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防控没有“未来”

2021-02-24 09:12刘文生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1期
关键词:院感未来医疗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院感永远只有当下,对医院管理者而言,只有关注当下的院感,才能保证医疗质量的明天。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院感管理始终是悬顶之剑,需要医院管理者给予足够重视。

此次疫情防控中,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暴露出的短板和漏洞仍待填补,更加完善的医院三级感染防控体系亟待建立健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如何更好地巩固防控成果,寻找到保障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抓手”呢?

2020年9月2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院感防控进阶之道”分论坛上,四位管理者带来各自的思考。

论坛主持人、《中国医院院长》杂志执行主编许定河在开场时表示,当前院感防控面临的一大困境还是意识问题,制度和规章一大堆,难以落实。背后折射的是院感管理部门作为一个行政机构所面临的尴尬。在他看来,只有把院感作为一个学科进行建设,问题方能得到缓解。

本场论坛最初邀请了多位医院院长出席演讲,最终他们不约而同“有事”参加不了,很显然,他们对这个话题不是很感兴趣,也不是不感兴趣,而是不知道讲什么,也不是不知道讲什么,可能是觉得没什么好讲的。不管怎么说,从院长的态度可以看出,院感防控“道阻且长”。

许定河 执行主编《中国医院院长》杂志

涂建锋 院长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涂建锋:院感防控没有“未来”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涂建锋用理解、标准、升级、未来描述院感防控的进阶之道。

他从Nightingale(南丁格尔)通过采取感染防控措施使伤病员的死亡率从42%下降到2.2%讲起,回顾了院感的发展历程。而后又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相关规范、医院感染监测等角度分析了医院感染的内涵。

回到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他表示,医院在院感防控中的举措和大多数医院一样,无非是定期召开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委员会,分析监控结果,审核制度流程,决策重点环节管理;制定临床监控小组工作制度、管理办法、质量考核标准;监控员建立考核机制,召开临床监控小组质量反馈分析和培训,发挥各级感染管理组织的作用。

医院建章立制,修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及全院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126个,整理了全院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18个。采用感染实时监控管理软件,全面开展了医院感染发病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微生物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等,住院病例的可疑因素预警减少了医院感染病例的漏报,使医院感染的发病监测更趋于科学准确。

同时,医院加大全员培训力度,采取视频、课件、现场培训及钉钉线上培训等方式对全院全员按岗位分层次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正确穿脱防护用品、消毒隔离管理、手卫生执行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等,共计68场次,3918人次。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院感防控主题,医院分批次组织临床、医技、保洁及后勤人员共计3382人次参加穿脱防护用品操作考核和理论测试,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同时,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先后发出督查通报反馈表320余份,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当月院感质控考核(千分制),与绩效挂钩,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

对院感防控的未来之道,涂建锋提出了通过培训、绩效杠杆和反面教育等手段进行加强的建议。为了让制度与规范落地,他建议通过换位思考加强对临床的认识。即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前到感控科轮转一个月,以更加了解院感的现状和重要意义。

“有一种冷,叫妈妈的冷。有一种普世的方法,叫妈妈的方法。人们用最简单的常识思维,往往能解决一些看起来困难的问题。”涂建锋说,院感防控不需要高精尖的技术,只需要传统的方法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关键是要有意识,愿意去做。

院感防控没有“未来”,他最后说。事实确实如此,院感永远只有当下,对医院管理者而言,只有关注当下的院感,才能保证医疗质量的明天。

梁丽 医务处医疗质量管理科科长贵州省人民医院

梁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院感防控

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医疗质量管理科科长梁丽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院感防控”为题,介绍了医院在疫情防控中的 实践。

贵州省人民医院在很早之前就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承担全省紧急医学救援任务,在该体系包含通讯指挥、综合管理、专业处置、水电保障、运输保障、安全保障、设备管理等组织,在日常没有任务的情况下,救援队每年至少保证两次大型实战演练。

“任何一起医疗卫生事件中,院感都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工作底线。”梁丽表示,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潜伏期、暴发期、恢复期三个阶段,潜伏期非常重要,是预警识别阶段。这需要医院做常态化哨点监测,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快速识别、迅速反应能力。因此,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做好相关培训、制定反应流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潜伏阶段的出色工作可以使医院较早预判暴发阶段,同时有效减少在暴发阶段投入的人力物力,并有效做好相关处置工作。这一阶段考验医院的应急处置能力,包括组织领导、制度流程、人员准备等。

恢复期要更多地做总结,进行改进和完善,利用窗口期进行大练兵。

“虽然这次疫情非常迅猛,但在防控终端并没有高科技的内容,更多是基础工作。”梁丽说,从手卫生到防护服穿脱,再到任何一个流程的准确性,关键是基础工作的落实。

疫情发生后,贵州省人民医院在大的组织架构下成立院感工作小组,成立7个小分队,有3个小队每天对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呼吸科、ICU等院感防控重点部门进行地毯式督导检查。如外科等二级防控科室也有专门的院感分队进行督导检查。同时,还有小队进行全院培训和宣传工作,医疗废物、环境消毒亦有队伍进行督导检查。

梁丽直言,细节管理是院感防控的关键环节,环境消毒、医疗废物交接、标本运送、渍物收集处理是医疗之外可能容易忽略的点,如果不到位,可能对全局工作造成巨大影响。

在全省定点救治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率先清零的同时,贵州省人民云医院抓实院感防控,经科学研判,精密部署,2月底,在完善患者处置流程、合理安排患者有序就诊的情况下,有序推动复医接诊,积极科学地应对复工后的就医高峰,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做到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两不误。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院把好三关,尤其是进入关、急诊关和病房关,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强化三类人员管理。从2月5日起,医院有序地开展取样、检测和数据分析等工作,除承担本院的检测任务,还肩负着各区县送检样本的检测工作。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院感工作没有丝毫放松,培训和演练成为常态。医院对全院64个科室都进行了新冠肺炎应急演练,每个科室都有独立的演练脚本,根据不同场景进行实地演练。

王政 副院长黑龙江省医院

王政:互联网医院未来已来

院感防控没有“未来”,互联网医院未来已来。

在黑龙江省医院副院长王政看来,“健康中国”背景下,医院从传统的以治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改变,互联网医院最终目标是实现医院各种功能的互联网化。通过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互联网医疗在时间上提供人由出生到死亡的医疗、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养老照护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在空间上提供让患者在家就能享受到在院的医疗、护理、药事、心理健康、康复等诊疗服务。

2020年初的疫情犹如一场风暴,席卷中华大地,也使数以万计最普通的患者触达“互联网医院概念”,或主动或被动,生平第一次接触互联网问诊这种新兴诊疗模式。而互联网诊疗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通过电脑、手机、服务设备等终端实现“不见面”问诊的优势在这次疫情中受到多方青睐。

2019年10月,黑龙江省医院获颁黑龙江省首批“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证,成为全省第一家互联网医院。2020年1月8日,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运行。互联网医院发挥线上优势,成功与黑龙江省惠农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对接,覆盖全省8857个行政村,将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全省最基层,打通医院与农民患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王政介绍了互联网医院模块化功能。包括一体化预约:基于黑龙江省医院的资源池(专家号源、检查、检验)提供互联网平台直接预约,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药事服务: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上,医生开具处方,临床药师进行审核,可以提供患者在医院自取、邮寄配送、药店自取、药柜自取等服务,同时还可咨询药师进行用药安全指导;照护服务:组建专业的护理辅助服务人员队伍,面向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可定制的个性化、多样化的照护服务,提升医养结合的可及性,解决老人照护的实际困难;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管理师团队负责专业化健康随访工作,致力于健康改善、健康保健、健康促进、慢病调养和疾病预防,将健康管理融入全生命周期,进行全程动态管理;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数据可实时传回黑龙江省医院互联网医院,医生通过分析数据及病人的实际情况,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名医工作室:以龙江名医牵头,成立专家工作室和MDT多学科团队,实现团队医疗服务,扩大名医的执业范围,提高影响力;院感防控: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防控专家对发热病人及家人防护、隔离消毒等感染环节进行专业指导及精准防控,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上门:由医院专业优秀护士提供患者所需要延伸护理项目及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把医院搬回家,解决日常及疫情期间百姓看病问题。

此外,互联网医院还可建立旨在解决异地就诊患者药品、检查、检验处方外流困境的互联体。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快速上线26个专业69个科室的图文咨询、视频问诊、电视医院等功能,新增上线发热门诊、感染防控、精神心理、临床营养、健康管理与随访、新冠肺炎发热中医康复调理等多个模块,为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疫情期间,黑龙江省医院快速投入使用方舱CT、方舱采集站、方舱电子药柜、P2实验室,市民可以不用进医院就能完成新冠肺炎的“一站式”检查,加上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上的预约、缴费、报告查询和取药,实现了一套完整的闭环式就诊流程,满足了复工、复学、住院、复查、高考、中考等进行检测的需要,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整个疫情期间,黑龙江省互联网医院问诊人数75000人次,发热门诊就诊9000人次,新冠肺炎筛查检测17000人次,医护上门服务360例,接待新冠肺炎筛查团检50余批5500人;健康管理与随访10000人次,开展“全民营养周”“世界睡眠日”等公益问诊科普活动26场;开展MDT多学科远程会诊42例,处方流转562例,其中配送118例,最远至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检查检验处方53000余例。

姜乃浒 院感染监控科副主任、医务部副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

姜乃浒:布局求变赢未来

疫情防控期间,肿瘤专科医院面临疫情防控和肿瘤患者的常规诊疗,压力可想而知。疫情期间的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出院人数1719人,3月3500人,4月达到5879人。3个月接诊的患者中性肿瘤占比达到94.83%,手术率66.07%,三四级手术占比91.04%,放疗率80.42%。如此数据背后是医院“两手抓”的果敢举措和责任担当。

医院感染监控科副主任、医务部副主任姜乃浒介绍,疫情发生后,医院成立防控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组长,实行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工作小组负责制,下设医疗防控组、感染监控组、学生管理组、综合协调组、物资保障组、安全保卫组、舆论宣传组等9个工作小组,层层压实防控责任。根据动态变化的疫情防控形势,医院先后组织召开40余次疫情防控讨论会议,优化推进重点工作、分析研判最新情况,出台系列文件,切实做到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医院组建援鄂、援省重症、援牡丹江医疗队及大庆、绥化、双鸭山、七台河等地的专家指导组,共派出医疗人员69人次,累计支援1876天。

为了全方位保障医疗安全,医院重塑院感制度,完善管理制度28项、建立工作流程26项、设立应急预案32项、建立感控管理规范14项、流程预案演练6次。医院通过培训增强医务人员院感意识,疫情期间共进行培训100余次,累计培训3400余人次,考核3500余人次。

“医院根据感控责任,分层签署责任状80余份。”姜乃浒表示,医院全院临床、医技科室都设立感控督察员,感控科设计科室督查员台账,台账包括消毒隔离、医疗废物、院内感染等感控重点 内容55项。

面对肿瘤患者的就诊刚需,哈医大肿瘤医院采用多种方法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如入院流程调整、病房调整、“一患一陪”、全能护理和送餐服务等。此外,医院临床、医技、后勤进行全覆盖日常工作和重点环节监督,5-7月全院督导检查6轮,累计检查科室400余次。

疫情期间,医院整合门诊资源,加强门诊放疗、化疗诊疗能力,并对门诊进行分级分层管理。同时,推行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少跑路。如结算一站式窗口可办理出入院、结算、明细打印、诊断盖章、转诊办理等服务;病历复印一站式窗口开展病历复印、邮寄服务;智能化药房则可提供药事管理一站式服务。

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哈医大肿瘤医院提出了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条主线的发展思路,即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和患者建设为核心,提高疑难病症诊治水平。

猜你喜欢
院感未来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及院感发生率影响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规范保洁程序 确保院感安全
托夫勒引发的“未来”探讨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