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021-02-18 03:16刘祚梅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深度学习

刘祚梅

摘要:观察当代语文教学现状,越来越多的学生乃至老师对碎片化的快速阅读青睐有加。一方面,网络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追求“碎片化”的“速成式”阅读,另一方面,诸多青年教师也成长于“碎片化阅读”背景,故而在“碎片化教学”的路上越走越远。但是,这种貌似高效的“碎片化阅读”带给我们语文教学的伤害却是深远的。这些支离破碎、似是而非的所谓“精华”,往往是“残羹剩饭”,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规避“碎片化”学习带来的弊端,需要我们结合“整体性”阅读的思维和“深度学习”的理念,合理运用当代优质网络资源,筛选、整合、探索出适合当代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整体性阅读;深度学习;语文教学策略;优质网络资源

在今天这个网络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花最少的时间,干最多的事”似乎成了很多人奉行的准则,“5 分钟读完一本名著” “10 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的快速阅读如今正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学生乃至老师青睐于碎片化的快速阅读,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方面是当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范围很是广泛,另一方面,在中考、高考的应试背景下,学生和教师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进行“整体性阅读”和系统性教学,“碎片化阅读”耗时短,并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快速提升语文成绩。于是,能够“速成”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就格外受到欢迎。

但是,教师一旦长此以往依靠这样的阅读方式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则无异于揠苗助长。很快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进入瓶颈,乃至于死胡同,因为学生缺少“整体阅读”给予的系统化的滋养和思考。学习过程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到的知识往往是应试的材料而不是成长的养料。这样培养出的只能是应试的人而不是思考的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规避“碎片化”学习带来的弊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与先进理论深入思考。在此,我们结合“整体性”阅读的思维和“深度学习”的理念,探讨如何合理运用当代优质网络资源,寻求适合当代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 培养整体性,主题式的阅读教学思维

语文课堂碎片化教学向学生传递的是零散、无序的知识。虽然内容越教越多,似乎越来越丰富,但大多是不完整的,是信息的大量泛滥。怎样将多而杂的教学内容条分缕析地规整好,需要我们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而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必须要有整体性的思维。

(一) 坚持“整本书”式阅读教学理念

笔者在参加一次南昌市中学语文研讨会上得知,面对中考卷名著阅读部分分值从6分提高到10分的改革,众多师生都格外焦虑,故而大谈特谈名著阅读部分的教学方法。其中南昌市第二中学的责任老师在总结研讨会的过程中指出:“名著阅读部分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读完整本书,但我们知道当下情况是不太允许的,即将到来的中考不会给我们时间去读。所以中考冲刺阶段怎样去教名著阅读?我们老师该怎样截取“精华”以备学生中考?我认为如何努力其效果都不会太理想,因为名著阅读部分出题太细,没有读完整本书的基础,怎样谈策略与“精华”都是徒劳……”确实,备考冲刺阶段,我们可以取其“精华”“5 分钟读完一本名著”,但没有基础的“碎片化”吸收,是否能应付全面细节化的出题呢?结果可想而知。

不仅仅是教材的名著导读部分,就教材的阅读选篇而言,考虑到选文篇幅过长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编者选篇往往是节选名篇段落或是名著单篇,所选题材相较于原著是零碎的,所以课堂所学的作品有诸多的不完整性。故而在教學过程中,一线教师需要有“整本书阅读”的思维,将课文中未涉及原著的要点及时给学生作出系统性补充,或推荐学生尽可能的阅读原著,以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作品。

(二) 习惯“主题整合”式阅读教学方法

部编本教材的编写建立了“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也注重单元主题的整合。整个阅读倡导“1+x”阅读模式,即一个主题,“x”篇阅读 。“主题整合式”阅读思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体现得更为明确,比如《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为“青春的价值”,单元课文不管是诗歌,还是小说,甚至单元任务都在阐述“青春的价值”的主题。其中单篇课文的学习提示也会有相关课外阅读篇目的推荐,比如说,第一篇课文《沁园春·长沙》的学习提示中就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很多诗词都能引发我们对青春的思考”,并推荐课外阅读篇目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周恩来《赤光的宣言》、朱德《太行春感》等。基于教材的特点,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围绕单元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工作,笔者在实习期间处理的相关工作就有:整理打印学习提示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发予学生阅读,辅助“青春价值”主题原创诗大赛开展并设计主题墙报展,辅助《百廿芳华,诵歌青春》诗文朗诵会的开展等。

“主题整合”式阅读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主题的进行多维度学习与思考。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坚持“一个主题,多篇发散”的理念,引导学生多读多看,以达到思维的延伸,视野的开拓。

二、 培养深度学习,追本溯源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堂碎片化教学,没有明确的知识体系,是因为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习只限于表层的现象接触与理解,缺乏深层思考与理性分析,整个教学过程停留于信息的大量冲击,没有有效的方法将其串连起来,因而语文课堂所应形成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提升无法达成,也就谈不上语文课所应有的激荡情感、启迪生命之功能可言。

要破除碎片化学习带来的弊端,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引领学生深度学习,追本溯源。只有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学习知识并善于挖掘知识的成因背景,能够结合实际思考分析与延伸,把知识学深学透,才能自成体系且灵活运用。深度学习是一切体系框架之基础,只有把基础打牢,不浮于一切碎片知识点的表层,才能有构建知识系统之说。

比如某知名老师在《雨巷》的教学过程中,对其意象做了深入的解读:“细雨”藏愁, “丁香”结愁。其中对“细雨”用了古人“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解读其深意。“丁香”用了“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来解读。从溯

三、培养课程开发,资源整合的教学能力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碎片化教学,是缺乏对碎片化资源重聚的处理能力。现在网络信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图片、视频、电子阅读等各种快速阅读的形式一方面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挑战,是碎片化学习现状的成因,另一方面却又是提高学习效率、改变学习方法的机遇。存在即真理,主要看我们怎样选择与利用。

某知名语文老师在“缅怀袁老”的语文活动课上,放映了中央一套《典籍里的中国》的节目《跨越300多年的握手》的视频,让同学们了解宋应星、袁隆平的伟大成就,引领同学们关注科学,刻苦学习,培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抱负。某老师在引领同学们学习近现代革命文学作品时,带领同学们观看当下热播的《觉醒年代》,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近现代人民的奋斗史,感受那个时代的思想,了解孰为真正的爱国心,更为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优质的影视资源是可以为语文教学增添光彩的,但资源泛滥的时代,需要一线教学工作者细心筛选与合理运用。比如说,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出来后,网友们直呼:全国3/4的语文卷作文,一部《觉醒年代》就可以解决。确实,《觉醒年代》是拍得很成功的一部历史还原剧,其中包含的诸多内容与思想,今年大多数高考作文都能从其中找到写作灵感,但怎样寻点切入,也是考验学子们的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所以说再好的资源也只是学习的工具,如何学习、能学到怎样的程度还得靠老师积极引导及学生的深入思考。

面對碎片化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碎片化现象,我们为此感到担忧,但更艰巨的任务是要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应对碎片化资源的任意泛滥,引领学生在微资源的学习下形成系统的架构,从碎片化的现状中找到贯通相关碎片化资源的手段与方法,拾起语文课堂教学的串珠之线,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此路且长,我们当且行且思。

参考文献

[1]曹建强.谈“碎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23):72.

[2]刘洋.莫让碎片化阅读“碎化”语文教学[J].课外语文,2019(24):136+138.

[3]王祖明.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7(19):23-25.

[4]苏艳萍.深度学习:改变语文阅读教学“碎片化”现象的必由之路[J].中学语文,2016(10):26-28.

[5]方小凤,陈海深.整体性视野 梯度式建构——例谈解决语文“碎片化”教学的设计思想[J].语文月刊,2015(07):13-15.

[6]刘晶瑛. 碎片化阅读对高中阅读教学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碎片化阅读深度学习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民办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的生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