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电影片名翻译比较

2021-02-18 23:16王一凡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韩奥斯卡

摘要:本文以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中文译名与韩文译名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方法、翻译效果进行对比,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为促进电影译名合理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中韩,奥斯卡,片名翻译

引言

电影欣赏是一种跨越国家、民族、身份、文化,被不同语种观众所共享的跨文化现象。电影片名就好比是电影的名片。通过这张“名片”,观众可以了解到电影的主题、风格甚至情节,引起观影欲望。电影片名翻译日益受到关注,并且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电影片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种语言电影片名的互译比较上。本文中,笔者将目光转向第三方语言——英语,以中韩对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译名为研究对象,试比较其异同点,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促进电影译名合理发展。

电影片名翻译比较

通过对9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中韩译名的梳理,笔者发现两国译者对电影片名进行翻译的时候,主要运用了直译、音译、仿译、创译这四种方法,且使用频率各不相同。

直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的词汇意义和修辞意义,对原文的句法结构进行适当变化。例如,第29届最佳影片“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中文译名为“80天环游地球”,韩文译名为“80일간의세계일주”,原片名所包含的意义不变,只是因为三种语言结构的不同而产生了语序上的差别。

创译是指译者为达到某种特定的翻译目的而抛弃原文的意义和形式,创造性对原文进行重新处理的翻译方法。例如,第11届最佳影片“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中文譯名为“浮生若梦”,韩文译名为“우리집의낙원”。中韩两个译名完全脱离了电影原名的意义与形式,是译者的重新创作。

仿译是指译者不拘泥于原文的意义细节以及词汇、句法结构,将原文视为参照,通过减译译出其概要、关键信息,或通过增译译出比原文更多的信息。例如,第43届最佳影片“Patton”,中文译名为“巴顿将军”,韩文译名为“패튼대전차군단”。中韩两个译名都在原片名的基础进行了增译,按照各自的理解对电影主题进行进一步深化。

音译是指把一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它发音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符号表示出来的方法。例如,第32届最佳影片“Ben-Hur”,中文译名为“宾虚”,韩文译名为“벤허”,都是运用发音相似的文字符号进行表示。

我们可以看到,中文译名中多使用直译法与创译法,仿译法使用频率也不低,音译法使用较少;而韩语译名中多使用直译法与音译法,仿译法、创译法使用较少。中国译者在尊重原片名的基础上,更注重二次创作,为其注入新的文化因素;而韩国译者则注重保持原片名的形式与内涵,较少进行再次创作。

从片名翻译的效果来看,按照学者左义在《电影片名翻译的标准及质量评价》一文中提到的“语言、文化、市场效果”三标准进行对比,总体来说中文译名似乎更胜一筹。

以第37届最佳影片“My Fair Lady”为例,中文译名为“窈窕淑女”,韩文译名为“마이 페어 레이디”。在语言方面,“窈窕淑女”是典型的汉语四字格词组,韵律为“仄仄平仄”,极具美感;在文化方面更是无与伦比,“窈窕淑女”出自先秦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深埋在每个中国人内心关于爱情最浪漫的表达,符合中国观众的文化审美;在市场效果方面,该译名具有独特性(不会与其他影片重名)、可持续性(从70年代至今,该译名一直熠熠生辉,吸引着不同年代的观众)。而“마이 페어 레이디”这一音译名称,从这三个标准来看都相对没有亮点。

在历届最佳影片译名中,像“窈窕淑女”这样对原片名进行创译的优秀中文译名比比皆是,反观韩文译名,存在大量“不经处理”的音译名称,相比之下显得平平无奇。

翻译异同背后的原因

从语言方面来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一个词或一个词素都要用一个字来记录,文字本身不能直接表示声音。而韩语则属于表音文字,用书面符号即字母表示语词读音,根据表音文字的字母拼合起来的读音,人们就能辨认出它们所代表的词或语素这些意义单位。韩语的特点导致了韩国译者在使用音译法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汉语的特点使中国译者相对难以施展音译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使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中文译名大放异彩。首先,译者们借助中国经典的古诗词对片名进行“创译”。例如第28届最佳影片“Marty”的中文译名“君子好逑”出自先秦诗经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仅优美动听,而且非常符合电影的爱情主题。其次,译者们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使用汉语经典四字格词组。四字格词组的优点在于表意精炼、形式整齐且抑扬顿挫富有韵律之美。例如第80届最佳影片“No Country for Old Men”的中文译名为“老无所依”,与原片名相比意义不变,但更加精炼,平衡匀称且朗朗上口。最后,在译名中加入中国经典传统文化意象。例如,第13届最佳影片“Rebecca”的中文译名为“蝴蝶梦”,该译名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象“蝴蝶”,取自中国人所熟知的“庄周梦蝶”典故,体现了人们对真实与虚幻的思考。不仅与“Rebecca”这部电影的整体基调相符合,而且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

结语

本文以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中韩文译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发现,由于中文表意文字的特点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中国译者在进行片名翻译时很少使用音译法,倾向于对原片名进行再创作,使其更好被中国观众接受。而受韩语表音文字的影响,韩国译者多使用音译法,除此之外,几乎很少对原片名进行再创作。电影是视觉盛宴,也是文化盛宴,译者在对片名进行翻译时,不仅要考虑语言特征,也要考虑文化背景,语言艺术与文化底蕴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电影“名片”。

参考文献

[1]左义.电影片名翻译的标准及质量评价[J].电影文学,2011(11):148-149.

[2]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35(03):82-88.

作者简介:王一凡,1996.2.25,女,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朝鲜语笔译

猜你喜欢
中韩奥斯卡
本期导读
暖!一猫有难,众猫支援
“2016中韩电影论坛”开幕
动物奥斯卡
“2016中韩电影论坛”开幕
奥斯卡
阿达姆松
中韩因“脱北者”隔空对峙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