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药学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21-03-06 11:33訾丽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药学工匠培育

訾丽丽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的培育、工匠能力的提升始终贯穿人才培养中。

我校药学专业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探索双主体育人机制,共同培养符合东阿阿胶公司发展需要的懂药学、能制胶、辨真伪、会营销、知健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出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药学“仁、和、精、诚”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1 在中医药文化中寻找药学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价值取向与行为表现,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其内涵包括精益求精、敬业乐业、协同合作、勇于创新和追求至善等[1]。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凝练为“仁、和、精、诚”,即医心仁、医道和、医术精、医德诚[2]。“仁”是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和”是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精”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诚”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于外。由此可见,“仁、和、精、诚”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谋而合,也是药学中工匠精神的精髓。

2 现代学徒制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深化产教融合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德国院校依托“双元制”进行全过程工匠精神的渗透,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工匠精神在德国院校的教学中深深耕耘;日本的高职院校强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兼顾理论与实践,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目的,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意识,处处凸显工匠精神[3]。由此可见,在国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培育工匠精神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张莉深度剖析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发现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所蕴含的职业理念和价值取向、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倡导的培养标准和产教结合的育人方式等方面高度一致[4]。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将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工匠精神培养深度融合,为继承与发扬工匠精神提供了条件和环境,是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最佳途径。

3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药学工匠精神培育的建议

3.1 建设混编“匠人”教育团队

校企共建混编“匠人”教育团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保障。校企完善“选、培、用、考”的双导师管理制度体系,制订导师提升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工匠之师,形成“实战伴侣型”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培养学生(徒)的技术技能和精神品质。

学校选拔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建立校内导师库。校内导师赴企业顶岗实践,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不断提高操作技能,为培育学生(徒)工匠精神奠定基础。校内导师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仁、和、精、诚”典型案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徒)的工匠精神。东阿阿胶公司以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定标准、建质控、推品类,真正实现引领行业共赢,真正体现了阿胶行业的工匠精神。

校企双方选拔出一批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率先垂范、技术过硬的技术骨干,充实到企业师傅库中。企业师傅要加强对教学理论的学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传、帮、带”中传授岗位知识与技能,开展企业文化教育、职业习惯养成等训练,注重学生(徒)思想品质的培养,达到培育学生(徒)工匠精神的效果。

3.2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工匠精神培育的理实基础。分析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结合企业岗位标准,企业带头梳理知识点、技能点与素质点,校企双方协定开发岗位基础课程、岗位核心课程及岗位选修课,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设计学生(徒)的培养体系。将“仁、和、精、诚”的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过程,多角度、多维度培育学生(徒)的工匠精神。

此外,重视实践教学,通过企业轮训和顶岗,将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紧密对接,遵循学生(徒)职业能力培养和认知规律,构建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基本技能→专业单项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岗位综合技能四阶段技能递进为原则,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徒)在实践中体会工匠精神的精髓。

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授学生创新创业理论;聘请创业专家开展系列讲座、作报告等,拓宽学生创新创业视野;组建“双创”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开展创新研发。本校药学专业创新创业团队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手工业相结合,以科学合理的香道配方为核心,制作中药香囊和爱心复学包,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熏香文化和工匠精神。

3.3 探索多种教学方式

校企双导师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深化工学结合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

校企资源共享,减少教学成本投入,共同打造工匠精神培育信息化平台。双导师利用学习通、职教云平台建设校本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在课前、课中、课后贯穿工匠精神培养。双导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重技能轻德行的教学理念,采用工学交替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向学生(徒)传递“仁、和、精、诚”的工匠精神,逐渐培养学生(徒)的工匠品质。

校企双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栏、宣传册等媒介,使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多形式、多视角、多媒介宣传“仁、和、精、诚”,让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徒)的日常活动和生活。如利用学校官网、企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学生(徒)展示药学领域工匠事例、企业能工巧匠和杰出校友的成长历程等,以激发学生(徒)培养工匠精神的主观能动性。

3.4 组织开展学生技能大赛

学生技能大赛是锻造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有效方式。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食品药品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比赛,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果提供了展示平台,可实现药学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药学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在参加药学专业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师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等职业素养得到极大提升,工匠精神也得以培育。

3.5 变革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机制是检验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校企协商成立考核评价小组,制定融入工匠精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各项质量标准,如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企业岗位标准、学徒考核评价标准等,切实保障工匠精神培育质量。

企业考核是评价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关键环节。企业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徒)的操作行为,培养学生(徒)谦虚谨慎、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切实强化学生(徒)的工匠意识和工匠精神。企业从个人品格、劳动态度、技能发挥、纪律性、品质概念等方面,对学生(徒)学习态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评定,为日后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奠定坚实基础。

4 总结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双主体育人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基于现代学徒制,校企紧密合作,建设混编“匠人”教育团队、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多种教学方式、组织开展学生技能大赛、变革考核评价机制,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进行“仁、和、精、诚”工匠精神培育,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独具匠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药学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