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研学旅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21-02-18 03:16程琪王育峰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双减素质教育

程琪 王育峰

摘要:“双减”政策在对校外培训行业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也给我国刚刚起步的研学旅行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双减”政策解放了K12群体中小学的闲暇时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为本地短途研学旅行开辟了市场,教培行业的转型在给研学旅行行业带来大量人才和资本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研学机构只有不断优化研学旅行产品、拓宽与教培行业的双向互通渠道、加快建立行业品牌,才能够把握机遇直面挑战。

关键词:“双减”政策;研学旅行;素质教育

2021年7月24日,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随后,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配套政策。"双减"政策旗帜鲜明地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在“双减”政策落地、学科类校外培训被全面减压、学生节假日时间被大量释放的大背景下,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研学旅行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国家高度重视研学旅行的发展。研学旅行是“旅游+教育”的一种新兴市场形态。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首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将研学旅行定義为“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并且提出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的主要任务,把研学旅行定位于立德树人的国家战略高度。2019年10月,“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以增补专业的形式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标》,开始培养专门型人才。

我国研学旅行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研学旅行市场的主体是“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阶段的中小学生。根据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54亿人,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3994.90万人,研学旅游市场的目标主体规模超过2亿人口。

研学旅行模式逐渐受到市场的认可。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我国研学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64亿元。根据携程发布的《2021暑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休闲亲子游、研学旅行体验成为暑期定制游的主流。2021年研学旅游产品较2020年暑期增长超过650%,研学类产品搜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倍以上。

二、研学旅行的发展机遇

1.“双减”政策为研学旅行创造了时间条件

“双减”政策以及各地的实施细则明确要求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一政策为研学旅行的开展创造了时间条件。原本被学科培训占据的双休日、小长假和寒暑假的市场被政策手段限制,而我国大量双职工家庭,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需要有其他形式的填补,研学旅行作为寓教于乐的“旅游+教育”形态,体现出了市场替代品的优势价值。

2.新冠肺炎疫情下本地研学旅行凸显差异化优势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性负面影响至今仍未消退,旅游行业作为人员流动性大的服务业首当其冲受到深刻的影响。由于出境游业务的全面萎缩,跨省游业务由于疫情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本地线路的拓展成为很多旅游机构的选择,但是本地线路的营收能力普遍较差,消费者对本地旅游资源相对比较熟悉,对价格比较敏感度比较高。

研学旅行的主要受众是中小学生,由于中小学的生活自理能力有限制,绝大多数的研学旅行项目均为本地或近郊的旅游产品,甚至是半天的“微旅行”,符合疫情防控下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研学旅行项目通过对旅游产品教育元素的融入,对旅游资源进行了重新赋能,消费者对教育类旅行产品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使得此类旅游产品的利润率也有较好的保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研学旅行的优势就逐渐凸显了出来。

3.“双减”政策下资本和人才的流入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 “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这一政策的出台势必会带来大量社会资本从学科教育领域的快速撤离、大量的学科类培训机构面临着转型、大量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业人员也将发生人才的流出。那么,转型成为研学旅行机构是当前政策环境下的一种有益尝试。研学旅行将吸纳一部分溢出的资本、人才,对行业而言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三、研学旅行面临的挑战

1.教育观念尚未完全转变

“双减”政策是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向、模式和实践的一次重要的政策引导,其中体现了新时期教育观念的贯彻和指导。但是,家长甚至是教育者,其思维中“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还没有能够彻底的转变过来,对于研学旅行的价值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不同年龄家长之中,更体现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域的人群中。

2.研学旅行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教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在很多从业者和教育者的观念中,还把研学旅行和传统的中小学春秋游做简单的等同。对K12阶段学生的旅游行为习惯以及对家长的消费心理的研究尚未完善。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研学旅行市场缺乏高质量的个性化产品。

3.教培机构转型带来的行业竞争压力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约有70万教培机构、1000万从业人员,在

多的学生及家长客源,能够促成从“学生”到“游客”的转换。一大批具有成熟教育经验的从业者即将进入研学旅行行业,这将对传统的研学旅游机构及从业人员带来较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

四、研学旅行发展策略建议

1.优化产品:充分发挥旅游的素质教育功能

优质的研学旅行产品是在竞争逐渐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寓教于乐的研学旅行产品能够对教育培训产品起到一定程度的替代品作用。江西滕王阁的“课本游”产品将语文课标中的必修课文《滕王阁序》相关文史常识与旅游进行深度的融合,在放松身心开展研学活动的同时,对相关的文化背景、文言典故进行了有机融入,使参与者对课本内容有了一次深刻的感性认知。英语研学微旅行项目,将常规的旅行项目进行变革,采用全英语的导览讲解方式,一方面吸引了众多以练习英语听说为目的青少年参与者,一方面也解决了全球疫情影响下涉外英语导游的工作机会问题。研学需求的挖掘与研学旅行产品的创新是当前研学旅行发展的第一要务。

2.拓宽渠道:与教培机构进行战略合作谋求双赢

当前政策环境下,教培机构正面临着深刻的转型期,而教培机构所积累的大量的学生和家长资源与研学旅行的目标受众高度一致,具有很强的资源互通性。教培机构的专业教师往往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学科素质,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资格考试,能够较快的转型为研学机构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同时,专业研学机构能够提供标准旅游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流程和从业资质,与教培机构进行合作,形成共赢的新型合作体,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力。

3.塑造品牌:打造具有行业号召力的研学旅行品牌

与传统教培行业相比,目前国内研学旅行领域还没有产生具有行业号召力和品牌溢价能力的强势龙头企业出现,研学旅行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研学旅行机构品牌意识已经具备,但强势品牌尚未形成。而教培行业经过资本的多轮扶持,在品牌孵化领域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已经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渠道。双方在品牌建设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合作空间。

无论是学校教育、校外教育还是研学旅行,其根本目标应该是立德树人。一味的追求学业成绩的弊端已经通过“双减”政策的出台,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加以诠释。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寓教于乐、开阔视野、有益身心的新型旅游形式,只有端正初心,将立德树人、素质培育作为发展的准绳,把握“双减”政策的机遇与挑战,才能够迎来行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倪闽景.落实“双减”,该如何作为[J].上海教育科研,2021(09):1.

[2]薛兵旺, 杨崇君. 研学旅行概论[M]. 第一版.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20.

[3]甄鸿启, 李凤堂. 研学旅行教育理论与实践[M]. 第一版.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20.

[4]張惠娟. 中办国办公布“双减”政策[N]. 人民政协报,2021-07-28(009).

作者简介:

程琪(1989-),男,上海市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文旅融合。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双减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