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述评

2021-02-18 23:16贾海刚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工匠精神

贾海刚

摘要:针对当前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中的薄弱环节,尝试把工匠精神作为一个动态系统进行研究,并着眼于提升应用型艺术类人才职业品质培养,以实现艺术类人才内在需求与工匠精神要素供给之间的有效衔接。本文在文献回顾及评述的基础上,以工匠精神为视角考察我国艺术类人才内在软实力培育的难点问题,分析工匠精神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并结合当前人民群众对艺术产品的需求愿望,尝试展望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机理。

关键词: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最早对艺术类人才工匠品质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期,随着工匠精神逐渐被写入党的文件之中,国内理论界就持续深入地关注工匠精神,形成了较好的研究基础。主要表现在:(1)对党中央提出文艺界弘扬工匠精神思想的梳理和解读。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文艺工作者搞创作的内在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既要描绘“阳春白雪”、也能刻画“下里巴人”。2016年李克强总理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党的十八大也将工匠精神提到极高位置,“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部分学者认为工匠精神在某种程度是面向应用型人才提倡的一种职业精神,其对象范畴并不仅仅指制造业技能人才,对于艺术类人才同样适用。(2)对传统手工艺工匠大师精神品质的挖掘。张凤蓉(1992)、胡化凯(1993)、金子敏(1999)分别通过对故宫缂丝、先秦手工艺品以及编织物图案等阐释了工匠品质的艺术性,挖掘了我国传统艺术类人才的精神品质。(3)对现当代艺术界工匠大师精神品质的内涵阐释。部分学者对当代大国工匠们的精神品质进行内涵阐释,诸如郝继霖、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张大千、梅兰芳、陈百玲等艺术界工匠大师,挖掘他们内蕴的精益求精、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等精神品质。(4)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内学者对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关注始于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章文(2015)、刘姣姣(2016)、黄珂琤(2017)、席彬(2019)、李俚(2019)、吴文科(2019)等开始逐渐关注艺术类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将其视为艺术类人才社会生存的需要、提高艺术人才设计能力与品质的需要。同时,上述学者也指出工匠精神在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缺位”现象。

国外学者W. S. Goodnough(1903)上世纪初已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他认为工匠精神应尽快纳入应用型人才教育之中,艺术类人才也不例外。到新世纪前后,Lewis Hill(1985)、M.J. Platts(1995)、Stephanie Buck(2001)、Sven Dierig(2006)等对艺术类人才培养中嵌入工匠精神进行探讨,尤其是近十年来,Diana Wylie(2010)、Kevin Volans(2016)、Dan Xiong(2019)重点研究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路径与教学改革。

二、研究述评

从现有成果看,学界对工匠精神研究已成为主流话题,当前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仍旧存在学理支撑和学术创新相對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工匠精神的解释和阐述,深入研究艺术类人才的成果相对较少;二是现有成果对如何培育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存在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对如何有针对性的培育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我国当前及未来对高水平艺术类人才的紧迫需求不对称,再次说明该选题意义之重大。

因此,从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现状来看,进一步深入还需立足我国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软实力培育,尤其是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力图以工匠精神为主线提升艺术类人才品质素养,在挖掘艺术界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创新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深层次问题。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对艺术界工匠精神的深度挖掘,根据研究对象划分为:人物平生篇、史事典故篇与作品工艺篇;其二,分析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约束条件与合作条件;其三,探讨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策略,初步考虑从推广传承、文创传承、交流传承以及体验传承四个方面着手,其研究思路与发展趋势图如下所示:

三、研究展望

应用型艺术类院校在今后人才培养中,需立足于艺术类人才软实力培育缺位的难题,尤其是工匠精神等艺德艺品的培育,艺术类院校教科研工作者也应该在挖掘艺术界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拓展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诸如以工匠精神为视角考察我国艺术类人才内在软实力培育的难点问题,分析工匠精神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结合当前人民群众对艺术产品的需求愿望,提出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机理;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探明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约束条件以及最优化合作条件;立足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借鉴国内外艺术类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等。

总结而言,结合当前我国对艺术类产品的高品质需求背景,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应紧紧围绕如何培养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这一中心命题展开。概括而言:立足一个现状——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痛点、难点、堵点;分析两个条件——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约束条件和合作条件;采取两大创新策略——制度借鉴和技术支持;实现一个目的——实现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的有效培育。

参考文献:

[1]张凤蓉.从故宫珍藏缂丝精品谈我国缂丝工艺[J].丝绸,1992(01):50-52+65-5.

[2]胡化凯.先秦社会对工匠技术的态度[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3(04):40-44+65.

[3]金子敏,刘沛.经编织物图案设计的工艺性与艺术性[J].丝绸,1999(01):37-39+5.

基金项目:2020 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2020SJA2293)。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工匠精神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