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汉语言学习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中亚留学生为例

2021-03-07 15:17王鹤颐
文化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亚汉语言学习动机

王鹤颐

一、认知语言学概念阐释

认知能力是人类语言学习的根本能力,在人类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语言与认知相辅相成,任何语言结构的建立、学习方法的创建和运用方法上都离不开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指导[1]。人类的认知规律是在语言的辅助下进步的,因此,在语言学习上,认知会给人类语言学习带来新思路,并且具有探索性。

二、“认知”与学习动力的研究分析

(一)认知语言学当中关于“认知”因素的具体表现

在认知视角下,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也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认知因素在很多动机研究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背景下,认知视角成为语言学习领域很有影响的动机研究方法,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认知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人们对于事物有着独属于自身的认知,但是独特的认知都是在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联合影响之下形成的。外界因素通常是指在生命历程中人们学习的知识以及在生活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内在因素的构比外在因素稍微复杂一些,个人色彩会明显一些,总结起来主要有性格、兴趣、三观等方面的因素。人的发展不能脱离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认知也是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建立起来的。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会受到一些心理方面的原因影响。那么,反过来进行分析,其实,认知也对一些心理因素起到了反向的影响。伴随着个体对事物认知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对其个体的心理状态产生相应的影响,会导致人的心理变化产生新的想法,继而再次对人的性格、信心或者是兴趣等心理造成影响。

其实,认知也是属于一种非常高级的心理变化活动,它是属于人的一种心理因素方面的问题,它与认知的关系是从认知角度进行学习动机研究的重要性[3]。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认知和学习动机的内在含义和扩展来判断两者之间的关系。内在含义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基本属性的总和,而扩展含义是指概念在逻辑上所指事物的范围。认知的概念意义是对事物的了解,人们对学习动机等事物的理解是心理因素等,学习动机意味着激发学生拥有非常强烈的学习兴趣。我们依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以及外部动机等。其中关于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表示着“学习动机”是一种“认知”。通过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表明,学习动机的产生来自学习者对事物的特定知识。在很多的实际教学实践当中,学习动机的存在、整合以及发展最终都会让学习者对事物的感知造成影响的。当然,认知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学习动机的因素,而且对学习动机也有重要影响。

三、中亚留学生汉语言学习影响因素探究

(一)发音影响因素

汉语言发音有着自身的特点,包括偏旁部首以及写作方面,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发音。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有些中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一段时间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发音不准确的问题。而汉语是一种以声调作为语言意义的一种语言,由于发音与声调上的问题,使中亚留学生的汉语交流时常会出现意思表达出现错误,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4]。

(二)对于汉语拼音过度依赖,读写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中亚留学生的汉语言学习中,对于汉语中的字、词以及汉字的书写是汉语学习的基础,也是难点所在[5]。拼音是辅助汉语学习的重要工具,我国基础语文教学也是从拼音学习开始的。汉语的初级学习在拼音的辅助下可以加深对汉语发音的理解。因此,中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初,也是以拼音作为“引领者”,对汉语学习由最初的认识到后期的熟练掌握。但是,这样的熟练掌握是在拼音辅助的基础上,一旦离开拼音“加持”,汉语学习就会陷入“不知所措”之中,这样的交流是毫无意义的。在汉语学习中,汉语写作课程是最让学生“头疼”的环节,一些留学生即使口语交流非常优秀,但是进行汉语写作仍然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即使写出来很多作文仍是词不达意,难以理解[6]。

(三)内在动机不够强烈

前文提到,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是属于内部动机;而相反的,有一些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教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那么,这是属于外部学习动机。由于中亚留学生都是中小学生,他们留学的动机主要有三个:一是其中一部分是家庭成员与中国有经济往来,出于子女的教育、发展的考虑;另外一部分是中亚地区的政府官员的子女,为了后续能在中国有所发展而学习汉语;二是这些中亚的中小学生将来想读中国大学;三是一部分留学生为短期留学,只学习一到两年。因为他们是想了解中国语言,体验中国文化,为自己增加知识和履历。由此可见,其实大部分的学生在选择学习汉语的时候,都是因为学校或者父母的意愿等外在的学习动机,而并非是出于自己本身对汉语学习的兴趣等内在的学习动机。

四、中亚留学生汉语言学习教学优化策略

(一)教师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对外汉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观念认定教学一定是线性的,即教学一定会导致学生有结果性的变化,这样的理念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并不是绝对的。知识、能力的简单积累的确会在短时间内对学生有成绩上的体现,但对于学生整体发展不利。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中穿插非线性教学来促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开始就直接将预定的学习知识强塞给学生,为了完成目标而进行授课,那么教学结果就会很“难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学情进行调查研究,对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困难有一个整体性地把握。例如,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最大困难就是发音上的不标准,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设计,将发音课时适当增加,穿插在日常教学中,并以中亚语言发音与汉语发音进行对比教学。教学不一定非要字词——句子——课文——作文这种“套路性”教学方式,可根据学生文化背景和认知进行教学调整。基于认知语言学下的语言学习理念与我国古代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不谋而合,都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调整策略,教师只要灵活掌握教学方法,那么,一定可以有效地推动中亚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成为中亚文化与中国文化传播的优秀使者。

(二)情感因素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动机

情感因素是认知因素形成的内因之一,对于学习第二语言有很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因素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而消极的情感因素则会降低学习效率,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智力的发育。因此,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学习动机研究的重点领域就是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热情。

(三)增强课堂趣味性

文化是语言深植的土壤,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的认知。有位伟人说过:“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那么,如何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呢?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是非常有重要的,它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该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普遍注意力不是特别集中,他们对于课堂的趣味性要求则会更高。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仅会影响到留学生对我国文化的态度,同时还会对整个教学效果造成影响。所以,构建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们不会因为文化差异的不同而感到有压力,可以让整个学习课堂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非常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不会因为文化差异而遭受到任何的歧视。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跨文化的交际,让学生们都非常乐意去上课,非常乐意与老师和同学们沟通。不少留学生对中国的书法以及音乐非常感兴趣,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改进以及教材的编写。

五、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自1980年以来,学习汉语的国际学生人数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亚五国包括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学生相比,来自中亚五个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的特点,尤其是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差异,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者的理解是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正确识别学习者的动机和需求并熟悉学习策略后,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研究在中国的中亚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将有助于汉语实际教学。

猜你喜欢
中亚汉语言学习动机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中亚速览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