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探析

2021-02-18 06:37鄂奕霏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内科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心血管

鄂奕霏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效果,了解优质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19年1~6月收治的患者58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9年7~12月收治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出院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自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自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

心血管疾病治疗重在预防及控制,因患者病情较重,住院时间较长,护理工作量大,易造成护理质量下降,影响护患关系。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深入改革,護理理念也随之发生改变,优质护理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及心理压力,促进护患和谐,稳步提升护理质量,深受医院及患者好评。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19年1~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5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38~81岁,平均(59.26±8.24)岁;2019年7~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2~80岁,平均(60.43±7.3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病情观察、常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环境护理。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光线充足,保持干净、温馨;在病房内摆放必要的生活设备,放置阅读刊物,丰富患者住院生活;重视患者隐私保护,床位间用帘隔开,为患者创造个人空间,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2)心理护理。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病情及疾病相关知识,详细介绍疾病治疗过程、预后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身对心血管疾病的了解;积极主动和患者交流、沟通,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缓解心理负担,改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3)心功能监测。心血管疾病发病迅速,严重损伤心功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此,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通过心电图全程监视患者心功能,总结心功能变化规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沟通,采取有效救治措施。(4)细化基础护理。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科学分工,合理排班,将每天的治疗及护理工作落实到相应责任人,上传下达医嘱,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医嘱,包括晨晚间护理、口腔卫生管理、活动指导、饮食干预及功能锻炼等。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主要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生活质量评分主要包括患者的心理能力、身体情况、社会能力、总体健康等各项指标,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情况越好。不良事件包括输液管道滑落、压疮、摔倒等。护理满意度分析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24.0软件,此次研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χ2值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值检验,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得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得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出院时,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21例(36.20%),一般满意25例(43.10%),不满意12例(20.69%),满意度为79.31%(46/58);观察组满意36例(60.00%),一般满意21例(35.00%),不满意3例(5.00%),满意度为95.00%(57/6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4)。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复杂,病情严重,具有一定的致残、致死风险,治疗难度大,预后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心血管疾病在接受临床治疗外,还需进行辅助护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预防心血管疾病复发。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现代服务型护理模式,通过热情的服务态度,引导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和患者保持经常性沟通,使其感受到关怀,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高质量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临床心血管内科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绞痛等疾病,多为危急重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也增加了护理难度,这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该研究相比,本研究增加了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细节护理,多种护理模式结合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护理体系更加科学化以及系统化,有效预防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以“患者为中心”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尹丽燕.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16):131.

[2]张伟.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4):181-182.

[3]蔡天娇.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5):147.

[4]秦梦慈,潘瑶,邢洁.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1):76.

[5]王妮.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应用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9):1233-1234.

[6]张艳庆,焦荣霞.优质护理对普外科患者心理健康、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13):2070-2073,2077.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

[8]朱研,李志平.医学研究生应激与抑郁关系及自我和谐中介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6):842-844.

[9]刘国英.优质护理改善心血管内科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价值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3):517-519.

[10]张艳庆,焦荣霞.优质护理对普外科患者心理健康、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13):2070-2073,2077.7FB12FAC-FDC8-4ADA-8210-920B3E7AECA6

猜你喜欢
内科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心血管
精细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洗牙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吃坚果可降糖友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的内科护理项目化课程改革
结核性腹膜炎的内科护理对策分析
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探究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浅析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