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2021-02-24 02:30王亚柱马珂琳祝丽丽丁振江孙王乐贤
临床误诊误治 2021年2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粒细胞中性

王亚柱,马珂琳,祝丽丽,刘 超,丁振江,孙王乐贤,张 英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DM可引起全身性炎症[1],炎症及氧化应激在促进DM发生心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作为反映炎症及氧化应激的可靠指标[3-4],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既往研究指出,NLR与DM患者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患病率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5]。MLR作为新的炎症指标,其升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CHD相关[6],但目前MLR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CHD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探讨NLR、MLR与T2DM合并CHD的关系,评价NLR、MLR对T2DM合并 CHD的辅助诊断及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医生积极防治CHD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8年1—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的T2DM患者228例。排除标准:①术前存在感染、创伤及出血;②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③确诊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等慢性疾病;④确诊恶性肿瘤;⑤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⑥临床资料不全。最终入选193例,将合并CHD者设为研究组(132例),不合并CHD者设为对照组(61例)。T2DM诊断参照201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7]:有DM症状,测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1.1 mmol/L。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中任何1支血管狭窄>50 %认为患有CHD[8]。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临床资料收集 基线人口学特征: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资料,并计算体质量指数。血生化指标:全部研究对象均于晨起空腹时抽取静脉血,检测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血液学指标,以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TC)、甘油三酯、尿素、血肌酐、血尿酸等生化指标。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9]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由2名经验丰富的介入科医师,根据目测法判断病变血管类型、节段、狭窄程度等。Gensini总评分=冠状动脉各段血管系数×狭窄得分。左主干系数为5分,左前降支近、中、远段系数分别为2.5、1.5、1分,第一、第二对角支分别为1、0.5分,回旋支近、中、远段分别为2.5、1.5、1分;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后降支、左室后降支分别为1分。冠状动脉病变狭窄<25%记1分,狭窄25%~50%记2分,狭窄51%~75%记4分,狭窄76%~90%记8分,狭窄91%~99%记16分,狭窄100%记32分。

2 结果

2.1基线临床特征 研究组NLR、MLR、中性粒细胞、空腹血糖、TC、LDL-C、Gensini评分、吸烟史比例、男性比例、心率、收缩压、年龄均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合并和不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特征

2.2NLR、MLR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02,P<0.001),MLR与Gensini评分亦呈正相关(r=0.228,P<0.001)。

2.3NLR、MLR对T2DM合并CHD的诊断价值分析 NLR、MLR诊断T2DM合并CH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9、0.649(P<0.05),见图1。当NLR、MLR最佳临界值分别取2.940、0.205时,NLR、MLR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5.9%、67.5%和80.3%、46.8%,见表2。

图1 NLR、MLR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NLR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表2 NLR、MLR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4T2DM合并CHD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表1,将NLR、MLR、空腹血糖、LDL-C、TC、心率、年龄、吸烟史、收缩压、性别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LDL-C≥3.640 mmol/L、NLR≥2.940、MLR≥0.205为T2DM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见表3。

表3 T2DM合并CHD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研究显示,我国DM的患病率约为10.4%[10]。T2DM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CHD是T2DM患者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CHD传统危险因素基础上,寻找T2DM合并CHD危险因素,对拒绝或缺乏CAG条件的T2DM患者,预测是否合并CHD,并行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炎症在T2DM发病机制及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现已得到充分证实,T2DM胰岛素抵抗及脂肪毒性可导致炎症介质的产生,中性粒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增殖、平滑肌和内皮细胞激活,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11-12]。既往研究指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过程[13-14]。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体现了机体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淋巴细胞体现为机体保护性或调节性炎性反应[15-17]。本文研究组NLR、MLR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以中性粒细胞、MLR增多及淋巴细胞减少为代表的炎性反应活跃与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相关。但由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易受创伤、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单一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值不足以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程度的炎症指标。MLR及NLR作为新的反映氧化应激及炎症的可靠指标,分别包含了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两种细胞成分,且NLR、MLR与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研究组NLR、ML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NLR及MLR与T2DM患者合并CHD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MLR与T2DM患者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这一结果与既往研究结论[18-19]一致。ROC曲线分析显示:NLR、MLR诊断T2DM合并CHD的AUC分别为0.709、0.649,当NLR、MLR临界值取2.940、0.205时,NLR、MLR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分别为65.9%、67.5%和80.3%、46.8%,提示NLR≥2.940、MLR≥0.205对诊断T2DM是否合并CHD具有提示意义。既往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年龄、吸烟及炎症为T2DM合并CHD的危险因素[20]。本研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LDL-C≥3.640 mmol/L、NLR≥2.940、MLR≥0.205为T2DM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证实NLR≥2.940及MLR≥0.205为T2DM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致病风险大于CHD经典危险因素吸烟,提示监测T2DM患者NLR及MLR对针对性预防和治疗T2DM合并CH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吸烟史、LDL-C≥3.640 mmol/L、NLR≥2.940、MLR≥0.205为T2DM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NLR、ML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对T2DM是否并发CHD具有提示意义。本研究为NLR、MLR应用于T2DM患者积极防治CHD提供了新思路,但本研究为单中心、观察性、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较小,尚需随访、深入研究以验证本结论。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粒细胞中性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长效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内涵及塑造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
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