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患者血清中Dsg1及Dsg3抗体水平检测及意义

2021-03-03 09:16刘笑言王艳心张佳丽陈丽莉李保强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天疱疮阴性抗体

刘笑言,王艳心,余 海,张佳丽,陈丽莉,李保强*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河北承德 067000; 2.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以皮肤黏膜的损害为主要表现,发病年龄差别很大,以中老年常见,平均年龄50~60岁。天疱疮常分为四型,为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其中以寻常型最常见。天疱疮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自身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导致,故近年来天疱疮的诊断除依据临床变现及组织病理外,免疫病理即直接免疫荧光及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于天疱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本实验通过检测天疱疮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中自身抗体Dsg1及Dsg3水平,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分别与病情的相关性,以探讨血清Dsg1及Dsg3抗体水平的检测在天疱疮的诊断、病情的监测及指导治疗方面的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就诊住院的天疱疮患者共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7.07±13.39岁;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或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确诊。选取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例,女17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28.5±13.0岁。

1.2 主要试剂

抗桥粒芯蛋白1(Dsg1),抗桥粒芯蛋白3(Dsg3)检测试剂盒(购自日本MBL公司)。荧光抗体,即异硫氰酸荧光黄 (FITC)标记的兔抗人IgG、IgA、IgM和补体C3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病情评分标准 根据Pfutze等[1]提出的ABSIS(autoimmune bullous skin disorder intensity score)对15例住院患者治疗前进行评分,并对其中9例患者进行治疗后评分。评分标准:体表面积按九分法计算,即头面颈各3%,双手、前臂及上臂分别为5%、6%、7%,躯干及会阴分别为26%及1%,双臀、双大腿、双小腿及双足分别为5%、21%、13%及7%;加权系数由皮损的严重程度而定,水疱、糜烂渗液、尼氏征阳性为1.5;糜烂面干燥结痂为1;糜烂面再生为0.5。最终得分由患者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百分比与加权系数相乘所得。

1.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收集18例住院患者治疗前血清,其中12例收集到治疗后的血清,分别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Dsg1及Dsg3抗体水平。检测方法按试剂盒说明如下:将天疱疮患者及对照血清稀释(1:101)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每例均设复孔,在波长450 nm处读取吸光度(A值),以2个孔的平均值作为每例样本的结果,根据公式:单位值(U/ml)=(A450样品-A450标准血清1)/(A450标准血清2- A450标准血清1)×100计算抗体指数,Dsg1≥20为阳性,14~20为不确定,<14为阴性,Dsg3≥20为阳性,7~20为不确定,<7为阴性。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BSIS评分

治疗前ABSIS评分(30.27±10.90)与治疗后ABSIS评分(17.63±7.94)差值为12.63±7.54,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ELISA 结果

18例患者中Dsg1阳性13例,阴性5例;Dsg3阳性10例,阴性8例;其中Dsg1和Dsg3均阳性的9例。12例患者分别获取了治疗前后的血清,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Dsg1、Dsg3的抗体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正常人血清中,Dsg1阳性2例,阴性18例;Dsg3阳性1例,阴性19例。Dsg1灵敏度为72.22%,特异性为90%;Dsg3灵敏度为55.56%,特异性为95%,见表1。

表1 天疱疮患者治疗前后ABSIS评分及血清中Dsg1和Dsg3抗体水平的检测( )

表1 天疱疮患者治疗前后ABSIS评分及血清中Dsg1和Dsg3抗体水平的检测( )

例数阳性(n)阴性(n)治疗前治疗后tzP ABSIS评分1830.27±10.9017.63±7.946.492<0.01 Dsg118135116.16±68.11107.90±65.082.1880.034 Dsg31810820.19±103.5012.29±73.022.1970.028

2.3 ABSIS评分与ELISA指数的相关性

将15例患者治疗前的ABSIS评分及9例治疗后的ABSIS评分分别与相应的Dsg1和Dsg3抗体指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天疱疮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sg1和Dsg3水平与相应ABSI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其抗原主要在桥粒,桥粒的细胞间成分主要含两种跨膜蛋白,即桥粒核心糖蛋白(desmoglein,Dsg)及桥粒糖蛋白,而天疱疮的发病主要是因为患者血清中抗桥粒成分的自身抗体与棘细胞桥粒结合,引起棘层松解,表皮内水疱形成,尼氏征阳性。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水疱周围组织及病变组织发现表皮的棘层细胞间沉积的抗体主要为IgG及C3,并有20%~40%左右可见IgA及IgM,近年来直接免疫荧光法已成为天疱疮诊断的重要依据[2-4]。印度学者研究证实血清抗桥粒芯蛋白检测有助于将天疱疮与其他皮肤病区别开来[5]。天疱疮患者血清中主要是抗Dsg1及Dsg3抗体,所以两种抗体的ELISA检测对于天疱疮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并且有大量研究表明,抗Dsg1及Dsg3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皮损程度及黏膜损伤程度相关[6,7],同时有助于辅助调整治疗[8,9]。周小芳等[10]研究显示,天疱疮患者血清中Dsg1及Dsg3抗体检测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本组18例患者中Dsg1阳性13例,Dsg3阳性10例,而20例正常血清中Dsg1阳性仅有2例,Dsg3阳性仅有1例,Dsg1、Dsg3灵敏度分别为72.22%及55.56%,特异性分别为90%及95%,提示Dsg1、Dsg3抗体检测对天疱疮患者均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临床表型与大多数天疱疮患者的抗体谱密切相关,每种亚型都有其自身的抗Dsg自身抗体谱,表明天疱疮的临床表型由靶向的桥粒核心糖蛋白决定的。研究发现,Dsg1可能与皮肤损害有关,而Dsg3可能与粘膜的受累有关,当血清中同时存在Dsg1及Dsg3两种抗体时才表现为皮肤粘膜同时受累,但也有患者两种抗体均阳性时表现为粘膜未受累,这可能与该患者体内的抗Dsg3抗体并非致病性抗体有关,或者是该抗体结合在了抗原的非致病性表位相,故不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11-13]。本组患者中9例患者Dsg1及Dsg3均为阳性,其中5例患者粘膜受累。

研究已证实,抗Dsg1、Dsg3抗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不同的研究发现Dsg1及Dsg3的抗体水平与疾病的活动度关系不甚相同,有研究认为,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及病情关系甚微[14],但多数研究认为患者血清抗体水平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疾病进展期抗体水平升高,稳定期或恢复期抗体水平明显下降甚至转阴。有报道显示,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桥粒芯蛋白Dsg1、Dsg3抗体水平在治疗中、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抗桥粒芯蛋白Dsg1、Dsg3抗体水平与病情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6,9,15]。我们对12例患者血清中治疗前后的两种抗体的水平进行检测,发现其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用ABSIS评分来反应天疱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分别与治疗前后ABSIS评分值有显著相关性,并且患者治疗前后的ABSIS评分值有显著差异。这也提示患者血清中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综上所述,抗Dsg1和Dsg3特异性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用于天疱疮的辅助诊断,对疾病病情的监测和疗效的观察以及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天疱疮阴性抗体
天疱疮合并症的研究进展
342例天疱疮患者医院感染特性的分析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β防御素-2在天疱疮中表达的研究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Galectin-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