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新韵

2021-02-28 21:28
文学港 2021年9期
关键词:天井

张谷英村落

王学芯

我用古老的语言,

说有质地的张谷英湘话,在栖住之地找他。

房子很大,迷宫般的空间幽深,

足踝裹起花边的影子,

衣服空荡荡挂在身上,

天井套着天井,

肖像靠着几百年老墙闪出玻璃反光。

清瘦的长脸伸进黑白岁月,

生出一种面对老父亲一样的凝视和缅怀。

停在那里,肺叶吸到一口。

从山间透来的树叶清香和幽甜气息,

加深理解传说中的张谷英漫长回程。

围绕归隐田园,叠出一方鸡叫鸭叫鹅叫的池塘。

落日的颜色,涂红一扇扇大门,

漫游的院落和堂屋布置好了环境或物象。

问候的一个个银发老人,

呼吸像片云朵,坐着品尝一壸热茶,

在默默地成为一体

张谷英,一个行走的名字

老房子

张谷英走过600年 远道而来

笔架山用感动的松枝,把他改写成

一个地名

我在地图上找到它,投奔而去

乡邻告诉我

已出了當大门,往前寻

渭溪河与玉带河源远流长

村口交汇他的话音:继续往前走

还有很多,很多的

600年

撵至甲板桥,脚印杂沓

一个人走成了一群人的姓名

一群越聚越多的人,走厚了

这个地名

我的意图很清晰

——挤进去,一起走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诗人张谷英

李 犁

我猜想

张谷英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

读万卷书,骋千里疆场

大能安邦,小能跪在母亲的床前

聆听母亲的教诲,或者

为母亲端一碗茶汤

更主要的他是一个诗人

以社稷为主题,以肝胆为日月

把灵魂写成大地上的第一缕霞光

肯定是看透了官场,以及世态炎凉

他才寄情山水,心归田园

在龙形山下写一首真正的诗

温暖的诗,宏伟的事,看得见的诗

用高耸的石墙作词语,板桥下的溪水作韵脚

22平米的天井是诗眼,62条蜿蜒的小巷就是诗行

而整个绿树掩映的村庄就是气韵

透明了心情,温柔了天地

永恒了时光

张谷英村的早上

宗仁发

黑夜在酒酣后的睡梦中逍遁

白昼的喧嚣已录入空虚里

日出时分又会被重新播放

山村本来还有些别的声音

那些趁人们还没鼓噪的时候

说着情话的鸟儿有了许多紧迫感

玉带河和渭溪

伸展开手臂

总想把村庄围拢在青砖的记忆里

一幅幅对仗工整的楹联中

空白处 或许

有更多的烟火气

张谷英老屋

刘向东

张谷英,何许人也

六百年前的人物

他和儿孙留下的老屋

是一个村庄,亦是小镇

在岳阳群山怀抱之中

宗祠里供着他的牌位

当我默读他的名字

他竟然答应了

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讲述他熟悉的木骨泥墙

一千七百三十二间房屋

命脉相连的布局

还有一家一户门楣上的典故

木雕窗上仙人的头颅

在那个孩子手上变作玩偶

而我一直沉默

陷入与之交谈的困境

想到我家老房子

与我同岁,不过六十载

燕子飞走了留下的残巢

山墙裂了三道缝儿

歪着身子。危檐蒿草

顺着瓦垄爬上去

站在龙脊上持续张望

上面是老高老高的星辰

下面是空的。空空如也

梦归的眠床上也没有梦了

为什么,一定是在这里

张谷英,六十条巷道交错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让我们见到他们

不见我们

在湖南张谷英村,

清晨我听到了一种声音

——给YJ

梁晓明

1

大喜鹊冒雨说话

它站在青瓦上,高枝上,

大雨中不飞,甚至,

它坚定地抬着头,目光详和地看着雨

越来越大地经过山林,经过沟壑与田园

雨一点也不少地经过它的身体,它冒雨说话

在两千零二十一年四月的一个早晨

在湖南六百多年历史的这个村镇

我拉开窗帘,正好看见它,

并听到了这雨中传来的声音……

2

继续是雨,河上小涟漪,开小裙,

踮着河面一路跳舞

涓涓细滴,最终是大海,并没有谁

把重大责任交付给它,但它

愿意接受,与河床、堤岸,甚至

无边伸延的无穷大地

它无限承担,为你

也为我们身边蒙尘疲累奔走的人群

整个张谷英

也沉浸在雨里,我们和整个世界把内心深藏在

内心的家里,我们的眼睛,

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

希望有一个出处,

希望有一道光

使我们日常的呼吸能开出一朵花

能有芳香,使我们的手指透出笑意

3

安然地休息

是另一种向往与启示,不是我们不再期望

恰恰是期望过深,过于悠长与沉厚

以至急躁焦虑成了生命的节律,

就像这个村镇,缓慢而古老

却又发散着超前的消息。

夜宿张谷英村

龚学敏

山色迟暮,拄着旧式花鼓戏进村的

灯笼,给走下坡路的雨滴们让路

我和摔在石板上的雨,相互搀着

用客栈里潮湿的岳阳口音敬烟,饮茶

人生也就一宿

睡,与不睡,已不重要

木质家具,和我,一直在聆听

直到听进疏松的骨质里

鸡鸣一声,我就在纸本上把张谷英的

名字写一遍

给感冒的话题,取暖祛寒

遠处的洞庭湖禁渔,却禁不了风浪

站在客栈的船头

江湖一晃,雨滴们老得连声音

都没有了

胡 弦

连日暴雨,山洪暴发,

在溪涧里,像一群猛兽。

但溪边的美人靠无动于衷。

饮酒的人,打麻将的人,无动于衷。

天井潮湿了些,但我们的幸福观无动于衷。

石刻、木雕里,仙人们在嬉戏。

为了某种纯粹的快乐,

他们选择不变化,不停止,放弃了

对外界的感知。

青 瓦

张晓雪

青瓦有青瓦的界线。

低于星辰、萧萧落木

和沸腾的心。

低于炊烟、美而冷的积雪

和人生起伏。

青瓦有青瓦的晦暗,

像旧事物的苦思。

像吸收了太多力量的静观者,

擅长识别人间。

风拖着,瓦片粼粼,

大片的反光是它说出的话。

情节不乱,言词透彻,

如前朝那一卷往事,

又如诗意的句式——

念头出自俗世。拙朴相连,

与背叛、曲解无关。

青瓦留下的空缺为永恒的天井。

用来照亮漆黑的心底、禁锢的光。

而雨,是它有用的悲伤,

意象丰沛,被有情有义之人私渡。

为爱着的人掩住了一日伤感、

和夜半哭泣……

滴 落

黑 丰

一滴血的

滴落,跌于一个民族的底部

群峰之下,龙形山

血循

一滴血的漫延

鱼龙互变

血色鳞片,“丰”形礼序

一滴血的东南漂移

沿着某种政治的虚线,由移至夷

偏僻,再偏僻。巷道。血网

孤影的根系

一滴血,归昔,归乡图

当大门

天井,一滴檐雨的黄昏

一滴最末的奴血,涵蕴了

一种最末最顽的儒制

哦,六百年,二十六世

血噎张谷英

遇 见

大 卫

在我所见过的村子里,张谷英

无疑属于豪华的那种

她是高配

除了四边的山,鸟的叫声

丘陵地和地里的蚕豆花

还有溪水

而且溪水懂事,会在该恣肆时候

恣肆,该奔腾时奔腾

该束身时束身

天空一点都不显老,落进水里

看不出有600岁

下雨的时候,溪水会变黄

我知道它们从山上来

遇见我,叽叽喳喳

我们忍不住,都想说话

赞美张谷英,从她起伏的屋脊开始

院落里,有天井,明亮的地方

总是让人想到大方,豪情

推开哪一家的房门

都有吱呀一声

我喜欢那么多的天井,让我可以

把视线扔向更高的地方

不管抬头还是低头

这儿的光线

你都可以放心使用

与众师友坐张谷英桥头雨中饮茶

哨 兵

整个下午我都坐在桥头,沉迷于

野茶的隐秘。那些芽尖儿

一直在杯中浮沉,照鉴你我

半世的行踪——饮者啊

别再醉心这渭溪雨中的人生了,欢愉

只是渭洞山巅隐士般的游云

白昼星光

张予佳

天阶之上

展开水墨氤氲的折扇

繁星之海 播撒凡间

红尘显相

其中就有了张谷英村

鸟瞰星罗棋布的村庄

似乎大同小异

唯有极速坠向地面

一切瞬间清晰

村被山的臂膀拥抱

山也在村的心怀之中

千年血脉偾张

滋养祖先堂上“世业崇儒”的魂

软弱,但——存在!

唯有夜幕才能衬托星光

曾经补天的龙珠石 余温依然

提醒我 仰望终极坐标

白昼中 我们必定随时遗忘

其实 星座永恒存在

门 当

梁尔源

那沉默稳健的脸庞

洗刷着红尘烟雨

坚如磐石的心志

托住一个门庭的浮沉

储存的蹄声、嘶鸣、鼓点……

仍在默默地催促

从老门槛上迈出的眼神

青砖灰瓦外圆内方

门楣斗拱含着七星拱月

僻静无须藏青龙白虎

但风水中仍稳走八卦阴阳

祈求是蒙在鼓中的谶语

月黑伴有虫鸣的寂寞

在响马风高的岁月

打着镇邪驱恶的哑语

没有户对的鳏日里

用孤独坚守幽深

揣着石烂的虔诚

驮着星星般的香火

那块硕大的门匾

六百年春秋荏苒中

只印照山水

再无意招惹庙堂

听 鸟

罗鹿鸣

鸟将夜含在嘴里,然后叫出声来

将夜色越叫越深,叫到深夜三点钟

鸟把自己叫得瞌睡了,村子的

鼾声四起,鼾声原是祥和的代名词

鸟又开叫了,一众鸟开叫了

高音上不去了,低声下不来了

大嗓门在东,小嗓门在西

龙形山樟杉林里一直有多声部藏匿

鸟衔着夜飞来飞去,一直找不到

安置夜的房子,碰到洪武年间的民居

也找不到打开皂门的钥匙

干脆把夜吐出来,吐成东方白

早起的石大门客栈主人正好用手接住

把鸟声换成开门声、锅铲的声音

引水的发动机轰鸣声推倒了夜的窗墙

受惊的鸟张开了翅膀上所有的熹微

溪水向西

刘 卫

穿村而過的溪水,有个好听的名字:玉带河

昨儿来时,清粼粼的溪水

温婉地穿过村庄

一觉醒来,一个波浪接一个波浪,蹉跎成

慈母手中线。穿针,绣锦?

在河面上

理出一幅黄河的图腾

过村庄,出当大门,越龙珠石

针脚密密麻麻,向西,向西

这又是给哪位西行的游子

裁剪的新行头

张谷英村

梦天岚

1

雨,一种藤蔓植物,

在檐前倒挂,枝叶飞溅。

隔着一条穿村而过的渭溪,

不用喊,只要伸长手臂,

就能牵住对岸的姑娘。

在张谷英村,

浪漫是另一种植物,

它们开各种颜色的小花,

在烟雨中长势良好,

抬头也是,低头也是。

2

坐在溪边的木质护栏上,

抽一支烟,或者听水声喧哗,

不定会想起些什么。

想是另一条小溪,

波光粼粼,会有往事跟着浮现

时间也想坐下来,

然后在你喷出的烟雾中缄默,

许是有太多的忧伤和不舍无法言说,

许是那尘缘不结出果实,

所开的花就不会凋谢。

如那沿岸的灯火,

在四月的虫鸣中彻夜无眠。

3

被山抱着,被水宠着,

岁月再一次回到它的纵深,

你也再一次置身于庭院的迷宫。

曲径幽长,

偶有琵琶声从雕花窗里传出,

弹拨的女子裹一袭汉服,

像在等你。

谁想一窥她的真容?

你会突然站住,因为倾听,

突然产生某种幻觉。

随之看到另一个你,

微笑着从墙体走出,

来不及相认,

你和你先是重叠,

然后挣脱彼此。

当你慌忙转过身去,

已不可触及。

站在龙脊山上看张谷英村

刘 创

站在龙脊山上

才发现张谷英村令人震惊的连云屋脊

遥想当年,张谷英在此环顾四野

布下了一盘怎样的大棋局

屋脊连着屋脊,天井接着天井,在暮色中起伏

我能感觉它们如何从明朝逼近过来

当夜,我在梦里翻身,变成一只青蛙

从一个天井跳到另一个天井

张谷英札记

叶菊如

拜访张谷英:一个人名

已经受人尊敬六百年

一个村庄,曾经叫做渭洞村

屈原投入汨罗江它不在

杜甫病死平江它不在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它也不在

但历史是长江,也是渭溪河

是天井,也是巷道

是下田,也是洗脚读书

溪流之上,逝者如斯夫

屋檐之下,寄存的生活

从来不以面积计算建筑的价值

那么多事物雨中归来

那么多归来,与参观绣楼的人

在传说中擦肩而过——

时代撰写张谷英的解说词

而不回答历史的提问

传奇和传说面孔相似但并非兄弟

小土仙客棧

拾 柴

给我三天光阴

体验仙人生涯

从希望门出走

乘着风水的行舟

不如说是神的旨意

龙形山下,渭溪河畔

盛行着一个家国世业宗儒的往事

青瓦,天井,绣楼

长廊,巷道

合为众人手中

争相传阅

久远年间的一块灰白牌匾

先祖祭台

高高在上

儒生恍若还在厅堂穿行

叩拜,转身

雨的滥觞

抬头是喜极而泣的

天空之眼

低看却是瞬息不见了

踪影

时间的万马奔腾

我可是小土仙一枚

独自在客栈

深夜敲打着笔头

描摹出天光锦绣的明日

似曾相识的老屋

李海英

仿佛回到我童年的老屋

这样的家家户户紧密相连,亲如一家

这样的巷道、天井、青砖黛瓦

这样的堂屋、绣楼、雕花床、雕花槅门

这样的古香古色的“丰”字型建筑佳构

我也曾在这样的天井里看月亮,看星星

在这样的堂屋里看母亲织布、纺纱

我也曾在这样的雕花床上睡觉、藏猫咪

在这样的巷道里读书、乘凉、踢毽子

太阳晒不着,雨淋不着

风雨无阻的随意溜达,随便串门

我常常赤脚走在青砖地板上

小小的脚丫踏着锃亮的地砖接着地气

我常常看天井里成群的乌龟

看它们优哉游哉,听说还长命百岁

我常常凝视着雕花槅门不禁出神

看蝙蝠栩栩如生,看方寸间龙飞凤舞

我真想捉了它们,将它们一一放飞

一切似曾相识,仅仅相隔了几十里

我童年的老屋在一个叫白泥塘的村庄

却被早早拆除,被现代楼房代替

这里是张谷英,是一个“孝”字

串起600年,串起1732间房的“民间故居”

张谷英三章

朱开见

像隐士,找到一片世外桃源

像得道高人,练就一副金刚不坏之身

六百多年了,经历了那么多风雪雨霜

依然精神矍铄

这里的一砖一瓦,血肉相联

这里的每一条小巷、每一道门槛,都连着筋骨

这里的每一扇窗户、每一口天井,都神魂相依

它与一条小溪,情投意合,不离不弃

从方寸之地,到占地五万多平方米

从几间砖瓦房到连绵1700多间的民间故宫

绕村的渭溪水流走了600多年时光

镶嵌在206口天井里的月亮,个个容颜未老

织布机早已蒙上灰尘

我摇着纺车,从一把温暖的棉花里

抽出旧时光

我依稀看见,张谷英一身布衣,神色安详

坐在炊烟里

绣楼还在,玲玻床空着

坐在绣楼下的老太太

还在执着地绣着明清时期的爱情

鹿在屋梁上吃草,梅花开在窗棂,喜鹊在屏风上觅食

百福广场,一百个异体福字

诠释一百种幸福

广场上的家训,600多年了

坚如磐石,只字未改

翻阅那部家训,“天下第一村”,再不是谜

一只银灰色的大鸟

由张谷英的天井穿过

吕本怀

一只大鸟

扇动蔚蓝

有那么一个瞬间

似乎,静止不动

是飞往黄花机场的

导游很肯定

每天这个时候

都会有飞机

从张谷英的头顶穿过

但不是每一座天井都能看到

但不是每一个游客都能看到

我眼睁睁,盯住

这只银灰色的大鸟

不到一秒钟

恍若六百年

当年,那三只来自江西的鸟

却不知披挂着什么样的颜色

只知他们融入到了渭洞的绿

祖祖辈辈,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搭建起一座青砖,原木,燕子瓦

古朴,宏大,而又雄浑的,巢

岁月,则将这五山围绕的古村落

淘洗成了,独一无二的民间故宫

雨中张谷英

戚 寞

江南四月

雨滴击打古村

渭溪河曲折迂回

畔溪走廊弹琴的女子

一曲深,一曲浅

一声婉转,一声叹

将时光弹回五百多年以前

那时谷种尚未萌芽,我尚待字闺中

绣楼因踱步细碎而有了韵律

那时我在等

远道而来书生骑马的“咚咚”声

等他们将马匹拴在当大门

将雄浑、豪放、婉约、旷达的诗句

吟哦在古村每一处

似月光走动,也似马匹奔腾

它们涌动,像春天的血液

在月光里重读张谷英村

燕归来

1.

照亮古樓的灯光,也照亮了

我和张英谷村,石板铺成的小路

那些藏着岁月痕迹的凹凸不平

也藏着像我这样简单

却充满好奇的灵魂。月光照在我的世界

就像我的身体里涌动着水波和另一枚月亮

2.

街巷,木门,岁月

流水声在耳边

也在天地悠悠的回忆里

拾阶而上的旧事

把那些已经被置于角落的农具

再一次摆放在面前

任由它们讲述人生的变迁

重叠的,沧桑的,幽静的

3.

总有那样一天,云淡风轻

空气晴好而温和

挂在天井上的月亮

开出二百零六朵轻轻的花。生命的雨滴

素描的前世

仿佛都在表达,瞬间的相遇之美

张谷英村的渭溪河

黄定军

明代的日月,照亮

幕阜山上飘下的玉带

把张谷英村拴在虎形山腰

从此,渭溪河许下终身

相守鸡鸭嬉戏的晨昏

相守耕烟缭绕的春夏秋冬

渭溪河传承甘冽、清澄

洗出豆花山野清香

洗净耕读人家世代贫瘠

历尽曲折,把一代代人

带出大山,住上大厦高楼

自己,留守古村的空寂

张谷英

李 冈

山峦逶迤如疑问号

五百年前,先人为何将一座故宫安放于此

风水攸关,有山必定有水

山水合抱才能贴上民间的标签

一垄烟火自明朝升上来

化成一脉香火

传承只是一个过程

像天井中镶嵌的阳光

始终不曾停止过奔泻

将瓦片连起来

整个家族只承认一片天

檐水滴落,惊醒族谱中的繁体字

它们沉睡在堂屋后的神龛中

像隔夜的一盏茶

堂前的牌位,比茶水还黄

并非没有缘由

雨来的时候水正漫过村庄的前世

字体被洗濯得越来越清晰的

是一本《先祖遗训》

在涨落的溪水声中

阴阳之祸福,天理之循环

被一声惊雷带入百姓家

猜你喜欢
天井
学校的天井
我爱校园的小天井
江边望天井山
一定要留个天井
一定要留个天井
一定要留个天井
雨天
日影
江西传统天井式民居建筑艺术及现代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