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肺益气法治疗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2021-02-28 04:02柳普照康浩然张治成杨晓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郑州450002
西北药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变应性气虚外周血

柳普照,康浩然,张治成,杨晓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郑州 450002)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指患者接触变应原后,发生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是一种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与细胞因子广泛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嗅觉减退等,可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鼻部健康与生活质量[1-2]。目前,西医治疗变应性鼻炎主要以抗过敏为主,其普遍存在疗效不稳定、持久性差以及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的问题[3]。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病机为肺气虚弱、风寒犯肺,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独特优势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认可[4]。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研究采用了宜肺益气法对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Th1细胞/Th2细胞(Th1/Th2)和IgE/免疫球蛋白G4(IgG4)的影响,旨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一种新视角。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确诊为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西医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中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5];中医均符合《中医耳鼻喉科学》中鼻鼽-肺气虚型的诊断标准[6],主症:流清鼻涕、打喷嚏、鼻塞、鼻痒,反复发作;次症:畏寒恶风、疲乏无力、自汗;舌脉:舌苔薄白,脉沉细。排除标准:合并除变应性鼻炎外其他鼻部疾病者;合并免疫功能不全者;合并严重代谢、感染性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不配合本项研究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为20~48岁,平均(33.40±6.73) 岁,病程为2~10年,平均(5.19±2.12) 年。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6例;年龄为21~49岁,平均(33.58±6.76) 岁;病程为3~11年,平均(5.56±2.38) 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会议表决通过,且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山东天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g)口服治疗,每日1次,每次10 mg。整个疗程为1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肺止流丹治疗,方剂组成:党参、荆芥各10 g,细辛、诃子和甘草各3 g,桔梗9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整个疗程为1个月。若畏寒肢冷、遇寒加重者加防风、桂枝;若涕多者加半夏、薏苡仁;若喷嚏、流清涕者可加玉屏风散等。

1.3观察指标 (1)疗程结束后,参照相关疗效评价标准[7],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鼻镜检查示鼻黏膜水肿、鼻甲肿胀基本消失视为显效;鼻镜检查示鼻黏膜水肿、鼻甲肿胀未消失,但有明显改善视为有效;鼻镜检查示鼻黏膜水肿、鼻甲肿胀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参照相关文献评分标准[8],于治疗前一天和疗程结束后对2组喷嚏、鼻塞、鼻痒的症状进行评分,分值为0~3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3)于治疗前一天和疗程结束后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外周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IgE以及IgG4水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研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流程均严格参照说明书。

2 结果

2.1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0.59%)明显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29,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n=51)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2 groups (n=51)

2.2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喷嚏、鼻塞和鼻痒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喷嚏、鼻塞和鼻痒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ymptom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2 groups

2.32组外周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比较 治疗后,2组外周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IL-4、IL-13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外周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4、IL-1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外周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h1/Th2 cytokines in peripheral serum between the 2 groups

2.4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IgE、IgG4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外周血清IgE、IgG4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外周血清IgE、IgG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IgE和IgG4水平比较 Tab.4 Comparison of IgE and IgG4 levels in peripheral serum between the 2 groups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该病患者多具有特异性体质,对外界抗原易产生特异性IgE,从而引发免疫炎症反应,该体质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与家族聚集性,该病主要以鼻痒、鼻塞、连续性喷嚏和流大量清涕等为临床特点,可呈季节性发病,症状较重者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且可并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和中耳炎等一系列耳鼻喉疾病,给患者带来新的困扰[9-10]。氯雷他定是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用抗组胺药物,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容易复发,易产生耐受性,且其疗效具有个体差异性,临床应用受到较大局限[11-12]。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鼻部疾病疗效稳定,复发率低,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13]。本研究探讨宜肺益气法治疗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和IgE/IgG4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喷嚏、鼻塞和鼻痒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宜肺益气法能提高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为: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属于“鼻鼽”范畴,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肺气虚弱,卫表不固,导致风寒乘虚而入而致病,肺气虚型为其最主要的中医辨证分型,宜肺益气法为肺气虚型鼻鼽病的主要中医疗法,而温肺止流丹作为此法的代表性中药方剂,具有温补肺脏、益气通窍的功效,可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治疗肺气虚型鼻鼽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14-15]。此外,温肺止流丹方中的荆芥、细辛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和温肺化饮的功效,党参具有扶正固本、健脾益肺、补肾益气和养血生津的功效,诃子具有敛肺止咳、降火利咽的功效,甘草、桔梗具有宣肺平喘、祛痰止咳的功效,各味药共同作用发挥了补益肺气、扶弱固本和祛风散寒的功效[16-17],从而消除其中医病机,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

IgE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病理机制,IFN-γ、IL-2均可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增强机体免疫耐受性,降低针对过敏原的免疫炎症反应,而IL-4、IL-13、IgE和IgG4均为促炎因子,可增强针对过敏原的免疫炎症反应[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清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4、IL-13、IgE和IgG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宜肺益气法能调节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为:现代药学研究表明,温肺止流丹方中的诃子、桔梗和党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机体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可降低机体对过敏原反应的敏感性,荆芥、甘草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降低免疫炎症反应过程中促炎因子的分泌合成,细辛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可降低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产生的免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各味药共同发挥了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减轻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20]。

综上所述,宜肺益气法能提高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减轻免疫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变应性气虚外周血
自拟苍玉君子汤结合针刺治疗肺脾气虚兼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分享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