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培养途径研究

2021-03-07 15:17刘昌俊郑玉萍
文化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人民至上爱国爱国主义

刘昌俊 郑玉萍

爱国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之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每一位公民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在当今全球新冠疫情流行的大背景下,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至上”这句话贯彻到底,为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这如此艰难的时刻,更需要全体人民万众一心,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在社会上仍有一些不爱国的行为,比如中国药科大学的许某与中科院大学的季某就在外国网站上发表诋毁国家的言辞,这种现象本不应该出现在大学生身上,但是实际发生的事却不由得让人寒心。因此,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人民至上”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人民至上”并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数的历史实践都说明了只有将人民放在首位,才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进步。

(一)“人民至上”的历史溯源。作为我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人民至上”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过往中,“以民为本”的思想就如同一颗珍珠,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从先秦时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到孟子所提倡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我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都充分展现了我国对于人民的重视程度,表明“人民至上”的思想从古至今一脉相承。

(二)“人民至上”的新时代诠释。在新时代,“人民至上”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阐述,又是我党一切行动的价值指南。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这生动地体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始终秉承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一切行动服务于人民,一切活动为了人民,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作为党努力前行的动力。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两个百年目标的逐步实现,中国人民完成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得以实现的。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生命财产威胁,而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时候力挽狂澜,为人民竖立起一道安全的屏障。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人民做出庄严承诺,在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要倾尽全国之力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全国医护工作者的努力下,新冠疫情并未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肆虐全国,中国共产党真正将“人民至上”落到了实处。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1亿人口实现脱贫,成功消除了中国几千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现象,这一非凡胜利,再次见证了国家“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卓越成效。

二、“爱国主义”是每一位公民的必备道德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句话大意是说,执政者如果以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作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同理,中国共产党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一切都为人民着想,而人民不更应该拥护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国吗?

(一)爱国,是铭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基因

纵观历史,“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贾谊,“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精忠报国”的岳飞,等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秀典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自由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不屈奋斗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华民族不断升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操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气节,等等。

(二)爱国,是新时代青年学子义不容辞的精神传承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爱国则国家必兴必强。国家不仅仅是所有人的“利益合作共同体”,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命运紧密相连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树立好正确的爱国理念,秉承真正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位中国人民才能够完成自己的梦。任何人将家与国分开,将党与人民分开、将爱国与爱自己分开都是不正确的。

家国因其大义而成其大,因为人人拼搏而成其伟,因为梦想辽阔而成其远[2]。因此,作为公民的个人,你不仅要爱国,还要祖国至上,因为爱国就是在更好地爱自己。你越爱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就能更好地爱你,正所谓“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三、实干兴邦,奋斗是爱国最好的姿态

(一)爱国,要有对祖国无条件的天然热爱

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说,祖国就像母亲一样对我们悉心爱护。祖国母亲有且只有一个,这种天然朴素的、血缘般的情感是任何再好的东西也替代不了的。我们应像热爱母亲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最牵挂我们的还是祖国母亲。全球有233个国家,其中不缺乏风景优美、经济繁荣的,但是在我心中,我的祖国是最美丽、最美好的[3]。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一个人拥有良好德行的重要体现便是爱国,这既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也是立功之本。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情怀和担当。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对于每一个中国公民而言,爱国是本分、是职责、是义务也是情之所归。”

(二)爱国,要充分地了解祖国。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过去是今天的前因,任何一个国家今天所取得成果都是昨天种下的种子。充分了解祖国的昨天,才会深知今天的成果来之不易,更能清楚祖国的明天应何去何从。”首先要学会在历史的纵向比较中认知祖国,即做到“自知之明”。辉煌的古代让我们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沉沦的近代让我们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崛起的现代让我们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豪气。历史是教科书,也是清醒剂。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祖国,爱国,才能爱她的全部,为她的辉煌而自豪,为她的不足而努力,做到自信而不自负,做到热爱祖国本位化[4],唯有如此,才是真爱国。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自信源于鲜明的比较优势。为此,还需要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来增强爱国自信与自觉。事实胜于雄辩,在世界风云变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了巨大优越性、强大生命力、深远影响力。特别是近年来,面对各种突发的灾害和困难,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着一次又一次的力量与优势,尤其在全球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中,中国是“风景这边独好”!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100多年来最成功的制度,而且从长远看,也是未来最具生命力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有能力整合各种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可集中一切力量,成就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有参照才会有比较,有比较才会增强爱国的动力与自信,当今世界各国人民中,中国公民的爱国情怀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就是中国,我们只发展拥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单只延续历史、不套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模仿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行为,也不做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因其独特而不凡,因其不凡才要爱得更为深沉!

(三)爱国,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爱国不能只喊口号,而是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相连,将祖国前途、民族命运作为理性奋斗的目标。当今社会中,青年是力量的集中,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都靠青年人来实现。作为青年应具备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通过努力奋斗,将小事做好,为完成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每完成每一项任务时,需履行每一项职责。”爱国的实际行动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心系祖国,把自己的工作生活与社会发展、国家兴旺相关联,那么,日常工作生活就成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修炼场”,同时,努力工作、幸福生活本身也就具有了爱国主义行为的性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当今青年只有投身到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之中,才能找到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四、结语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对于国家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和国家能够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和力量之源。对于人民而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个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梦。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爱国主义”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更要用实际行动来诠释自己的爱国之情。

猜你喜欢
人民至上爱国爱国主义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人民至上”的真实含义与内在要求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读懂穆青 弘扬穆青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