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猪产业国内竞争力探析

2021-03-04 01:13黄智良李泉河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31期
关键词:规模化四川省竞争力

肖 亮 黄智良 李泉河

(1.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一、引言

生猪产业是我国老百姓生存之根本,其发展关系着物价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等重大民生问题。但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影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因素日益复杂、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①尤其是2018年暴发的非洲猪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猪产业和猪肉消费市场,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因此受到影响。四川作为传统的生猪生产大省,其生猪养殖历史悠久,生猪出栏量常年居于全国首位,在我国生猪产业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近年来四川省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也逐渐下滑,相较于其他生猪主产区的比较优势也在不断减弱。为了捍卫生猪第一大省的地位,四川省频频出手。尤其是2019年提出的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强调要大力推进川粮油、川猪、川茶等10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作为四川省特色产业,生猪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关乎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特色鲜明的“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对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②本文致力于对四川省生猪产业的国内竞争力进行分析,力求挖掘“川猪”的比较优势及其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川猪”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与对策建议。

二、四川省生猪产业竞争力分析

1.规模化率分析

四川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一直高居全国首位,对全国生猪市场贡献极大,但四川省生猪养殖大多以散养模式为主,规模化率有待提高。表1中,以年出栏量500头为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来看,四川省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率③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较为稳定,未见大幅提高之现象,并且远低于河南和湖南两大生猪主产区,与全国平均水平也有一定差距。

表1 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以年出栏量500头为标准)(单位:%)

由此可见,四川省生猪养殖大多以散养及小规模养殖为主,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数量不足,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率有待提高。

2.成本与效益分析

2016年至2018年期间,三大生猪主产区中仅河南的生猪散养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南省生猪生产成本远高于河南、四川以及全国平均水平,四川省的生猪散养成本于全国平均水平较为接近。而在规模养殖方面,四川省生猪规模养殖成本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为了更好地反映四川省生猪产业在成本与效益方面是否具有竞争力,本文将采用成本优势系数和效益优势系数来分析。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优势系数(λ1)=四川省生猪单位产量生产成本/全国生猪单位产量生产成本

效益优势系数(λ2)=四川省生猪单位产值生产成本/全国生猪单位产值生产成本

其中,生猪单位产量生产成本用每头(或百只)生产成本(按统一工价)为计算标准,单位产值生产成本以每头(或百只)的总产值为计算标准。⑤

当λ>1时,表明四川省生猪产业在成本与效益方面不具有竞争力;反之,则具有竞争力;当λ=1时,则处于临界状态。从图1中的计算结果可以得知,2016年至2018年,散养的效益优势指数以及规模养殖的成本优势指数一直大于1,而散养的成本优势指数与规模养殖的效益优势指数虽然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跌破1,但λ的值依然大于0.95,下降幅度并不大。由此可见,四川省生猪产业无论是散养还是规模养殖,在成本与效益方面比较优势都不明显,竞争力较弱。

图1 成本与效益优势系数

3.综合优势指数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四川省生猪产业的国内竞争力,本文将进一步用效率优势指数(EAI),规模优势指数(SAI)以及综合优势指数(AAI)来分析,并将生猪三大主产区的各指数进行对比。

(1)效率优势指数分析

效率优势指数(EAI)是从资源内涵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生猪的比较优势,其公式为:

式(1)中,EAIij表示生猪的效率优势指数,APij为四川省生猪出栏生产率,APi四川省主要生产畜禽出栏生产率;APj为全国生猪的出栏生产率,AP为全国主要生产畜禽出栏生产率。其中,出栏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

若EAIij>1,表明生猪生产效率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且EAIij值越大,生产效率优势越明显;反之,则生产效率处于劣势。

(2)规模优势指数分析

规模优势指数(SAI)是从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的角度来反映生猪的比较优势,其公式为:

式(3)中,SAIij表示生猪产业的规模优势指数,GSij表示四川省生猪的饲养头数,GSi表示四川省主要畜禽的饲养头数,GSj表示全国生猪的饲养头数,GS表示全国主要畜禽的饲养头数。其中饲养头数的计算公式为:

饲养头数=出栏头数+年末存栏头数-年初存栏头数 (4)

另外,式(3)中所指主要生产畜禽包括猪、牛、羊、禽,由于其个体大小相差悬殊,为了便于计算,故将将各种畜禽统一折合成猪单位。折算系数为:1头牛=3个猪单位,1只羊=0.3个猪单位,1只禽=0.03个猪单位。

若SAIij>1,表明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四川省生猪产业具有规模优势;反之,则处于劣势。且SAIij值越大,规模优势越明显,反之,则劣势越明显。

(3)综合优势指数分析

综合优势指数(AAI)是综合效率优势与规模优势两方面来衡量四川省生猪产业的比较优势,其公式为:

若AAIij>1,表明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四川省生猪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几乎没有优势。且AAIij值越大,优势越明显,AAIij值越小,劣势越显著。

由图2可知,2012年至2018年,四川省省生猪产业的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均小于1,规模优势指数一直大于1。由此可见,四川省生猪产业的生产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具备竞争力。而在饲养规模方面,四川省生猪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总体上来说,四川生猪产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不具备竞争力。

图2 2012年至2018年四川省生猪产业EAI、SAI及AAI

综上所述,四川省生猪产业发展顺应市场规模,产业发展持续且稳定。与其他生猪主产区相比,四川省生猪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尤其在饲养规模方面,但“川猪”规模化率仍有待提升,成本与效益优势依然不足。且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省生猪产业发展仍有较大差距,上升空间明显。

三、对策与建议

1.鼓励生猪散养户向规模化养殖转变,中小规模养殖向大规模养殖转变,提升“川猪”规模效益

四川省传统的生猪生生产以散养为主,虽然目前的规模优势指数较于其他主产区较高,但“川猪”的规模化规模化水平并不高,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府应当鼓励部分商家向规模化养殖转变,不仅能够改善散养抗风险能力弱、技术水平低、养殖收益变动大等问题,还可以促进四川生猪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同时,应当进一步提升“川猪”养殖规模化率,可以适当地将中小规模养殖场(户)通过合并、扩张等方式向大规模养殖转变,以提升“川猪”的盈利能力。

2.积极推进生猪养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加强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降低“川猪”生产成本

从上文分析中已经得知,四川省生猪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并不强,应当积极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选择品质优良的仔猪,良好的圈舍环境,高品质的饲料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养殖技术,生产出高标准的生猪产品,从而达到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养殖目标。生猪养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⑥尤其是种养相结合的养殖模式,不仅有利于减少生猪发病率,保障猪肉质量安全,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养殖。

3.做大做强川猪产业品牌,打造“川猪”自主品牌

“10+3”产业体系的提出为四川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川猪”应当顺应市场发展趋势,高效利用四川省的地方优势,增强品牌意识,促进生猪产业链紧密合作,打造“川猪”自主品牌,从而提升四川省生猪产业生产水平竞争力。一方面,增强品牌建设有助于扩大“川猪”的知名度,提升“川猪”品牌竞争力;另一方面,打造“川猪”自主品牌能够提升“川猪”的品牌附加值,从而提升“川猪”产业竞争力。

4.加强生猪产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提升“川猪”生产效率

四川省生猪产业的效率优势指数常年小于1,生产效率优势明显不足。政府和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生猪产业科研的投入力度,围绕生猪产业发展需求,突出生猪育种与繁育、营养与饲料、疾病控制、猪肉食品加工等研发重点,⑦为“川猪”提效增产科技赋能。同时政府与企业可联合进行技术推广,也要加强对生猪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加强科研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构建高水平生猪产业科研队伍。此外,还应该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化生产意识的新型养殖户,为生猪产业的现代化以及“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壮大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

5.加强生猪疫病防控,保障“川猪”质量安全

构建和完善生猪疫病防控制度,提高生猪产业防疫意识,尤其是针对散户养殖,应提高对散养户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加强对散户养殖的政策引导与监管力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常态化实时监控生猪疫病状态,同时建立和完善生猪追本溯源体系,提高生猪疫病的预防与控制能力。此外,在新冠疫情时期还应加强生猪的运输、管理、消毒等工作,杜绝病毒以生猪或猪肉为载体而大肆传播。

注释:

①李善宏.河南省生猪产业竞争力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5.

②陈从楷.补强“10+3”产业体系短板弱项[N].四川日报,2020-04-08(6).

③规模化率即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所有养殖场的比率,根据历年《中国畜牧业年鉴》和《中国畜牧兽医年鉴》数据计算所得。

④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将除散养以外的三种养殖模式统称为规模养殖。

⑤何道领.重庆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浅析[J].猪业科学,2017,34(6):42-44.

⑥肖蓉.四川省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变动及因素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9.

⑦邓检.云南省生猪产业竞争力研究[D].昆明:云南农业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规模化四川省竞争力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名单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