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思政工作的价值功能与实现路径

2021-03-02 01:11段浩伟胡婷婷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新时代

段浩伟 胡婷婷

[摘要]新时代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客观上要求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职思政工作是融合高职特点的意识形态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可为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文化培育、制度完善、对外交流与党的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能力支撑和价值引领,增强高职开放交流的主体自信。现实中高职思政工作容易被专业建设所虚化,或盲目仿行普通高校思政模式而弱化,或在教育的开放交流中边缘化。新时代要把握和遵循高职思政工作规律,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价值引领功能,在实践创新中增强高职思政工作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思政工作;价值功能;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段浩伟(1982- ),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胡婷婷(1984- ),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主渠道与微传播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G139)和2019年武汉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00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系统化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91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4-0094-06

中國社会进入新时代,提质增效成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客观上要求高职教育培养更多更优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政工作是思想性的政治工作和讲政治的思想工作的融合,具有社会和个体双重价值视角。具体来说,高职思政工作具有政治引领、理论阐发、精神升华、能力培养和国际交流等价值功能。其中,政治引领是根本(保证),理论阐发是学理(支撑),二者构成思政工作的社会逻辑;精神升华是人文(滋养),能力培养是实践(导向),二者构成思政工作的个体逻辑;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思政工作展示中国特色,促进职教交流合作,这是高职思政工作的主体逻辑。新时代高职思政工作要立足职教特点,发挥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等价值功能,在不断改善中优化思政工作的实施路径。

一、政治引领价值:政策的政治性把握和引领

政策是一定的政党组织为了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确定的具有权威形式和标准化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应遵循的行动原则、规定的工作要求和实施方式等。政策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和抓手。高职教育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发展深受国家政策影响。同时,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是由社会需求所决定的,高职生全面发展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价值导向。讲政治是高职思政工作的突出优势,新时代党的政策(涉及高职教育)主要包括三层面。

宏观层面政策,即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等顶层设计。这部分是作为高职院校育人内容的政策,对于它的政治性把握,核心是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虽然高职教育突出了职业性、技能性、应用性等类型特征,但其教育的高等性、育人性和发展性仍然是其最一般的底色,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最根本任务。那么“为何立德、立什么德、怎样立德”就成为高职思政工作需回答的首要之问。第一,为何立德。古今中外所有教育都有着鲜明的德育属性(阶级特点),本质体现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人成长内生需要,在今天就是应高职生德才兼备的发展要求,讲清社会主义道德的历史逻辑、现实依据和道义优势。第二,立什么德,必定是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人的综合素质提升、满足人们幸福美好生活需要的道德法则,在今天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建设),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道德品质修养),以推进高职生人格的自我完善为动力(身心平衡和谐)。第三,怎样立德,既要遵循一般高职思政工作基本原则,也要因校制宜、因势而新,融合线上线下,突出针对性和亲和力,让社会主义道德入脑入心,在今天就是学习习近平高校思政教育重要论述,贯彻中央有关高职教育政策方针,立足高职育人实际,把握职业教育思政工作规律和高职生成长规律,推进“三全育人”落地落实。

中观层面政策,即国家对某地区、领域和行业的发展布局,包括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指导原则。这部分是宏观背景下“区域领域政策”(与高职相关如“职教二十条”),对于它的政治性把握,就是用相关的思政理论分析“整体视角下部分的发展趋势”,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及区域行业规划,进而推动高职各项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例如,高职院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认识武汉”等课程,就是聚焦一定时段、特定区域发展态势的育人之举。职业作为类型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区域或行业发展是其基本的办学定位。从现实来看,国家通过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系列思想、政策法规等引导各方资源投入,有力支撑高职教育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支持高职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追求内涵发展。高职思政工作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关注区域(行业)发展对职教人才的思政素质要求,关心高职生社会化成长的内生需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学生认知,凝聚人心,开发人力。从实践来看,国家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在鼓励产学研结合中推进职教办学模式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职普“立交桥”,推进高职育训一体与产教融合。高职思政工作要坚持以育人为本,育人和育才相结合,统筹思想工作和协调解决教育需求,推进思政工作前后延伸,虚实衔接,内外同构,更接服务地方(行业)发展的“地气”,更好助力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

微观层面政策,即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经济资助、学业奖助、求职补助、就业创业帮扶等一系列指向高职生发展的具体政策与制度。对于它的政治性把握,就是要吃透各项政策的“法源”精神、价值追求、适用条件和执行目标,兼顾好政策实施的公平与效率,将政策“红利”的释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常规工作中渗透思政教育,增强管理工作的育人实效性。在思政教育教学中引入工作实例,增强教育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在日常学生专项工作(如奖助学金核发、就业创业指导等)中,坚持政策的原则性与教育的艺术性相统一,系统掌握高职生的发展需求实际(如专业学习、求职就业、兴趣特长、经济状况、人际交往等),进而提供精准有效的政策服务与教育供给。同时,深度挖掘各项政策的育人资源,选树惠生助学典型案例,讲好党制定政策服务为民的生动故事,因势利导扩大政策教育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引导高职生在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上适应社会需求,鼓励高职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主动担当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二、理论阐发价值:思想的理论性阐述和宣传

如果说政治引领是根本方向(必须这样),理论阐述就是学理支撑(为什么这样),二者共同构成高职思政工作的社会要求。科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叙事,能够指引人们把握发展的“必然之律”,迈向主体自觉的“自由王国”。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可见,思想的魅力源生于理论的彻底性,思想的力量在于对群众的占有度,于是对思想的理论性阐述和宣传就是其魅力转化为力量的关键之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今天的科学思想,是推进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推动高职教育进步的哲学方法论。怎样实现新思想“三进”和“两个转化”?这需要高职思政工作系统推进、协同展开(建构大思政格局)。传理论是高职思政工作最鲜明的特色,应围绕着课堂教学主渠道、日常管理主阵地和校园文化主场域,基于高职的专业特色和师生的接受特征,推进新思想的理论性阐述和育人性传播。

1.高职思政工作要着重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质量和效益,要坚持课堂教学的问题导向(生发)、专业融合(资源)和实践指引(知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新时代的高职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理论素养。

办好高职思政课,思政课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苦练内功做好“筑梦人”,坚持修身养德和求索问道并重,坚持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共进,坚持植根于职业教育土壤,能够做到理论宣讲的深入浅出;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领悟新时代思想的精髓与核心要义,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与内生需求,精心选择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融通线上线下平台,不断增强高职生思政课程学习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高职思政工作要协调守好日常教育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推动全员参与,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高校思政育人体系。日常生活和常规管理既是高职生耳闻目睹的存在,也是思想理论传播的隐形土壤。一方面,高职思政工作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在常规的教育管理中积极渗透思想和价值观教育,将解决学生现实困难与思想困惑结合起来,将“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灌注到制度管理之中,不失時机地引导学生发现理论的现实根基,学会用政治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高职思政工作要启发学生立足自身的专业特长,发挥主体能动性,带头践行和传播新时代思想。例如,在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中,各高职院校引导学生参加理论宣讲、参与政策解读,并利用自身专业技术支农惠农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高职思政工作要协同营造校园文化主场域。保证思想理论教育的涵养与生发,需要坚持师生共同营造守正创新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高职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对学生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理念及其蕴藏的政治理论。高职思政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引,而校园文化为思政工作厚植生动的精神力量。如果说学校思政工作是盐,那么校园文化就是水,盐溶于水的教育才无形有味可感。因此,要将思政工作贯穿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校风校纪之中,将“三全育人”理念灌注于教师日常管理服务之中,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熔铸于高职内涵和特色创建之中。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科学的思想引领和积极的价值导航,突出高职师生的主体地位,彰显高职教育的治学品味,体现校园人文底蕴和职业教育的价值精神。

三、精神升华价值:学生精神生活的优化与充实

思政工作除了社会价值逻辑,还必须把握学生个体需求逻辑。精神充实与能力提升是高职生最本质的发展需要。精神生活是人们基于生存与发展需求,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进行精神生产和审美享受的活动,是关于生命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探寻,决定着人们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高低,表现了个体社会化的存在本质。高职生作为成长中的青年群体,其精神成人与技能成才同样重要,也是大学阶段必修的人生课题。关注高职生学习生活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止于实际困惑的解决、知识理论的习得、方法技能的掌握等,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到精神生活品质的完善。新时代优化高职生精神生活,必须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精神育人功能,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等。概而言之,就是要在高职思政工作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夯实学生理想信念。

新时代优化高职生精神生活,必须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精神育人功能。

1.在思政工作中关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是高职生精神生活的人格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

当前,高职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不一,如部分学生存有心理问题亟待辅导甚至治疗,而部分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旺盛有待引导。因此,高职思政工作既要广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解决抑郁、焦虑、压力等问题,也要重点引导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满足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及价值感等成长需要,这就要做好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体系设计。高职院校要配齐心理健康课专兼职教师,突出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优势,发挥“大思政”全员育人合力;同时,构建心理健康通识课与专业职业心理课(如服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等)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特别要关注高职生职业岗位的心理生活引导。

2.在思政工作中关心学生道德素养发展。道德修养是高职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道德作为人们观察和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价值视角,是一定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法律规范的哲学基础,既为学生成人成才提供普遍的社会化规范,也为学生生命活动赋予正当可循的永恒意义。

当前,部分高职生的道德存在“高认知与低践履”“重现实与轻意义”“严视他人与宽待自我”等特点。因此,高职思政工作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将校纪规范寓于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完善奖惩制度和群体自律引导,以促成个人品德修养的“集体有意识”;注重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在课堂内外、校园各处弘扬文明风尚,以培养学生在公共生活中的他人意识和规则理念,完善学生的现代人格;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课程教学和课外实训中领悟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主要规范。

3.在思政工作中关照学生理想信念生成。理想信念是高职生精神生活的价值支撑。作为人们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体现了“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的一种努力”,为个体精神世界提供方向指引、动力激发和意志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高校思政工作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摆在第一位的就是理想信念教育。

当前,高职生具有“轻视理想、关顾当下”“忽视意义、关心效用”“情怀不深、关注自我”等群体特征。高职思政工作要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政课程中激发学生“好学上进、开阔视野”的求知热情,进而明确所处历史方位,明晰自身肩负的責任使命;在课程思政中渗透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人文理念,使学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职业价值导向,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立足自身实际,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鼓励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之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断地练技能、增本领、长才干,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激扬青春梦想。

四、能力培养价值: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与社会化

若将高职生的精神生活喻为土壤,那么能力培养则是生长其上的树苗,二者互存共生。能力是精神生活的价值动力结晶,表现为人们有效完成一项任务(或既定目标)的主体素质,具有实践生成、效应导向和主体内置等特点。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高职教育因其自身类型特征,尤其注重人才培养“能力本位”,即围绕职业岗位需求,确定学生能力发展之要。

1.培育高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适应于各职业岗位且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表现为专业技能之外的可持续发展素质。职业核心能力使人们能够有效地展示自我与解决问题,并伴随个体职场生活全过程,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生发展至关重要。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含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职业方法能力包含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运用等能力,职业社会能力包含交流合作、组织协调、创新创业、外语应用等能力,二者皆生成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高职思政工作基于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培养来组织课程和实施教育管理。围绕和关照人的发展需求,在促进高职生社会化成长中培育其职业核心能力,不仅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实现。例如,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较早推行“大思政”模式,将课堂教学“主渠道”与日常教育“主阵地”相融通,在思政课程各环节创设“主体实践”模块。在课前十分钟,设立学生自主展示的“N个一”(展才艺、讲故事、评伟人、论时政、荐好书、说家乡等,选择与课堂主题相关的项目),由课代表主持同学互评,教师总结,计入平时成绩。在课内主题实践,选择有针对性的重点内容设计主题(如“基础课”选取职业道德这个点,适当扩展为“职业行业素养调研”等),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课外时间,调研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企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团队整理收集调研来的信息制成相应文本,以小组所擅长的方式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辅导员(班主任)主持并点评,计入总分。这些全员参与的各主题实践项目,符合高职生学习特点,展示了高职生的兴趣特长,促进了高职生社会化发展。在课外社会实践环节,由思政教师担任班主任或社团指导,组织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等团队活动,这些举措既深化了思想教育实效,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能力。

2.提升高职生的理性思维能力。青年的本质是发展,高职生能力发展既体现在显著的专业就业能力(职教要求),也表现为隐形的理性思维能力(高教属性)。高职生理性思维能力表现为善于独立思考,有辩证思维、逻辑表达和实践理性等主体思维特征。有调查显示,高职生与普通本科生的最大差别,不是在学习能力和社会化方面,而是体现在独立思维能力的差异上。例如,高职生面对喧嚣多元的网络信息,容易流于表象、是非模糊;面对复杂“骨感”的社会现实,容易知行不一、浮躁功利等。因此,思政工作要通过思想教育、思维训练与实践历练,发展学生的信息辨别、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能力。例如,在思政工作中重视学生媒介素质养成,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情环境。再如,高职团学系统开展大专辩论赛、主题演讲展示、心理健康情景剧、创新创业设计路演、思政社会实践大赛等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话语表现力、辩证分析能力和社会行动力等。

五、国际交流价值:中国特色职教文化的思想传播

高职思政工作必然打上职教的主体特征,围绕和助力高职教育的发展,展示职教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思政工作最本质的特点是立足中国特色来培养人、塑造人和影响人。思政工作在高职教育“引进来、走出去”对外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功能。

1.阐明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助力高职教育更好地“走出去”。高职教育“走出去”的主要载体是人,是承载中国特色职教文化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够走出国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高职师生,不仅应有谙熟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和职教制度等专业“硬实力”,更应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开放兼容与文化自信、学习适应及因地创新等素质“软支撑”。高职思政工作就是要为职业发展价值导航(为了谁),给专业技术赋能(如何为),提升事业格局(为什么)。例如,“形势与政策”课聚焦一定时期的世界政治经济热点问题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帮助学生打开国际视野,理性分析时代发展趋势,正确把握国家政策精神,将学生职业发展置于全球化背景下。此外,“大思政”视野下的高职社团活动、跨文化学术交流讲座、跨国行企文化宣讲等“第二课堂”,还有诸多在线网络学习平台,既能有力地补充思政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高职生的格局。高职思政工作让中国职教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规避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而“站得稳”,也能吸引合作伙伴交流互动,在助推高职国际化的过程中彰显中国职教风采。

2.阐述“一带一路”与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特色高职文化。高职思政工作作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思想(文化)教育,在舆论宣传、价值塑造、传统佳节、民族工艺、座谈交流、参观访问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感染功能。例如,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在多年承担的乌干达政府培训、韩国研成大学等交换生项目中,不仅传授外国学员专业知识技能,还开展节假日游览黄鹤楼、参观武汉博物馆、课外拜访相关企业等教育实践活动,得到了国外学员的一致好评。充分发挥高职思政工作在宣传沟通、课程组织、文体活动、学生管理、学术交流、校园文化营造等方面的教育引领功能,让留学生在学习专业、掌握技能的同时深刻体会中国职教文化,更好地领悟技术背后的人文底蕴和价值理念,传播中国特色高职文化。

[参考文献]

[1]祖嘉合.试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J].教学与研究,2011(4):10-13.

[2]段浩伟.系统论视阈下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四化”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8(29):59-63.

[3]段浩伟.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发展现状与引导策略——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8(4):56-60+72.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新时代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