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2021-02-18 23:47康朝美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教育模式心理健康

康朝美

摘要: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境,很多青壮年会外出务工,受到时间、住宿、教育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子女只能留守家中,无法跟随父母外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留守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与普通学生相比,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更容易产生消极、负面的心理,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教育。本文主要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现如今,我国留守学生数量持续增长,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所以留守学生普遍缺少照顾和关爱,容易产生孤独、自闭等负面心理。虽然一些留守学生会由亲戚或隔代长辈照顾,但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很难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关怀和监护也不充分,导致留守学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在留守学生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教师应该深入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常见的心理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构建完善的教育模式,确保留守学生也可以健康成长。

一、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情绪容易消极

留守学生普遍由家庭中的亲戚或隔代长辈照顾,父母长时间外出工作,与学生的交流较少,即使有其他的监护人,也可能没有时间照顾学生,对学生的关怀较少。或者因为是隔代家长,所以与学生的代沟较大,缺少教育能力,很难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学生缺少关爱,进而出现孤独、自卑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时会引发心理疾病。

(二)认识能力不足

很多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和对事物的认知都来自于父母,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留守学生的家长没有时间与学生相处,所以学生无法通过家庭教育获得知识和经验,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仅内心会变得敏感脆弱,同时也会养成很多不思想[1]。由于没有父母作为榜样,学生很容易产生观念偏差,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容易出现享乐、攀比、自私等错误的观念,甚至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导致学生出现斗殴、逃学、偷窃等违规或不法行为,或养成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

(三)缺少社交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做好引导和教育,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或生理上的问题。很多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很容易出现自卑的情绪,造成学生不善于与他人交流或者抗拒与他人交流,在生活中缺少安全感,很难融入班集体。因为与完整的家庭相比,留守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落差,进而产生嫉妒、自卑等情绪,影响学生的正常社交。

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一)促进家校沟通,改善家庭教育

留守学生心理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教师要认识到留守学生的特殊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构建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落实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应该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一方面,要提升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使父母可以将子女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尽可能减少共同外出的情况。如果学生处于单亲照顾或亲属照顾的情况,则父母应该多空出时间与子女沟通,在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也应该多关怀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2]。尤其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与子女联系,教师应该成为父母和子女沟通的较量,为留守学生提供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要及时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的状态。另一方面,节假日可以根据学生父母的工作情况组织亲子活动,大部分工作都会在劳动节、中秋节等节日放假,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中参加亲子活动,增加父母个子女沟通的机会,使子女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辛苦,增加学生的感恩心理,使学生可以理解父母、努力学习。

(二)提升教育水平,开展心理援助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为此,可以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在档案中记录学生的基础信息、父母的联系方式、工作情况等等,确定学校中留守学生的数量,完善资料数据库,并且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档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然后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分析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和潜在的心理问题,然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学校应该重视留守学生的教育辅导,不仅要重视文化课程的辅导教学,还要加强心理辅导,积极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包括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开设心理咨询室等等[3]。在课程中,教师主要对心理调节、压力释放、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教学讲解,积极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在出现消极情绪或负面心理时,及时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

(三)深入学生日常,了解学生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开展关爱活动、捐赠活动、亲子活动之外,还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融入到集体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包括春游、运动会、文艺表演等等,通过丰富趣味的活动来促进留守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信任感,以此来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要关注留守学生的日常行为动态,如果学生出现斗殴、争吵、攀比等不良行为,教师要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应该建立学生心理监测制度,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不应该采用强硬的手段,应该倾注更多时间、精力,多了解学生的需求,解决学生物质或精神层面的需求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购买一些文具、玩具作为奖品颁发给日常表现良好或學习优异的同学,以此表示鼓励和支持,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和认可。

结语:

综上所述,留守学生普遍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所以很容易出现消极情绪,而且认识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比较薄弱。根据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还要开展心理援助,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确保留守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令扶国.在核心素养下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课外语文,2020,000(009):P.141-142.

[2]卞丽娜,张亮.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00(011):83-84,89.

[3]郭智.浅议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渗透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2021(2015-7):111-111.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教育模式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