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2021-02-26 01:47李婷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3期
关键词:优秀文化思政教育大学生

【摘要】在千年的沧海变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华儿女们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越来越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些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高等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高高校大学生爱国精神的重要路径和保障。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融合,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对提升我国文化建设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精神作用。所以,在高等院校教育中,要充分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索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和方法,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在历史的发展中熠熠生辉。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3-110-04

【本文著录格式】李婷.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3):110-112,136.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政课程教育中的重要资源;高校思政教育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传播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和国家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新时代高速发展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还要不断的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新时代发展的步伐相统一,在面向未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实现不忘初心的初衷。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和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道德传承、文化思想传承、精神价值观念传承以及各种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传承等,这些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统称,在历史的长河发展中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启示。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直把严于律己、立己立人、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等原则作为育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教师言传身教的育人观念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育人的根本性目标。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涵深度和广度实现了充分的拓展。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奋斗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直崇尚和推崇的精神;此外,还包括了推己及人、重群克己的集体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精神;豁达开拓的宽容精神等,这些精神和行为思想都是当代高校大学生需要具备的思想品德。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厚的文化土壤,可以培育出更多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水平的人才;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还是陶冶大学生心境,帮助大学生塑造高尚的理想人格,形成独有的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保障。

(三)有利于激发高校大学生们的爱国之情

在我国5000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了众多的爱国人物和感人事迹,并且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文学创作,比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些优秀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出现模糊动摇,爱国意识不够坚定的时候,这些优秀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优秀文化思想将充分发挥出其号召力量和感染力量,帮助大学生对祖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大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和热爱之情。另外,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作为一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让民族英雄和大学生的距离更近,并发挥出民族英雄的模范力量,帮助大学生形成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教学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程结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首先,在思政课程比例设置方面不够协调。高校思政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设置并不是很多,比较少,课程比例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少。另外,在高校教育中,仍然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主,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而对其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培养重视不足。整体的课程设计中,人文知识类的课程内容不多,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也比较单一。即便是一些高校设置了一些人文知识类的课程,但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也非常少,相关的课程占比也不多,所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课程的覆盖率不高,无法在高校大学生之间形成广泛的覆盖率,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无法把现有的课本知识和实际的生活进行很好的统合,也无法真正的让这种优秀文化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其次,课程内容设置单一。从目前高校思政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来看,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程中的内容设置比较单一。在进行教学时,很多教师也是一笔带过,简单介绍;并且,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时候对传统文化本身或者是一些独有的特点比较重视,而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总结,以及和思政教育内涵的融合并不重视,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出现无法深入理解,全面接纳的问题,也就影响到了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此外,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思想道德水平和素养,课程中的很多知识和內容理论性非常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很多学生会觉的枯燥乏味。再加上一些教师教学时仍然采用单一的理论灌输方式,课堂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缺失,在这种无法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影响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就丧失殆尽。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不够完善

首先,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文化内涵。对高校来说,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仅包含了学校的外在环境,同时也彰显出了整个学校师生的整体面貌和综合素养。在很多高校校园建设中,虽然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整齐划一,整洁先进,但是,这些建筑中并没有充分的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内涵,没有形成学校独有的校园文化特色。一些高校有着富丽堂皇的建筑楼宇和标新立异的宣传标语,但是却没有反映出其内在的精神内涵,更没有体现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精神所在,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特色文化教育气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力不足,这样学生感受传统优秀文化魅力的机会就相对较少,在缺乏传统文化熏陶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认知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其次,精神文化建设核心内容缺失。一直以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内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的完善各种硬件设施建设,但是,对校园文化中的隐性功能并不重视,这样就减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和价值。一些高校过于重视校园物质建设,但是对精神层面的完善和引导价值并不重视。在新时代发展影响下,西方文化开始不断进入到高校中,在良莠不齐的文化环境影响下,大学生非常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气息和文化的影响,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课业生活,同时还会影响到大学生道德思想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另外,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是按照自己的教学任务来进行教学的,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有所欠缺,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学生们的互动交流比较少,教学时缺少趣味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也没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思想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很好的融合,这样高校思政教育就失去了精神文化内涵,影响到了整个高校文化氛围的形成。

(三)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资力量匮乏

首先,从高校的角度来说,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的师资数量和结构不够合理,大多教师都是高校思政课程教师,他们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非常了解,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掌握不够,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过程中,只能依靠思政课程教师,这样就凸显出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另外,在教师们的年龄、学历、职称方面,大多数高校都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年龄大、资历深和有职称的教师学历普遍不是很高,教学经验虽然丰富,但是对新思想和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所欠缺。学历比较高、年龄较小的教师,他们的职称不高、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但是却对新事物、新教学理念和新的思想接受能力比较强。高层次人才比较少,导致高校师资结构的不平衡。

其次,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角度来说,很多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不高。一些思政课程教师的知识积累比较少,其自身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知识不够深入,也没有形成系统统一的学科知识体系。另外,很多思政课程教师大多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并不多,没有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功底,所以,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们很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进行很好的融合。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程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高校思政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

首先,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占比。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并实现两者的相互沟通。比如,在思政课程哲学理论教学时,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进行衔接。或者是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教学时,把我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的不为思想进行融合。又或者是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时,融入我国的儒家文化和思想。在进行思想道德素养教学的过程中,把我国古代的一些思想道德典范和名人名事进行融合,以古代先辈作为榜样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从而充分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作用和价值。

其次,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还要求思政教师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也要提高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升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整理一些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和素材,并在思政教学中和学生进行分享,并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探讨和分析,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个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占比,丰富思政课程教学的内容。

(二)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首先,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学校整个环境规划,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中,要重视体现校园文化特色,把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其中,提高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文化内涵,对学生们进行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来加深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大学生们的思想品味。比如,在学校房屋建设中,可以把一些中式建筑的风格和元素运用其中,也可以在校园中建设一些亭台楼阁和长廊等,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在一些学校宣传栏、报刊栏、草坪标识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在一些草坪标识中可以用一些优美古文来进行宣传和教育。在宣传栏中设置一些关于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的来源和风俗习惯等,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拉近学生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让校园文化中体现出优秀的传统文化。

其次,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在制定高校校风校训时,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并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为教师和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另外,还要在无形中融入有形,也就是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通过一些精神文化的感染作用和熏陶作用来对教师和学生们进行感染和影响,帮助教师和学生们形成规范良好的自觉行为。此外,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建立起平等尊重的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形成团结合作、平等友爱的校园环境。可以在校园中设立一些精神文明奖项,奖励和鼓励一些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以此来培养和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情操。

(三)加强高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各个高校要重视培养思政教师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论认识和运用能力。在学校教研工作中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思政教师进行培训再教育,提高思政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和领悟能力,对传统优秀文化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思政教学中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程进行深入的融合,并贯穿于整个思政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另外,学校还要对不同层次和结构的思政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针对教学经验丰富,年龄较长的教师要加强其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思想的培养,提升其对新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对教学年限比较短,教学经验比较少的教师,可以依托“一帮一”的方式,由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来引导教学,从而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其次,还要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思政课程教师要在课余的时间多学习一些中华優秀传统文化知识,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校内图书馆资源、校外图书馆,以及一些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展览馆。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和方式来提升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素养。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身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积累和形成的智慧精髓和文化瑰宝,对提高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情感和思想道德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高校思政课程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充分融合,为国家的发展培养高素质、高素养、全面发展的有为青年和人才。

参考文献:

[1]戴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J].汉字文化,2021(11).

[2]吴钟和.试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0(30).

[3]史飞.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J].传媒论坛,2020,3(11).

[4]徐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鸭绿江(下半月),2019(12).

[5]卫超.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9(5).

[6]陈建甫.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融入[J].陕西教育(高教),2018(8).

作者简介:李婷(1988-),女,江苏省扬州市人,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山西大同大学 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优秀文化思政教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吸收优秀文化促进身心健康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