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2021-02-18 03:46金晓霞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鲁迅小说

金晓霞

[摘 要]鲁迅笔下有许多的悲剧性的女性人物,她们在封建礼教与时代洪流被苦苦挣扎,最终被吞没,如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以及爱姑。她们悲剧人生的诚心源于每个人在社会固有的文化特质下助纣为虐以及自身不知反抗或放弃抵抗的奴隶意识。

[关键词] 鲁迅;小说;女性形象

魯迅先生的小说剖析人生百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现实,成为了最具力量的一种文字载体。鲁迅先生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写道:“我的取材,多来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鲁迅先生无疑是具有预见性的,他用敏锐的目光,凌冽的笔锋,刻画出一个又一个生动形象的人物。而鲁迅将目光放在了当时中国最底层、最没有地位的妇女身上,因此,造就了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

一、人物形象分析

(一)孤寂悲苦放弃反抗的单四嫂子

《明天》是鲁迅先生首部表现女性命运的小说,收录于鲁迅小说集《呐喊》。单四嫂子前天丧夫,靠着纺棉纱的技术养活自己和三岁的儿子宝儿,日子清苦,宝儿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可是,宝儿却病了。文章一开始就是单四嫂子抱着宝儿坐在床沿上,心想着自己已经求过神明,也许过心愿,宝儿的病很快就会好了,如果还不好,就去找何小仙。在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单四嫂子身上的封建愚昧,可以说,正是这种封建迷信思想,断送了宝儿的生命,也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二)封建愚昧通过死亡获取解脱的祥林嫂

祥林嫂应该是鲁迅笔下我们最为熟悉的女性角色,也是女性觉得命运最为突出的一个角色,是最为典型的农村妇女角色,可以说通过这个角色,似乎能看到当时的中国农村悲剧妇女。

从《祝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祥林嫂的个性善良、勤劳,同时又愚昧不堪,以及思想的麻木。祥林嫂勤快善良,在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她逃到了鲁镇打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的生活。她在鲁家打工时,什么活都抢着做,鲁家的人也很喜欢她。那个时期的祥林嫂脸上总是挂着笑,因为通过劳动获得的成就让她感到喜悦。可是,没过多久,她的婆婆将她抓回去嫁给别人,祥林嫂不愿再嫁,可是抵抗不了,背上了“不守节”的骂名,这成为了她悲剧人生的推手。

(三)追求自由独立但没有完全独立的子君

子君是鲁迅小说《伤逝》中的女性角色,这篇小说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子君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五四”运动狂潮下的女知识青年,她敢于冲破森严的封建礼教,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这样的女性角色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光辉闪耀的,可是,这种幸运中又包含着不幸。

子君挣脱封建的礼教,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与涓生走入婚姻的殿堂。可是在婚姻后,子君似乎被封建妇女的思想所感染,不再学习新的思想,固步自封,甘愿当一位贤妻良母。可是,对于涓生来说,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妻子。最后涓生放弃了子君,子俊绝望悲苦,只好回到封建的家庭中,在无爱的余生中郁郁而终。看似具有进步思想的子君,最后还是步入了封建妇女的道路。

(四)力争反抗却徒劳无功的爱姑

爱姑是鲁迅小说《离婚》中的女性角色,她虽然是农村妇女,但是通常也会将她归纳到城市妇女之中,因为在物资上,爱姑的家庭在农村中称得上富裕,在精神上,也没有农村妇女那般的愚昧无知,是鲁迅笔下最具有反抗净胜的农村妇女形象。

爱姑虽然是鲁迅笔下最具有抗争精神的女性,可是,在本质上还是封建妇女。她所要抗争的不是为了离婚,而是为了不离婚。丈夫对她不忠,夫家对她不义,她想的还是不离开这个家,甚至为此不惜奋死相斗。斗争精神固然是值得钦佩,但是斗争的目的却是可笑的。在夫权至上的时代,爱姑一切的抗争都是白费。

二、人物悲剧性成因

(一)社会固有的文化特质

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祥林嫂的惨死没有凶手,不是鲁四老爷造成的,也不是鲁妈等人故意逼死她的。这些人不过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当时的文化特质下的正常做法,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直到最后,他们也丝毫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一些行为将祥林嫂往悬崖上又推了一把。他们的行为是用自身的身份织成一张大网,将祥林嫂包围在里面,然后不用动手,在其中的祥林嫂就会自我崩溃。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害人者,又都是受害者,真正一成不变的害人者是当时的文化特质。祥林嫂在这张网中没有一丝人性尊严,透不过气来,仅仅剩下最基本的求生憧憬。鲁迅先生的小说中,这种封建的文化特质充斥其中,整个社会受到这种思想文化的禁锢,即使有人想要反抗改变,力量都过于薄弱,最终徒劳无功。

(二)自身的奴隶意识

从受害者的角度上看,她们看似是在反抗,子君学习新的思想,冲破爱情的困境;爱姑为了婚姻奋起反抗。甚至是祥林嫂,也通过捐门槛的方式来救赎自己的灵魂,这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但实际上,这种反抗不过是在无意之中维护并加强封建礼教。她们从小就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所做的事情都遵守着这种逻辑在一步一步地进行,即便是反抗意识强烈的子君和爱姑,一个在婚姻中也沦为了典型的妇女,不思进取,一个反抗的目的却是为了不离婚,为了颜面而选择在破碎的婚姻中将就。她们始终都没有抛开传统的包袱,灵魂与骨子里就是一种奴隶意识。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惨命运的造成因素虽然看似各有不同,比如单四嫂子是因为儿子的离去,祥林嫂是因为“不守节”骂名对于精神的打击,子君是因为在无爱中郁郁终生,爱姑是因为离婚而抗争失败。但其实归根结底,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悲惨命运都是来源于主观和客观两点,客观上,是因为当时社会中固有的文化特质,主观上,是自身的奴隶意识。

结语

鲁迅先生的小说深刻反映出当时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当时黑暗社会对普通妇女的压迫与残害进行了沉重的控诉。如今虽已过去近百年难,但看来依旧让人唏嘘不已。鲁迅作品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刻画,源自于他对底层百姓命运的关注,因此本文研究了鲁迅小说对于劳动人民的关注,我们也要在时代中不断反思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可兴.中越现代传统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鲁迅的祥林嫂和吴必素的阿酋嫂比较[J].东方丛刊,2019(01):135-146.

[2]刘文东.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命运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9):112-114.

[3]刘彦伟.论鲁迅笔下的女性观[J].文学教育(上),2018(02):24-25.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鲁迅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孔乙己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文学小说
阿迅一族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