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性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

2021-02-22 04:55蔡新元刘秀云
绿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游人互动性小品

蔡新元,刘秀云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1699)

1 互动性景观的内涵

人在景观空间内产生活动,人是活动的主体,景观是活动的载体。景观的“互动性”内涵,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人与人之间在景观空间中产生的互动,第二层内涵是人与景观之间产生的互动。

1.1 人和人之间的互动

丹麦著名的城市设计师扬·盖尔(Jan Gehl)在他的《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总结了人在空间中的活动、社交等行为特点,书中指出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一句关于人们活动特点的谚语——“人往人处走”[1],这句谚语体现了人群的交往互动对人的行为是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中,人群活动越集中、人群互动越多的地方,越能够吸引他人。可见,人在公共行为中,对参与互动是有着心理需求的,一个合适的景观空间,恰恰能提供这样的互动场所。

1.2 人与景观之间的互动

景观本身具有可互动的功能性,人可以在景观空间中发生可以一些互动行为,如对景观进行观赏、游览,以及与景观装置产生互动。心理学上,将人们专注于某项行为从而产生兴奋充实的心理状态称之为“心流”[2],可见,人在景观空间中进行互动,将有利于人们产生愉悦兴奋的心理感受,美国景观大师约翰·西蒙兹提出:“我们规划的不是物质,不是空间,是人的体验。”[3],因此,一个具有良好互动性功能的景观,相比互动性不高的景观,更能够给人良好的游览体验,从而吸引游人,提升景观的参与度。

2 互动性景观的设计方法探索

2.1 “互动性”植物设计

植物是园林设计中重要设计元素之一,植物种类丰富,本身具有生长的动态性,还拥有观花、赏枝、闻味等多重观赏特点,互动性景观中的植物设计,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进行设计。

(1)植物搭配和尺度设计。植物的观赏特性是重要的互动性体现,通过优美的枝叶造型、适当季相变化的色彩、宜人的芳香植物等植物搭配的设置,可形成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群落。尺度上在注重植物层次的同时,近人的尺度更加能提升游人与植物景观的互动性游览体验。同时,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在网络平台上展示自己亲近自然的美好状态,例如近两年来深受欢迎的“网红草”粉黛乱子草,粉黛乱子草花田中,总聚集着无数游人前来自拍打卡,此类具有较高视觉性的植物景观空间,能吸引人们自发地在此进行观赏、拍照,都能够产生良好的景观互动性。

(2)园艺活动设计。随着城市化发展,人们对亲近自然的需求越来越大,景观活动中,越来越多的融入了园艺互动,例如认领种树、农耕体验、瓜果采摘、插花、植物科普识别等。这类园艺活动具有亲近自然、适用范围广、体力要求不高等特点,并且由于具有一定的教育科普意义,尤其适于儿童及亲子活动。

2.2 “互动性”道路设计

园林景观空间中的道路,是整个空间的骨架,游人随着道路路线的变化而移动,道路引导着游人的活动方向,串联起整个景观空间,所有的景观点也是沿着道路布置或通过道路引导的。要提高景观空间的互动性,可以根据人的活动特征,从以下三点出发进行设计。

(1)适当的道路尺度。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一书中阐述了合适的当街道宽度(D)与围合界面高度(H)比D/H为1~2[4]。狭窄或坡度过大的道路,容易让人产生压迫感,产生仓促、难于停留的感觉,迫使游人迅速通行,难以与周边景观产生互动;而过于空旷的场地则让人感到茫然,穿行的人流间因距离过大难以产生互动,也难以提升空间的活力。通常宽度在2~5 m宽的步行道路空间,是让人感到舒适的道路空间尺度。

(2)道路边休憩空间。一条缺少休憩空间的线性道路,人流的活动往往是单一的,人在道路上穿梭,对周围景观的游览会有走马观花的感觉,缺少深度感知。同时,人舒适的步行距离大约为400~500 m,对于儿童、老人和残疾人,则要适当性缩短[5],超过500 m的步行距离,就容易让人厌烦,缺少交流互动的欲望。因此,在重点景观节点或道旁,需要适当地设置路边休憩空间,减少游人道路通行的乏味和疲惫感,提升游人的游览热情。

(3)道路空间的识别性。千篇一律的道路同样会让人产生乏味疲倦之感,在进行道路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级别、景观分区进行道路设计,如铺装的变化、周边标志物的变化等,同时也要避免单一的路旁绿化,做到移步换景,增强道路空间的识别性。

2.3 “互动性”景观小品设计

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们一直在追求如何提高园林景观对人的吸引力,增加游人与景观的互动。根据人和景观小品的互动关系,互动性景观小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具有展示特性的景观小品。这类景观小品不随着人的活动产生变化,与人产生互动是通过人对景观小品的观赏品味。例如有特殊造型、声画、触感、气味等的景观装置。营造这类景观小品,可通过设计,展示小品特殊的艺术性、文化性、趣味性,并合理运用材质,从而吸引游人。

第二类,是具有功能性的景观小品。这类景观小品多通过丰富造型,给人们提供具有多种可能性的活动空间,从而提升景观空间的互动性。运动场地或儿童游乐场中带有游戏、运动性质的景观小品,是此类最典型的互动性景观小品。除了游乐设施这类专门的景观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还可通过例如地形高差的设置、空间的营造,打造富有多功能的景观小品,提高景观空间的活力。

第三类,是对游人的行动产生变化反应的景观小品,如互动式地灯、互动发电单车等,其中一些是通过简单的机械作用,一些是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手段等重科技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呈现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包括LEDs、投影、影音声光变化等,游人的景观体验越来越丰富。

3 2020上海(国际)花展金奖作品《移动花园》中的互动性景观设计分析

2020上海(国际)花展于2020年4月在上海植物园开幕展出,“未来园艺师”展块中设计作品《移动花园》由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设计,获得了金奖。《移动花园》在园区打造了一个精致优美的花境(图1),花境中,设置了2处互动性景观点。

图1 《移动花园》实景

第一个互动点,是在场地内设置了一个造型树盆栽,盆栽下方装设了轨道装置,盆栽可以运用绳子牵引在轨道上移动。绳子两端在游人活动区,鼓励游人拉动绳子,通过自己对绳子的牵引,移动树木。

第二个互动点,是在花境边设置了一个休息座椅,为游人提供休憩停歇的场所,同时满足人们在此拍照纪念等活动。

此设计使人们可以直接在园林景观的游览过程中参与互动,通过花园轨道装置移动树木,在展出过程中,吸引了大量游人参与体验。同时,由于人群的聚集,产生了互动,如一些交流活动、互相帮忙合影拍照等。树木本身是具有生长力的,植物的自然生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通过营造一个可玩、可观、可憩的互动花园,鼓励人们亲近自然,使人们可以参与互动,增加游园的动态性和趣味性,提升人们对自然的兴趣,希望游人能够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注,激发起人们的游园热情。

4 结语

互动性园林景观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园林设计的从业者应从游人的体验感受出发,注重游人在园林景观中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从各方面的设计要素出发,充分挖掘和发挥园林景观的景观性和功能性。笔者希望通过对互动性园林景观的探讨,引导学界进一步思考人与景观空间的关系,为园林景观带来活力。

猜你喜欢
游人互动性小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临宋人小品》
登神农顶
玩转表演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物”化的空间
面向提升校友网站互动性的交互界面设计与实现
十二生肖诗书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