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鉴今 古为今用

2021-02-18 23:47马园萍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六国论论点议论文

马园萍

议论文是高中学习中一种最常见的写作类型,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语言精练、有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而高中学生社会阅历浅、思维简单,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往往出现思维单一,论证缺乏逻辑性,说理缺乏力度的问题。

语文课本是学科专家们投入了极大精力,经过数十年、几代专家的研究,集体智慧的结晶,选择的文章内容大都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语文课本是宝藏,我们不仅要把语文课本当作经典的阅读素材,学会阅读,更应该把它当作写作的范本,有意识地借用模仿,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学会写作。部编版语文课本文选择的内容学样式丰富,其中选择的古代议论文更是多样而经典,用心学习揣摩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的议论文说理逻辑性强,深刻而又力度,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观点明确、语言精练,言之有力

部编版课本上册所选课文《劝学》,作者荀子开篇就提出中心观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门见山说明学习的重大意义,言语掷地有声;韩愈的《师说》也是同样,开篇第一句便是“古人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话语铿锵有力,开篇摆明自己的观点;再到下册苏洵经典的政论性文章《六国论》更是一上来就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阐明作者认为的六国破灭原因,观点明确,毫不拖沓,读来让人顿觉力透纸背。

学习语文课本中经典的古代议论文,细心体会、总结,学生会发现古人经典的议论性文章大都开篇就阐明自己的观点,且语言精练,言之有力。在学生学写议论文的过程,教师应反复强调这一点,让学生在平时习作中多加重视,议论文开篇不能芜杂,应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语言应尽量简洁而又力度。

二、论证方法丰富多变,论之有力

《劝学》在第一节提出中心论点后,第二节采用正面设喻的论证方法,从“青”“冰”两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可以改变、提高,比喻人可以通过学习,取得进步,到輮“木”为“轮”强调后天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作结,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观点:学不可以已。第三节反复设喻,连用五个比喻:“登高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说明善于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性,顺理成章得出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结论。第四节使用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学习要积累、坚持、专心。

《师说》在第一节提出中心论点,简要说明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原因、从师的标准后,第二节主要采用了三组对比: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做法的对比2、“士大夫爱其子”与“于其身”做法的对比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的做法对比,通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讽刺了当时社会轻视师道的风气,批判性强而有力,引人深思。第三节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举了古之圣人“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例子,引用了孔子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有力论证了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六国论》在第一节提出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后,第二节主要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将“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这,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相对比,得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的结论;又将诸侯祖先取得土地的不易与诸侯失土地如弃草芥相对比,说明秦国欲望得不到满足,“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又采用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祸患,只能使祸患更加严重。第三节采用事实论证的方式,从齐、燕、赵三国破灭的结果分析三国灭亡的原因,有力地论证了其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丧”。

以上经典古代议论文,均论证方法多样而富有变化,学习语文课本中经典的古代议论文,认真总结、反省,提示学生在论证中应采用多样的论证方式,加上合理安排、精心构思,能够很好地增加论证的深度,使文章的论证严密而又有力。

三、论证结构逻辑严密,证之有力

《劝学》全文围绕“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第二节指出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第三节分析学习的作用,其作用在于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发展得更好;第四节在说明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学习时就要积累、坚持、专心。在部编版教材下册中的《谏太宗十思疏》采用的也是这种层层增进的结构方式,第一节先提出中心观点:君主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第二节论述为什么思,第三节写思什么。两篇文章条理都十分清晰,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论证有力,属于层进式的结构方式。

《师说》和《六国论》两篇文章的大致结构相同,都采用了分论点的方式,属于并列式的结构。《师说》在第一节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后,在第二节和第三节提出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批判了当时轻师的社会现象;第二个分论点:“圣人无常师。”引用圣人從师的态度,进一步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一节写明了本文的写作缘由。《六国论》也是第一节提出中心论点,不同于《师说》的是,《六国论》第一节还直接提出了本文的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围绕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证,第四节和第五节是总结全文,呼吁统治者以史为鉴,点明写作目的,借古讽今。两篇文章结构都很完整,与《劝说》不同的论证结构产生了不同的论证力量,引导学生稍加区别,就可以体会到他们的不同,能够让学生加强理解。

我们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可以发现,现在的议论文大致还是以上两种结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细心体会,比较异同,不同可以增加感受,而且在写作过程加以模仿、练习,可以增强学生议论文写作结构逻辑的严密度,让论证更有力度。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应当是我们学生写作的“源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学习课本中经典的古代议论文,揣摩这些文章提出论点的方式,论证的方法,论证的结构,可以让学生文章的观点更加明确,增强论证逻辑的严密度,让论证变得更为有力而深刻。

猜你喜欢
六国论论点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