融合与发展。近年来,互联网开始大规模投资和收购传统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也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公司整合传统文化企业,并依靠互联网上线。传统文化产业利用互联网有效链接了大数据。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更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活跃了互联网上的文化消费,促进了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

1.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1) 文化市场主体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在文化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文化产业主体完成了市场主体的规范化建设,按照市场原则,强化活力,强化内涵。

(2) 文化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国在重点高校科研项目和社会科学项目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形成年轻文化产业的典范,在发展高质量传统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文化产业增加了流行元素并获得公众认可。

(3)文化产品消费进一步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他们喜爱的文化产品,这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增加。

2.互联网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2.1 加快文化交流融合

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两者的融合。在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影响下,我们融合不同民族的文化,打破传统媒体的束缚,无限制地拓展传统文化的空间。首先,在新媒体的研究过程中,要注重传播界面的可操作性,以及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关注公众的实际需求,确保用户获得最佳体验。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文化传播不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从而加速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传统文化资源整合

互联网技术加速了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发展,使得快速传播社会潮流和政治动态成为可能,提高了传播的及时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媒体技术不断创新,以加速文化传播,增加公众的积极参与。但凡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为了抢占市场,提高竞争力,媒体将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客户和技能水平。

2.3提高了文化產业与互联网经济融合的可行性

文化产业的定义是向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互联网经济的定义是基于当代互联网上新兴技术的综合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专业从事网络资源的收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识别、使用、存储、生产、传输和营销,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网络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一部分,很难将其定义为一个基本的信息产业。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交流更加便捷,网络中的文化交流将调动多元文化发展和创新,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互联网是一个虚拟平台,互联网内容的创新来自文化的植入和商业化。随着全球经济与互联网的融合,文化产业的存在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休闲娱乐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网络文化逐渐成为产业、部门、领域之间的一种新的经济和产业形态,在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创新特征逐渐增强,原有的一些经营状况发生了变化,形成新的经济形态。在这个新的行业类别中,突出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强大功能。

3.互联网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点分析

3.1产业间互相吸引点

互联网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首先满足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产业融合发生在产业的交叉点。通过改变原有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促进公司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转变,形成新的工业关系。目前的文化市场非常活跃,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的娱乐化,事实上,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已经开始融合。文化娱乐产品应该从早期的广告到后期的展示。以电影和电视为例,现在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广播已经成为常态。这是一种产业整合关系。文化产业生产产品,互联网平台营销产品,使双方共同获得经济利益,实际上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一种经济形式。然而,这种经济形式并不十分完善。从整合的角度来看,仍然表现在表面上。从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经济自我整合的相关性来看,互联网是内容传播的载体,密不可分,是由生态和价值决定的。

3.2利用技术创新是两者融合的先决条件

产业融合必须找到产业融合的更深层点,即技术融合,这是产业融合的前提。通过技能的联合和渗透,可以将所有或个别的价值链活动整合到不同的产业中,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升华。当前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技术创新还不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拓展了手机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手机的经济附加值,从这个角度看,文化产业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因此,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而网络经济也需要内容的创新来满足自身载体的价值。

3.3 政府指引是促进行业整合的外部条件

当今的市场经济行为是决定市场的行业管理方法和综合价值。但是,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要政府引导来规范市场。因此,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对互联网与文化产业高度关联性的认识,这是两个行业融合的大好机会。近年来,文化部推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紧密融合,提出互联网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可见,政府的文化经济部署已经开始,政府引导是互联网与把文化产业整合的重要外部条件。

4.“互联网+”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的注意事项

一是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互联网+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制度和法规与其他行业相比还不够完善,甚至相关的法律都是空洞的。这时候,要想为网络文化创造一个更健康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及时完成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是重视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扩大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另外,根据网络文化产业的现状,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引进专业人才或对现有人才进行专门培训,才能提升整体能力,为文化产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推进文化传播方式改革创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正逐渐被取代,新媒体成为社会主流传播方式,不仅可以加快文化传播速度,还可以提高信息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同时,人们在一些互动中并不需要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促进了网络言论自由,不受现实生活中个人社会角色的限制,帮助部分网友勇于表达真实想法,交流真实感受。但这种高度的自由其实也是双重的利剑,网络不要求实名制,对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我国的明星文化近几年发展的很好,网上经常有“喷子”和“黑粉”,在明星身上散播谣言的方式,对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5.加快我国“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5.1建立网络文化管理市场机制

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推动。因此,加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人才培养是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文化行业,相关企业应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公司,为公司未来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对未来发展进行管理。此外,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根据相关情况建立管理标准和行业标准,通过适当的管理手段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

5.2 新技术应用为产业转型注入动力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方面,要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辟发展新领域,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点领域研发,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有效打通产业链。同时,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探索个性化定制、精准营销、网络共享等新商业模式,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比如,随着我国5G技术的发展,一些游戏企业已经推出了5G云游戏服务,免下载、点击即玩、云操作的新特性,对整个游戏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5.3完善网络文化人才培养体系

网络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存在相关法律适用不足或存在法律空白的问题。网络文化要在健康的环境中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有法可依。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应从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入手,重点建设数字化人才库,培养具有新型文化创意、先进数字技术、强大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创意人才的综合评价体系。应建立市场化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在培养国内数字文化产业人才的同时,要扩大引进海外高素质人才。

5.4重视“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创新性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延续,是人们不断讨论的问题。关于网络强国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和繁荣的网络文化。”由此,随着网络强国视角的呈现和不断构建,可以看出我国将在网络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升竞争力,而创新也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创新也被赋予了更广阔的意义。目前的直播销售和粉丝经济,是网络带来的针对特定人群的市场销售模式。这说明创新不仅可以在产品研发上实现,还可以在文化产业的营销模式上广泛延伸。总之,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是当前社會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发展祖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还需要不断创新和研究。互联网+文化产业是当前文化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促进创新创业与文化、网络更好地结合,使创新创业成为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强大力量。

5.5树立文化产品化思维,驱动内容创新

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积极融合资本、金融等要素,将项目和资源设计成文化产品,将文化价值转化为资本优势。就文化产业而言,在文化设计领域高质量的内容很重要,可以赚取高利润,将精心制作和创造的文化作品准确地传达给公众。互联网思维重视平台和融合效应,各行业正逐步朝着大融合、大平台的目标迈进。用互联网思维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就是通过互联网建立文化产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共享平台,让消费者成为主体,真正参与到文化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来。例如,“中国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是文化部设立的全国首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极大的促进了国际化进程。文化产业作为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要想文化要真正“走出去”,就必须能够说服他人,同时也要拥抱和分享我们的文化。互联网是外国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信息渠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网上组织的中国文化宣传活动数量较少,类型也较为单一。外国人需要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国文化,因此应高度重视网络平台技术,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个人终端,实现立体生动的文化展示,增加文化活动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

6.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6.1重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如今,大多数高校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过于偏重教授理论知识,许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满足现代文化产业的要求。高校文化产业的人才在毕业后主要面向企业,因此,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学校必须注重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业务需求原则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互联网+具有实时性、开放性的特点。大学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实现学校和公司之间的资源共享。学校必须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专项培训,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企业必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高校还可以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课程开发,或高校向公司派遣资助教师,帮助公司完成项目和研究开发,使教师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6.2教学方法的创新

互联网+的运营理念凸显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方向,在新时代,借助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教学平台,更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到互联网+的重要性。与传统人才培养相比,互联网+概念的深化可以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实践空间,如翻转课堂、慕课等新的教学方式,使文化产业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相比,互联网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高校可以利用企业商务活动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6.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对于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必须注意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改善教学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在互联网时代,只有拥有完善的教学师资,才能感受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例如,为培养国际文化产业人才,高校应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国内培训与国际交流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文化产业,提高教师团队的建设能力和人才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国际文化产业人才奠定基础。文化产业涉及新闻传播、编辑出版、娱乐文化活动、网络文化服务、文化商品销售等多种产业项目。高校在向文化产业引进人才时,应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注意购置相应的教学设备。高校还必须完善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改进文化产业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大学的智力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互动关系,凝聚各方力量,培养精英团队和领导人才。

结语

总之,“互联网+”文化产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赋能人们创新创造,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很多,借助网络发展文化产业是促进文化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文化产业是当前文化发展的趋势,只有将创新创业与文化、网络更好地结合,使创新创业成为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强大力量,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平台,中国梦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皮海兵.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产业的未来[J].现代企业,2018(3):56-57.

[2]徐金廣.媒体融合: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J].科技传播,2017(5):112-113.

[3]张祎.互联网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6(1):77-78.

[4]解学芳,臧志彭.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空间分布与集群机理研究.东南学术,2018(2).

[5]黄玺,王秉,吴超.“互联网+”背景下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5).

[6]陈柏福,杨辉.“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研究.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17(24).

[7]刘玉堂,陈绍辉,陈文华,等.关于实施湖北文化产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若干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5(10):61-67.

[8]周凯,武晋原.新媒体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探析[J].文化产业研究,2018(00):3-11.

[9]陈少峰,侯杰耀.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

[10]王英,刘继锐.以互联网思维引领文化创新——山东广播电视文化产业路径研究[J].理论学刊,2015(3):118-124.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互联网+互联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