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剪纸课

2021-02-18 03:16张灵芝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趣味教学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张灵芝

内容摘要: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这种镂空艺术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在生活中應用极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表达了基层百姓的社会认同、道德观念、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它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和发扬剪纸艺术,是当下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剪纸传承 激发兴趣 因材施教 趣味教学

一张纸,一把剪刀,在一只手的巧妙操纵下,瞬间生成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图案。剪纸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光华绚烂的明珠,它传承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代表着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下,我们把剪纸这门艺术移植到课堂,就是想撒下艺术的种子,培育更多的剪纸能手,把这项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一、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激发其学习兴趣

1.展示优秀作品

要想使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兴趣,首先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上这门课程。为此,我事先把搜集整理的一些优秀剪纸作品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看。我首先展示的是一张艺术家刘立宏创作的《八骏图》剪纸,八匹骏马在纸上奔腾,一匹匹精神矍铄,鬃毛竖立,浑身肌肉结实有力,还意外地设计了眉毛,眉下的马眼炯炯有神。同学们一下子就被这张剪纸震撼了,一个个发出啧啧惊叹。我又展示了一张蚱蜢图,一只蚱蜢把足伸向南瓜花的花蕊,花朵有颤威威有不胜娇弱之态,蚱蜢足上的毛刺纤毫毕现。还有一幅蝴蝶玉兰图,半开的玉兰用阴剪,展翅的蝴蝶用阳剪,整个画面鲜活灵动,惟妙惟肖。这几张图,勾起了孩子们埋藏在内心的对艺术的热爱,从他们夸张的惊叫和闪亮的眼神里,我知道,他们学剪纸的兴趣被吊起来了。

2.剪纸的历史和未来

有了兴趣,还要让孩子们了解一下剪纸的历史。我告诉他们,在西汉蔡伦发明纸张以前,人们已经在金箔、皮革、树皮、布帛上,或雕或剪或镂,形成各样花纹,这就是剪纸最早的存在形式了。纸被发明以后,剪纸艺术正式出现,新疆墓葬考古时,曾出土过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剪纸。

剪纸艺术经过唐代的大发展,到了宋朝,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专业手艺人,剪纸也被广泛应用,烧窑时作陶瓷上的花样,用于皮影戏的制作、蓝印花布的制作等。到了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走向成熟,民间艺人众多,在灯饰、刺绣、家居、婚丧嫁娶等方面,剪纸被广泛应用。这个时候,起源于民间的剪纸,也逐渐被贵族和宫廷接纳,剪纸渐渐成为一种全民艺术。

二、让学生从实践入手,从模仿剪到创作剪

1.因材施教,从简到繁安排课程

给初中生上剪纸课,考虑接受能力,我先从稍微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起,让孩子们从熟识的事物入手,剪双喜,剪窗花,剪青蛙、蝴蝶和蜻蜓。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把纸折叠,固定,然后用铅笔慢慢地画出图形轮廓,画的时候,我提醒他们注意事物的特征,青蛙眼睛大,嘴大,可以夸张些,后腿用力,线条要直些,身体滚圆,弧度宜饱满。孩子们一步步在我的提示下操作着,一个个兴趣盎然,有动手能力强的,很快就剪好了,我就让他们帮助和鼓励动作慢的同学。对于艺术表现力很强、天赋较高的同学,我就给他“加码”,增加作品难度。一堂课下来,大家都收获了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2.自主设计,发挥学生创作力

要学好剪纸,就得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设计能力,不能仅限于模仿,随着教学的深入,我就开始引导他们自行创作了。

要自行创作,就得有相应的观察能力和整合能力,得有抽象的提炼艺术画面的能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一双眼睛。为了能剪好花草,我把同学们带到教室外,带他们在校园里观察一片叶的姿态、一朵花的形貌,观察它们在风中摇曳的情态。打算剪小羊时,我就专门下载了小羊的相关视频,用教室的投影仪放给孩子们,让他们琢磨小羊吃草的姿态、卧倒的姿态、同伴们亲昵和争食的姿态。

那些动物植物的形态印在孩子们脑海里,创作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依据和信心。  我的同学设计了一幅双羊图,一左一右对称的两只小羊,分别抬起一只前足,两足相抵,羊头后转,两对羊角中间,由一朵怒放的团花连接。两只小羊嘴里,分别衔着一支带叶的小花,小羊身上,还根据羊毛旋涡的形状,巧妙地设计了螺旋状花瓣,整幅画灵动秀美,活泼可爱,孩子和我都很有成就感。

有的同学设计的一个“福”字也非常巧妙,他首先在纸上画了一个扑拙的“福”字外形,内里填充了三朵牡丹,牡丹有怒放的,有半开的,还有一支花苞伸进福字左上角的那一“点”中,左上边的“口”字里,设计了一只翩翩的蝴蝶。剪刀配合刻刀,花瓣用锯齿形镂空,整个画面庄重大气,花团锦簇中透着满满的富贵祥和之气。这幅剪纸参加比赛,获得了集团校一等奖。

三、从生活出发,让剪纸成为一种艺术

几堂课下来,孩子们已经爱上剪纸了,就连几个自认为“笨手笨脚”的孩子,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花样。为了巩固孩子们对剪纸的热爱,我重点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1.结合节庆、时令设计课程

为了增强剪纸的吸引力,我做的课程设计都跟节庆、时令相衔接。比如,新年来临,我就教孩子们剪“福”,剪“春”,剪胖娃娃放鞭炮等一些祥瑞题材。去年寒假前,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一款“立马封侯(猴)”,一匹骏马身上站立一只猴子,“猴”谐音“侯”,有很好的寓意;让小羊和鸡组合,为“(鸡)吉(羊)祥如意”;蝙蝠、鹿、老寿星、喜鹊组合,寓意“福(蝠)禄(鹿)寿喜”。我鼓励孩子们把剪纸贴在教室的窗户上,贴到自家的门上和墙上,营造出新年喜庆气氛的同时,孩子们也不自觉地把剪纸艺术融进了生活。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

积极地组织各种活动,号召同学们参加各种展览和竞赛,也是培养创作积极性、拓宽眼界、培养鉴赏能力的一种方法。为此,我们学校专门成立了剪纸社团,班级也成立了兴趣小组,在我的带领下,定期开展一些活动,把孩子们的作品张贴在专门的展板上,给作品优秀的孩子们颁发奖品。同时还让他们“走出去”,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美术比赛活动,参加市里和省里举办的艺术节,提高了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剪纸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走进校园后,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还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专注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而且,紧张的初中课程里,孩子们在剪纸课上得到了空前的放松和欢乐,既丰富了学校生活,又推广和普及了我们一千多年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剪纸大全》徐姝彦编著

猜你喜欢
趣味教学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趣味拉丁之斗牛舞教学实践研究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